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行业资讯临床快报内分泌代谢

糖尿病患者应克服心理性胰岛素抵抗

来源:www.medcyber.com
摘要:2005年04月19日《健康报》“糖尿病一定要严重到没有其他办法治疗了,才用胰岛素”,这是许多糖尿病患者的做法。正是由于这种错误做法,使不少糖尿病患者延误了治疗,加重了病情。山西省运城市糖尿病防治中心主任医师阎金萍针对......

点击显示 收起

2005年04月19日 《健康报》糖尿病一定要严重到没有其他办法治疗了,才用胰岛素”,这是许多糖尿病患者的做法。正是由于这种错误做法,使不少糖尿病患者延误了治疗,加重了病情。山西省运城市糖尿病防治中心主任医师阎金萍针对这一普遍现象指出:科学有效地治疗糖尿病,应该包括克服“心理性胰岛素抵抗”。

目前胰岛素不仅应用于1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继发性糖尿病的治疗,也用于更为常见的2型糖尿病。据统计,西方发达国家已有超过50%的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胰岛素治疗,而在我国接受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仅有10%~20%。这并不是由于他们的病情不需要,而是因为他们存在心理性胰岛素抵抗,即对胰岛素治疗存在抵触、抗拒的心理,这其实是一种心理误区。

误区一病情十分严重才用

有些病人认为,用胰岛素治疗说明病情已到了晚期,意味着工作、生活不能再正常进行,因而拒绝胰岛素治疗。其实并非如此。1型糖尿病一经发现就必须使用胰岛素;2型糖尿病在应激状态、有合并感染等情况时也应使用。近年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在确诊初期,胰岛素储备功能已经丧失50%。早期应用强化治疗,对控制病情发展是有益的。

误区二用胰岛素会成瘾

不少患者认为,一旦用上胰岛素就会成瘾,产生终身依赖,想戒就难了,担心2型糖尿病会变成依赖性糖尿病,有的甚至将胰岛素比成毒品。其实,胰岛素是人体必需的一种激素,没有胰岛素,人就不能生存。把胰岛素和毒品相提并论是完全错误的。尤其是2型糖尿病患者在感染、意外、手术等应激状态时使用胰岛素,应激状态一过即可停用胰岛素,恢复原来所用的口服降糖药或其他治疗。

误区三注射胰岛素疼痛、操作困难

有些患者担心注射胰岛素会疼痛,认为自己难以掌握注射胰岛素的技术。事实上,胰岛素笔已让胰岛素注射变得很简单,易于掌握,如使用无痛针头,还可使疼痛更加轻微。注射胰岛素每次仅需1~3分钟即可完成。

误区四被人看见会受到歧视

有些病人担心吃饭前注射胰岛素被人看到,会影响自己的社会形象和地位,甚至受到歧视。其实糖尿病不是传染病,只要控制好,就能健康地生活,既不会影响到其他人,也不会影响个人的社会形象。

误区五生活方式受限

糖尿病患者不论采取哪种治疗方式,生活方式必须规律。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控制糖尿病,提高生活质量。因此,所谓的生活方式受限,不是注射胰岛素造成的,而是控制糖尿病本身对患者的要求。

误区六测血糖太麻烦

有的病人认为注射胰岛素期间需要测血糖,比较麻烦。其实,无论采用哪种方法治疗糖尿病,都应认真监测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及时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和药量,使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

误区七容易发生低血糖

只要了解低血糖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及处理方法,同时掌握自己血糖波动的规律,就可以避免低血糖的发生。患者和家人应掌握一些低血糖的防治知识,外出时随身携带病历卡和食品以备急用。

误区八注射胰岛素会增加体重或引起水肿

胰岛素可促进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合成,对于消瘦的患者可以增加体重,但一般不会导致肥胖。另外,少数应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早期出现双足浮肿是与胰岛素的水钠潴留有关,一般为一过性的,可自行消退。

误区九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

英国一项糖尿病前瞻性研究已证明,长期应用胰岛素者心血管病的发生率并不高于口服药物组,所以患者完全不用为此担心。
作者: 自动采集 2005-4-2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