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行业资讯临床快报遗传与基因组

基因组所两项研究取得新进展

来源:基因组所
摘要:近日,在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于军研究员的指导下,04级硕博研究生陈开富,孟庆姝等所在的重点实验室阴道滴虫课题组在对阴道滴虫基因组的研究中,成功检测到一个长约121核苷酸的DNA序列周期,并证明该序列周期为核小体在基因组上的定位信号。该课题组的研究结果表明,核小体在基因组上的结合位置并非随机分布的,一......

点击显示 收起

        近日,在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于军研究员的指导下,04级硕博研究生陈开富,孟庆姝等所在的重点实验室阴道滴虫课题组在对阴道滴虫基因组的研究中,成功检测到一个长约121核苷酸的DNA序列周期,并证明该序列周期为核小体在基因组上的定位信号。  该课题组的研究结果表明,核小体在基因组上的结合位置并非随机分布的,一些DNA序列,尤其是基因编码区,能够长期稳定地与核小体结合,并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优化DNA序列组分,以利于与核小体的结合。这种优化的序列组分,即可能是核小体定位的重要信号,如课题组新发现的121核苷酸长的序列周期以及过去报道的10核苷酸长的序列周期等。

        作为表观遗传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基因组DNA的高级折叠结构及其对基因组功能的调控作用一直是科学家们关注的重要问题。真核生物基因组DNA折叠成染色体高级结构的第一步是与核小体结合,其中一个关键的问题是,核小体在基因组上的结合位置是随机分布的还是由DNA编码的。

        目前,该课题组正在以阴道滴虫为模式生物就该问题作更深入的研究,以期完全揭开定位核小体的基因组密码,以及这种定位的功能意义。

        相关论文发表在近期出版的Nucleic  Acids  Research杂志上。Chen,  K.,  Q.  Meng,  et  al.  (2008).  "A  novel  DNA  sequence  periodicity  decodes  nucleosome  positioning."  Nucleic  Acids  Res.  原文链接:http://nar.oxfordjournals.org/cgi/content/abstract/gkn626v2



        又讯:

        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于军研究员指导的,硕博生朱江、和夫红等所在小组利用基于EST数据对基因表达组织特异性的重新评估[1],在基因结构、进化选择、起源时间和启动子结构等方面对housekeeping  (HK)和tissue-specific  (TS)基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工作取得进一步成果。研究进展发表在近期出版的Trends  in  Genetics杂志上[2]。

        研究结果表明:HK基因的基因组长度、转录本长度和外显子个数都显著大于TS基因,具有相对松散的基因结构。在进化上,HK基因的编码区和核心启动子均受到负选择,相比TS基因具有较强的序列保守性。HK基因具有较为古老的进化起源,超过50%的HK基因起源于脊椎动物分化前而仅有5%的TS基因如此。在启动子结构上,超过80%的HK基因的核心启动子位于CpG岛内而仅有20%的TS基因如此。大多数(60%)TS基因核心启动子内既没有CpG岛也没有TATA元件,这部分基因的转录起始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上述结果揭示了HK基因在构成基本转录组时具有的特殊角色,同时是理解多细胞生物中细胞特异转录组的重要基础。

        细胞特异表达模式的建立决定了细胞分化的过程,胚胎干细胞转录组和分化细胞特异的转录组分别是这一过程的起点和终点。该小组目前正在开展关于胚胎干细胞转录组的研究,分析HK基因和TS基因在细胞分化过程中的动态表达模式和表观修饰模式。该研究对于系统理解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转录因子调控、基因组表观修饰调控等基因表达调控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原文链接: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_ob=ArticleURL&_udi=B6TCY-4TDHN19-1&_user=5564623&_rdoc=1&_fmt=&_orig=search&_sort=d&view=c&_acct=C000067722&_version=1&_urlVersion=0&_userid=5564623&md5=52f3bed2f33a70e815646595a149129b
作者: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