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行业资讯临床快报皮肤病与性病

发育不良性痣11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来源:www.medcyber.com
摘要:92-9411(南京)为了探讨发育不良性痣的临床病理学特点。研究者对11例临床表现为色素性损害的手术标本行H-E染色,结合临床指标及评分进行研究和分析。结果临床表现:皮损直径≥5mm......

点击显示 收起

2006年06月28日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06 Vol.39 No.2 P.92-94 11 (南京)为了探讨发育不良性痣的临床病理学特点。研究者对11例临床表现为色素性损害的手术标本行H-E染色,结合临床指标及评分进行研究和分析。结果临床表现:皮损直径≥5 mm者8例,多发性损害者7例,边界模糊者4例,外形不规则者6例,痣表面色素不匀者4例,基底色红者6例。光镜下:交界痣3例,复合痣8例。发育不良性痣较为特异的组织学表现为真表皮交界处雀斑样增生,痣细胞巢增生紊乱倾向于形成"桥型"融合。表皮下方的非典型黑素细胞在基底层呈"Paget"样蔓延,真表皮交界处的黑素细胞向周围延伸,并超过真皮内的痣细胞成分。非典型黑素细胞:细胞核较角质形成细胞核大,多形性,出现核仁,深染。可见临床和组织病理相结合是诊断发育不良性痣的可行性标准,仅根据组织学的非典型性不能诊断发育不良性痣。
作者: 2006-6-2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