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行业资讯临床快报HIV/AIDS

闻玉梅院士:预防是向“零”艾滋迈进的关键

来源:东方网
摘要:日前,复旦大学召开国际艾滋病日专题研讨会。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本次专题研讨会的主题定为“艾滋病发现三十年:重新认识与防治艾滋病”。复旦大学医学院教授、我国著名病毒学家闻玉梅院士在致辞中指出,艾滋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虽然人类与之斗争已有30年,但社会上对艾滋病毒感染者的认识仍有许多误区......

点击显示 收起

        日前,复旦大学召开国际艾滋病日专题研讨会。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本次专题研讨会的主题定为“艾滋病发现三十年:重新认识与防治艾滋病”。来自复旦大学医学、生物学和社会科学等多学科的专家学者和同学共同出席会议。



  复旦大学医学院教授、我国著名病毒学家闻玉梅院士在致辞中指出,艾滋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虽然人类与之斗争已有30年,但社会上对艾滋病毒感染者的认识仍有许多误区。现已有一些药物可以抑制病毒复制,但治愈艾滋病仍是全球医务工作者面临的难题。目前尚无预防艾滋病的疫苗,而预防是向“零”艾滋迈进的关键。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院长彭希哲在发言时特别强调了艾滋病的跨学科研究,他指出,艾滋病不仅是疾病,也是社会问题,对其治疗和防止需要多学科的研究、全社会参与和各个层次的动员。



  复旦大学病原微生物研究所所长、上海医学院教育部卫生部分子病毒重点实验室教授姜世勃做了题为《艾滋病发现30年―我们该做些什么》的报告,介绍艾滋病发现30年的相关研究新进展。姜教授指出,虽然国际上目前已有二十多种治疗艾滋病的药物,但这些药物都是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研制出来的,几乎都没有在中国进行临床试验。而在中国流行的HIV毒株与这些国家的流行毒株大不相同。因此,研发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并针对中国流行毒株的抗艾滋病新药和杀微生物剂对于我国艾滋病的防治是极为重要的。



  复旦-哈佛医学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潘天舒从医学人类学角度做了题为《艾滋病的社会影响及思考》的主旨发言,指出研究者(包括医生)和患者对艾滋病的有着截然不同的理解和体验。单纯以科学标准来确诊和用医学术语来表述的针对所谓“疾症”和诊疗意见,对于艾滋病患者个体乃至集体层面的苦痛经历和道德体验,意义有限。真正构建以艾滋病人为主体的医疗和照护体系,还需要有以反歧视和去污名化为目的的文化干预手段。



  与会专家在研讨交流中,对预防及治疗艾滋病、消除社会歧视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等问题形成了深入的讨论和跨学科的交流。专家们一致认为,在艾滋病发现三十年后的今天,面对各种新形势新变化,仅仅某一个学院、某一个领域的努力是不够的,需要广泛动员多学科学者开展交叉研究。同时,要积极参与社会文化干预,促进公众觉醒,为全国艾滋病防治工作作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 2011-12-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