Literature
首页行业资讯临床快报HIV/AIDS

江苏大学最新PLOS ONE文章

来源:生物通
摘要:近日来自江苏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的张驰宇博士在新研究中解析了主要在中国流行的两种艾滋病病毒的起源及传播路径,相关研究成果于8月12日刊载在国际知名刊物《PLoS综合》(PLoSONE)上。张驰宇博士现为江苏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副教授,是江苏大学“拔尖人才培养工程”优秀青年学术骨干培养对象。静脉吸毒是导致中国艾滋病流......

点击显示 收起

近日来自江苏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的张驰宇博士在新研究中解析了主要在中国流行的两种艾滋病病毒的起源及传播路径,相关研究成果于8月12日刊载在国际知名刊物《PLoS综合》(PLoS  ONE)上。



张驰宇博士现为江苏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副教授,是江苏大学“拔尖人才培养工程”优秀青年学术骨干培养对象。其主要从事人类重要病毒性传染病研究,近年来在其专业领域取得了一系列不俗的研究成果。分别获得了2006年云南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09年镇江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05和2007年度镇江市第九、十届优秀科技论文一等奖。他还在国内外重要的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论文23篇,SCI影响因子累积超过55。



静脉吸毒是导致中国艾滋病流行的最主要因素之一。艾滋病病原体HIV-1的地域性传播已被证明与毒品的转运有关。先前研究提出两个主要在中国流行的HIV-1流行重组型CRF07_BC和CRF08_BC分别于1993年和1990年左右起源自云南。经由不同的毒品转运途径,CRF07_BC在1993年左右由云南向西北传播到新疆,向东北传播到辽宁。而CRF08_BC自1995年左右向东传播到广西,向东北传播到辽宁。然而张驰宇博士认为基于上述研究得出的两种HIV-1病毒地理传播途径及时间节点的推论存在一些矛盾和不合逻辑之处。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在导师张驰宇博士的指导下硕士生刘俊采用最新的贝叶斯研究方法及更完善的实验策略对CRF07_BC和CRF08_BC在中国的传播时空动力学进行了重新分析。结果显示,几乎所有来自中国大陆的CRF07_BC病毒株,在最大分枝可信(MMC)树中均与以新疆为起源点的分支聚类在一起,清晰表明中国大陆其他区域流行的CRF07_BC来自新疆,而非原先认为的由云南传播到中国大陆其它省份。这更正了之前研究关于CRF07_BC传播路线的结论。另外,HIV-1  CRF07_BC在地理传播上,与丙型肝炎病毒HCV3a也存在紧密联系,即通过相同的毒品转运途径或人口流动线路从新疆传入江苏,并在传播时间上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不久前,张驰宇课题组还在对江苏省镇江市的静脉吸毒人群(IDUs)中流行的HCV进行亚型和系统地理学分析中,发现7种HCV亚型(1b,  2a,  3a,  3b,  6a,  6e和6n)共同流行于镇江的IDUs中。系统发生和种系动力学分析显示,镇江IDUs中流行的3b,6n和6e起源于中国的西南地区;2a和6a来自中国的南方地区;1b亚型来自河南和新疆;3a亚型来自中国的云南和新疆。此外,1b和2a亚型由镇江分别传入上海及北京。该研究粗略勾勒出了HCV在中国传播/迁移的路径,这一研究成果于2011年2月刊载在《PLoS综合》上。

  

上述研究对了解HIV-1和HCV在中国的传播路径,以及我国HIV-1的预防具有积极意义。



(生物通:何嫱)
作者: 2011-8-1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