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行业资讯临床快报遗传与基因组

直视基因组学所带动的飞速发展的医药个性化时代

来源:中国经济网
摘要:非常高兴有机会谈谈有关医药个性化的问题,为了和今天主题相符戴了一个帽子,就是基因组学,这个帽子戴上去还是挺合适的,实际上我想强调的是这个时代的到来,同时希望大家目不转睛的看着这个时代,看这个问题并拐弯。这个问题也符合王宏广主任说的生物经济问题,陈院士也提到了药物个性化问题,所谓我就趁势讲一下。从这......

点击显示 收起

        谢谢主席,各位来宾、朋友,下午好!非常高兴有机会谈谈有关医药个性化的问题,为了和今天主题相符戴了一个帽子,就是基因组学,这个帽子戴上去还是挺合适的,实际上我想强调的是这个时代的到来,同时希望大家目不转睛的看着这个时代,看这个问题并拐弯。这个问题也符合王宏广主任说的生物经济问题,陈院士也提到了药物个性化问题,所谓我就趁势讲一下。



        故事从哪谈起呢?从这谈起,去年年底的时候这个JanetWoodcock美国FDA的代理局长,到现在奥巴马没有任命正式局长,他邀请我们去演讲,到今年4月份成型,我和我的博士去了FDA演讲,没有想到大闹了FDA,做了两场演讲非常轰动,他们的的确确对于我们工作给予非常高的重视,演讲完了之后,这个老先生特别拉我到一个很抽象的板子前面合营,说要继续合作,他说医药个性化就像这个展板上一样,任何两条线都没有意志的观点,这是为什么他们非常感兴趣邀请我们去做这个事情。



        我们到底做了什么演讲?在这个板子上可以看到当时他们出了一个海报,我是把中国的情况进行了一个概括,谈到了机遇和挑战,这是我代表交大和复旦大学两个大学去做的,关键是博士后做了非常漂亮的工作,他通过小分子化合物和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体来预测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这个是非常有实质性的一个内容,引起高度关注。这个药物或者是医药个性化要谈起来并不是很新的一个概念,早在50年代人们就注意到了,为什么不同的人吃了相同的药以后结果是有的有作用,起到不错的作用,而另外一些吃了白吃,既没有好作用也没有坏作用,钱也白花了,还有一部分人是吃了还造成的麻烦,这个翻译成不良反应,我更喜欢叫做反作用,药物的反作用把人带到了另外一个世界去。



        我们把它进行一个比较,中国和美国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状态,大家从这张图可以看到,大家看整个事件在所有的病人中,中国是在所有病人中占5%,美国是6.7%,中国还有另外一个数据,住院病人10-30致死事件中国是0.38%,美国是0.32%,具体来说,中国每年死掉的患者是19万,美国是10万6千,这个数字非常触目惊心。另外,中国有一个特别的特点,就是经常服抗菌素的药,很多麻烦是由这个造成的。在美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在中国到底是多大,在中国往往是一笔糊涂帐,没有看清楚是多少。但是,由于这个问题的产生人们早就意识到了,但是怎么样解决它,一直困扰着人们。只要这两个人在1953年把DNA双螺旋提出之后,又到90年代出了人类基因组计划,只要他捧到了他自己的全序列DNA的时候,人们明白任何两个人之间内部分布是非常不一致的,他对药物的有效反应和无效反应有一些特征的东西是内部起到的作用。围绕这些,我说这个主题帽子还是挺符合的,推动了药物个性化的工作。人们也意识到这么一个问题,比如说在神经精神一类疾病中,有这么一个药起到的作用,但是在日本人中比在白种人重高得多,为什么出现这个现象?经过分析发现像这样的东西在日本人中或者是亚洲人中占10%的比例,在白人中是0%,这是一个差异。另外一个研究是同样的道理,时间原因就不召开了。



        这样我们来看围绕这个事情,美国走了多远,他们真正意识到这个问题,我们这次去美国的时候先开了一个医药个性化的会议,在会议上他们按部就班把这个工作一步一个脚印往前推,你发现美国FDA做的事情,你发现他已经在相当多药标签上贴上了这个,注明了什么样的反应会导致问题,比如说TC多肽会导致服用这个药物的麻烦等等,他已经到了应用的阶段了,虽然不是很普遍。如果我们拿另外一个药物,治疗乳腺癌的药物,他也贴上了基因的相应的标签,告诉什么样的情况下这个人应该服用怎么样的剂量的药物。这是领域一个抗凝学药物基因标签的情况,这里面提到的两个基因,如果他们出现vanations的话就比不具有这个的低很多。这个给我们很明确的指示,为什么中国经常出现麻烦,前不久一个海归的儿子注册了一针就死了,这都是药物个性化的问题,针对这个情况美国FDA出台一个新的指南,敦促厂家在申请新药时同时提供其相关药物基因组学相关信息,因为在美国不可缺少的步骤。中国情况到底怎么样?大家从时间表上可以看到,在1998、1997年的期间几乎没有,不是说我们没有,而是没有报道。到2006年的时候一下子冲上了天,报道例数大大增加,说明也引起我们高度重视。一个简单的介绍就是中国ADR的监测情况,1994年上海成立第一个系统,以后有30个医院加入,1990-2000年的时候,有11个省有了监测中心,在2002年的时候已经达到了31个省具有这样的中心,新报道,或者是严重的ADR例数的报道数也是逐年增加,从2004年的1.6%-2006年的7.1%,另外一个指标是每一百万人中大于100个ADR例子情况从2005年13个省扩大到2006年20个省,这些报告主要来自于医院。上海在这个问题上率先一步走出去的。值得一提的是过去咱们吃中药的时候总是认为中药不会有副作用,尽管吃吧,实际上现在的知识告诉我们中药可以引起很大麻烦,中药和西药一样,没有经验的时候不要随意的吃。我们这个研究中心做了相当的事情,其中一件事情把几十万份医院的病理拷贝回来以后电子化,这个对于开展这项工作非常有帮助,另外把大量的样品搜集到样品库中,我们有了世界最大的神经、精神遗传资源样本,全部用条形码管理,还建立了药品搜集网络,对于医药个性化方面进行了很多研究,把中国分成东南西北进行研究,围绕着这个我们发表了大量文章,这也是为什么美国FDA能找到我们,究竟这个时代我们如何面对,带给我们什么,实际上既带给了我们机会也带给了我们挑战。



        咱们看看究竟有哪些机会和挑战?首先,这个所谓的ADR数量是巨大的,这个市场极大,等待我们解决。另外,刚才说病理很多,现在说的是巨大的市场等我们开发。另外,我们要解决的一些问题,比如缺乏很好训练的人员,缺乏资金,以及很好的政策,实际上美国已经一步步走下去了,但是中国刚刚启动的重大新药专项没有一点点内容是和这项研究相关的。所以,一旦其他国家铺天盖地的把市场占有的时候,那个时候我们就傻眼了。这是当时斯沃森来访问的时候和我们年轻团队的合影。
作者: 2010-6-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