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行业资讯临床快报皮肤病与性病

直面挑战 多头并进——柴家科教授谈我国烧伤医学的发展

来源:《中国医药报》
摘要: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分会主任委员柴家科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中青年烧伤整形外科专家,长期工作在烧伤临床第一线,在烧伤临床救治和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一系列创新性成果,为推动我国烧伤医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他对我国烧伤医学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谈了自己的看......

点击显示 收起


  
  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分会主任委员柴家科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中青年烧伤整形外科专家,长期工作在烧伤临床第一线,在烧伤临床救治和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一系列创新性成果,为推动我国烧伤医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他对我国烧伤医学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谈了自己的看法。
  ■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据柴家科介绍,近半个世纪以来,在黎鳌院士、盛志勇院士等烧伤前辈的率领下,经几代“烧伤人”的艰苦创业,我国烧伤外科迅速发展,赶上甚至超越了某些西方发达国家。目前,我国基本形成了一支机构完整、组织齐全、分布广泛、日益壮大的烧伤专业队伍,形成了一整套具有中国特色、适应我国国情、中西医结合的烧伤救治经验,基础研究方面已从细胞和分子水平探索烧伤后的变化规律,加深了对烧伤基础理念的认识,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成果,我国大面积烧伤治愈率达99.63%。纵观近50年我国烧伤外科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我国某些烧伤基础研究方面已经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临床救治水平已居世界领先地位。
  在拥有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我国烧伤医学在许多方面,尤其是基础研究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尚有不少差距。因此,必须认真地找出差距,认识差距,正视差距,努力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他认为,我国烧伤医学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缺乏全国烧伤专业队伍资料库,烧伤专科医师培养和准入制度尚待建立和完善。军队由于编制调整,从事烧伤医学的人才在减少,如果一旦发生战争,现有的医学人才难以满足战时烧伤救治的需要。在烧伤救治整体水平、人才分布和学术氛围等方面,地区之间发展也很不平衡。
  缺乏全国性烧伤流行病学数据资料,全国性烧伤救治协作网有待建立。对战场、山地、森林等特殊环境下成批烧伤伤员的现场救治、运送等,尚缺乏早期应用性好、操作性强的复苏方案和专业的组织指挥、转运能力。
  利用整形美容的原则和技术修复深度烧伤创面的理念,还仅局限于极少数知名烧伤治疗单位,重度和特殊原因及部位烧伤的致残率仍居高不下。对烧伤后的功能恢复及心理康复重视不够,深度烧伤后瘢痕增生的防治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
  烧伤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脱节的现象依然存在。原创性研究成果较少,能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科研成果较少,尤其是皮肤组织工程尚无突破性进展。
  参与国际烧伤界交流不足。同时,渠道不畅,层次不高,形式单一,规模不大,我国烧伤学术地位在国际烧伤界的影响与我国烧伤救治水平很不协调。
  ■从多方面应对挑战
  针对我国烧伤医学发展面对的以上几大问题,柴家科提出要从多个方面做起。
  加大科普知识宣传力度,把预防烧伤发生放在首要地位。严重烧伤患者病程长、致残率高,尤其是颜面部、双手的毁损性烧伤往往导致严重畸形和功能障碍,给个人、家庭带来肉体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因此,烧伤的预防应列为首要地位,予以高度重视。我国和发达国家的烧伤发生率比较,发达国家烧伤发生率远远低于我国。发达国家利用消防、医院、医学基金会、媒体等多部门、多途径进行宣传教育,把烧伤预防工作落到实处,相比之下,我国在这方面的工作很不够。他提出,各医疗单位应密切配合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有组织地开展不同地区的流行病学调查,尽快建立和完善全国性烧伤流行病学资料数据库。根据调查结果,分析烧伤发生的原因、季节、人员及年龄分布等流行病学特点,从中找出其规律性,认真加以总结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通过政府、医疗、媒体等多种渠道,广泛开展预防烧伤科普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烧伤预防知识;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减少烧伤事故的发生,使我国烧伤发生率逐年下降。
  建立全国性烧伤救治协作网。加强战场、山地、森林等特殊环境成批伤员早期抢救手段及复苏药物的研究,保证烧伤发生后伤员在第一地点、第一时间得到及时、正确、有效地救治。
  对于成批烧伤,特别是有严重烧伤时,往往由于基层医务人员经验不足,而有经验的烧伤医务工作者又难以在事故发生后第一时间到达现场,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柴家科提出,要建立全国性烧伤救治协作网,完善专家会诊制度;加强烧伤专科医师培训和培养,特别是实力较为薄弱地区的人才培养,提高基层和边远地区救治水平,保证烧伤发生后伤员在第一地点、第一时间得到及时、正确、有效地救治;建立烧伤外科紧急重大伤情救援系统,报国家卫生部批准,使抢救组织工作法律化,临床救治工作程序化、规范化、标准化;对具有重大社会影响和政治影响的成批危重烧伤伤员的抢救工作,实现迅速上报、统一指挥、快速反应、合理分流、早期治疗、规范转运、一步到位的指挥救治机制和系统,提高平战时的成批烧伤救治能力和水平;利用现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发展远程医疗。通过远程医疗系统可以尽快得到专家的会诊和建议,提高重度烧伤救治的成功率。
  重视烧伤救治全程的功能训练和心理康复,尽力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严重烧伤患者治愈后,大都遗留有不同程度瘢痕,严重者可发生瘢痕挛缩畸形,导致功能障碍,甚至毁容,留下终生残疾,患者经济和精神负担沉重,尤其是颜面深度烧伤,由于毁容所造成的心理伤害将伴随终生,这是世界烧伤治疗中面临的一个重大难题。柴家科建议:用整形美容的观念救治烧伤患者,重视烧伤救治全程的功能训练,以减少瘢痕、瘢痕挛缩的产生,使伤员在创面愈合的同时,功能也逐步得到恢复;加紧烧伤早期自体皮替代物的研制开发。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自体皮源不足,是导致后期瘢痕增生、外观和功能差的重要原因。人们一直在寻找理想自体皮替代材料,既能解决大面积烧伤早期切削痂后的创面覆盖,又能改善愈合后外观和功能问题,减轻患者后期整复的痛苦;我国的烧伤治疗在不断提高治愈率的基础之上,也应该注重烧伤后心理康复治疗和社会康复治疗。
  重视循证医学研究。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外众多学者先后发表了大量有价值的循证医学临床研究报告,很多已经应用于临床实践。近年来,我国循证医学研究也逐步兴起,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但与烧伤有关的研究却罕有报道。柴家科说,我国的烧伤外科发展可以说是百花齐放,取得了很多成绩。但有关的治疗技术、药物应用等方面均缺乏有效的循证医学论证。在药物治疗方面,我们有比国外多得多的烧伤治疗外用药物,尤其是各类中草药,其安全性、有效性均缺乏有效的循证医学论证,欲与世界接轨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加强循证医学研究,重视循证理念的建立,尽快把循证医学的方法引入并普及于烧伤临床研究,这是提高我国临床研究水平和档次的重要环节,也是增加在国际期刊发表论文几率,提高我国烧伤国际学术地位的重要因素。
  着眼临床救治的难点,组织跨学科协作攻关,加强烧伤基础理论研究。随着医学的发展,我国烧伤的治疗日臻完善,逐步形成了一套普遍应用的较为规范的治疗策略与措施,但是严重大面积烧伤的治疗进展仍然缓慢,尤其是功能康复治疗尚无重大突破。要使烧伤救治在现有高平台上有所突破,必须深入开展基础研究,提出创新的救治策略。我们当前的资金设备和研究水平远不如某些发达国家,既往的研究大多是整体与脏器水平,选题多是紧跟国外研究动向,少有首创。应进一步加大基础科研的投入,研究方向应定格在临床救治的难点上,借助当代最新技术(例如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物理学、组织工程学等),组织跨学科协作攻关,开展从整体到细胞、亚细胞、分子、基因不同层面的研究,多出原创性的成果,多出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的成果,加快科研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依靠科研创新推动和指导临床救治水平的提高。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有组织、有计划、多层次的加强国际间学术交流。我国的烧伤救治居世界领先水平,这一点已经得到世人的认可。然而我国在国际烧伤界的学术地位和影响,与我国烧伤救治水平很不协调。柴家科指出,国际烧伤学会中没有中国委员,很多国际学术活动我们无法参与其中,这怎么让别人了解我们呢?虽然我国烧伤界每年发表的烧伤相关文献很多,但真正在国际权威刊物上发表的很少,而且多集中于几个烧伤研究中心。缺乏有效的、有影响力的学术交流正是我们烧伤医务工作者没有与世界同行很好接轨的症结所在。因此,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有组织、有计划、多层面的开展学术交流,加强我国与国际烧伤同道的合作,争取组织双边或多边国际学术会议,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的国际合作,取长补短,尽快缩短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提高我国烧伤在国际上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是我们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之一。
   (张献怀)
作者: 2007-6-2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