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行业资讯临床快报遗传与基因组

注射记忆硬盘

来源:网易探索
摘要:今后的信息都存储在基因里,不是你的基因,是细菌的。姚博已经很久没动过这管细菌了,里面保存着他自己的记忆,但不是所有的。那些记忆都保存在另一管红色的活菌里。更换记忆的过程并不复杂。...

点击显示 收起















今后的信息都存储在基因里,不是你的基因,是细菌的。博闻强记变得没啥用,因为没人再去记什么,扎一针就全想起来了。





睡觉前,姚博照旧把一管活菌放到专用的盒子里,并在电子卡片上记下当天的日期。卡片上记着很多日期,上次的标注时间是2048年7月12日,6个月前。姚博已经很久没动过这管细菌了,里面保存着他自己的记忆,但不是所有的。这里面只是32年中他作为一名记者的全部经历,而最近他更愿意记得自己是一个漫画家。那些记忆都保存在另一管红色的活菌里。后天是周刊的截稿日,需要把连载的漫画完成,因此明天他必须全天做回漫画家,抓紧完工。



更换记忆的过程并不复杂。姚博在电子备忘录上写好需要注意的事项,就从盒子里取出那个红色的管子,将前端的插头对准胳膊上长条形的接口。为保险起见,他停了一下,以一个记者的身份再把今天的经历回忆一遍。一切OK,插头接上后不久,姚博就睡着了⋯⋯



40年后,以细菌为介质,所有信息就可以无限量地存储,永久保存,并移植到包括人体的任何地方。所有人该跳起来欢呼一下。不过别急,也许姚博一早醒来会接到报社编辑的电话,来找姚记者催稿,而他却以为电话打错了。这个小插曲多少会让细菌存储的未来白璧微瑕。但显然以现代人在科技上的见识,去担心那个近乎科幻世界的未来,总会表现得很傻很天真。事实上对熟悉生物和遗传学的人来说,细菌存储,确切地说是DNA存储技术,在今天已经不是一个崭新的领域,并且已经在写入和读取技术上初战告捷了。





在双螺旋之间存放信息



2007年初,日本庆应义塾大学尖端生命科学研究所的一个小组宣布,他们在枯草杆菌的基因序列中保存了一个具有象征意味的方程式“E=mc21905”。需要保存的信息被转换合成为几个相同的人工DNA序列,然后插入到枯草杆菌的基因组当中。而读取数据时,只需要从细菌基因组的所有DNA序列中提取相同的DNA序列。经过模拟计算,负责研究的富田胜等人相信,这些数据至少能够被保存几百年。



这是一个早晚要到来的结果。1944年,那时候还没有人知道DNA是什么。薛定谔在《生命是什么》(WhatIsLife)一书中指出,关于遗传信息是如何编码的,最终要靠物理学和化学的方法来研究解决。这本书被誉为从思想上唤起了生物学革命。很多年轻的科学家都从中受到影响。



此后发生的事已经超出了把设备做小的层面。王柏中(音)是美国西北太平洋国家实验室(PNNL)的首席科学家。和日本人比起来,他领导的研究小组对爱因斯坦和相对论少了点特殊情结,而对未来则心怀忧虑。PNNL是一家以核能为研究重点的实验室,因此他们考虑的问题是,“核灾难发生时如何保护重要的数据。”对科学家和科幻作家来说,大灾难都是不会过时的话题。曾经热播的电视剧集《末世黑天使》(DarkAngel)不仅捧红了杰西卡·阿尔芭,更预言不久的将来,恐怖份子会以电磁场破坏所有的通讯及资讯系统。银行账户、个人资料、所有以电脑储存的数据,全部会被清洗干净。人类从此回到原始时代。王柏中认为“作为一种便宜而可靠的存储介质”,细菌(如耐辐射球菌)不需要人类的干预,也能独立生存、繁殖,甚至面对大剂量的辐射及其他极端条件也能生存下来,将在类似的大灾难中充当数据保护神的角色。他说:“10亿个细菌能够储存在1毫升液体中,这意味着基于细菌的存储器在容量方面潜力非常巨大。”



但这项技术今后还要解决速度问题。由于存放的信息全都嵌入在细菌的基因组当中,因此检索可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2000年,王柏中的团队把大约100个碱基对的数字信息存放在一个细菌里面。花在提取这些信息上的时间是两个小时。你能想象在WORD上用几个小时写一句话,别人再花上几个小时把文件打开么?DNA存储技术要想实现商业化应用,仅读写速度这一个方面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这块⋯⋯没标识,非法屠宰的!”提高的技术门槛会给很多商品的防冒增加难度。特别是生物制药公司,各种特效药的知识产权有可能极大地得到保护。“一看就知道你吃的是辉瑞的伟哥!”今后这样的赞叹可能会频频出现。相应的,为数据安全提供保护的公司将要面对的不再是黑客们,而是各家生产洗手液、消毒液、杀菌剂甚至香皂、药皂的公司。



不过,新的技术一定能够制造出“百洁不侵”的细菌来,防止数据被意外地清除掉。然而这也正是问题所在。人类对每一个领域的探索最终都将作用于我们自身。一种可以抵抗各种药剂的细菌,难免让人想到抗生素和抗药性。而且,既然是细菌,难道不会变异吗?如果细菌变异,是否会影响到数据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呢?出于对这一点的担心,庆应义塾大学的研究小组采用了枯草杆菌,这是一种变异几率比较小的细菌。但是几率小不代表完全不变异。有理由相信,持续发展的技术和商业应用是不会甘于在一种细菌上做文章的。如果变异的活菌与人接触,会发生意想不到的后果么?例如在影片《我是传奇》(IAmLegend)中,一种被改造过基因的病毒被用来治疗癌症,但是它却能导致患者智力退化,以及行为狂暴,并最终变异为一种可以通过空气传播的致命病毒。威尔·史密斯扮演的生物学家,是纽约市最后一个正常的幸存者,而其他活下来的人,全都变成了狂躁的行尸走肉。



不管怎样,生物计算机和生物硬盘仍然在努力成为现实。就像克隆人技术一样,它终究会突破任何道德和法律的阻挡。漫画《攻壳机动队》中设想的那个网络无处不在,人的意识可以穿梭于各个结点的世界或许真的会以某种形式实现。



对任何个人来说,除了你自己的下一秒,未来的一切都好像别人的生活,我们是无法也没有必要对其作出评判。唯一可以做的就是提供多种可能性,让今后的人去选择。不过不得不说的是,一切都可以交由外在的媒介来保存,不会被遗忘,那么人的记忆力将变得没有任何意义,人类有可能开始健忘。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如果某一天其中一个记忆的读写出现了差错,姚博醒来也许会很迷惑,以为自己有双重人格。



回到文章的开头,姚博的生活也可以是这样的:由于活菌在体内的变异,姚博变得百毒不侵,但记忆功能也严重受损。讽刺的是,这些细菌本来是用做生物硬盘的。他邮购了某日本公司刚刚推出的新产品,和7号电池差不多大的一管Z字头硬盘菌,容量可以说无限。总之人类目前的所有智慧、科研成果加上一个人100年的记忆都能存进去。看起来,细菌硬盘的发展已经到头,容量再大已经没有意义。他只是想把前32年的记忆都存进去,免得哪天脑子里的变种菌再变异,让他什么都不记得就完了。可是怪菌已经让其他的菌对他不再起作用。但这也有好的一面——导致老爸老妈和另外两亿多人脑死亡的那种致命细菌,对他同样不起作用!
作者: 2008-7-2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