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行业资讯临床快报遗传与基因组

贺林院士继Nature后 又发PLoS文章

来源:生物通
摘要: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的贺林教授在神经精神疾病和人类遗传学研究方面获得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他曾首先揭开了困扰人类几乎整整一个世纪的第一例孟德尔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A-1型短指(趾)症基因之谜,还发现了得到国际公认的世界上第一例以中国人姓氏“贺-赵缺陷”命名的一种罕见的恒齿缺失遗传病并成功地定位了......

点击显示 收起

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的贺林教授在神经精神疾病和人类遗传学研究方面获得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他曾首先揭开了困扰人类几乎整整一个世纪的第一例孟德尔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A-1型短指(趾)症基因之谜,还发现了得到国际公认的世界上第一例以中国人姓氏“贺-赵缺陷”命名的一种罕见的恒齿缺失遗传病并成功地定位了该致病基因。

今年贺林院士研究组在国际权威杂志《Nature》上,发表了研究论文:IHH基因点突变通过改变IHH蛋白信号能力和信号距离导致指(趾)畸形,讲述了A1型短指(趾)症的百年故事。  

人类家族性A1型短指(趾)症,是1903年发现的第一例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主要表现为患者的中间指(趾)节缩短,甚至与远端指(趾)节融合。该病长期以来作为典型案例出现在各国遗传学和生物学教科书中,世界各国科学家都在根据自己掌握的病例家系寻找致病基因,却屡遭失败。参与竞争行列的贺林科研团队,8年前首次发现A1型短指(趾)症致病基因——IHH基因后,此番再次取得重要成果,最终成功揭开了遗传疾病的百年之谜。  

科研人员通过对短指(趾)小鼠模型的“体内”和细胞的“体外”研究,发现了A1型短指(趾)症致病基因IHH的点突变,造成骨骼组织中Hedgehog信号能力和信号范围发生改变,最终导致中间指(趾)节的严重缩短甚至消失。研究成果不仅清晰地阐述了A1型短指(趾)症发生的分子机制,而且发现IHH基因可能参与指骨的早期发育调控,开拓了IHH基因在骨骼生长发育中新的角色,为现代遗传发育生物学增添新的内容,对肢体和骨骼发育生物学有着重要的意义,也为相关骨骼疾病的科学研究和临床诊断提供了有力依据。由此,A1型短指(趾)症的研究经历了最初致病基因的定位、找寻、确定、克隆,到最后致病机理得到阐述,完整地解答了一个遗传疾病的百年之谜。  

近期贺林教授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精神病和人类遗传学联合研究室”与弗吉尼亚州立邦联大学等处在PLoS  ONE杂志上又发表了题为“Apoptotic  Engulfment  Pathway  and  Schizophrenia”的文章。

这篇文章发现GULP1这一基因在精神分裂症中的重要作用,研究人员发现这种基因与凋亡吞没途径(apoptotic  engulfment  pathway)在欧洲血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作用:这一途径中GULP1基因的过度表达会增加罹患精神分裂症的风险。



(生物通:万纹)
作者: 2009-9-1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