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行业资讯临床快报神经科

陈文锋等发现漂亮面孔分散注意力“事出有因”

来源:中国科学报
摘要:本报讯(记者李晨)近日,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员陈文锋等人连续在国际期刊上发表了两篇关于漂亮面孔的研究论文。这两项研究表明,漂亮面孔会吸引人投入更多的注意资源。当漂亮面孔是关注目标时,人的大脑就会对任务处理得更好。当漂亮面孔不是目标时,就会干扰人对当前要处理的任务的执行效果。...

点击显示 收起

 

本报讯(记者李晨)近日,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员陈文锋等人连续在国际期刊上发表了两篇关于漂亮面孔的研究论文。这两项研究表明,漂亮面孔会吸引人投入更多的注意资源。当漂亮面孔是关注目标时,人的大脑就会对任务处理得更好;当漂亮面孔不是目标时,就会干扰人对当前要处理的任务的执行效果。

 

这是他们首次采用心理学中研究注意的多目标追踪和变化检测实验方法来研究漂亮面孔。

 

棒球比赛中,球员不仅要看球的动向,还要看场上对手和队友的跑位,这就是心理学所说的多目标追踪任务。

 

陈文锋等人在实验室中要求人们追踪多个目标面孔,并在追踪结束后指出这几个或某个特定目标面孔的位置。结果他们发现,当追踪目标是漂亮面孔时,被试者完成追踪任务的效果要好于不是漂亮面孔的追踪目标。而且,当干扰面孔是不漂亮面孔时,追踪绩效并不会受到影响。

 

当人需要将注意在多个物体之间切换时,面孔吸引力又将如何影响注意力分配呢?陈文锋等人采用变化检测任务考察了这一问题。

 

所谓变化检测任务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例如,司机在开车行进中或通过路口时,需要观察路况变化,例如突然出现的动物、行人或其他车辆,司机必须调动自己的注意力发现这种变化。

 

他们让被试者看屏幕上可以变化的四张面孔,这种变化在短时间内迅速交替。而被试者要判断是否有变化。当四张面孔都是漂亮面孔时,被试者不容易分辨出是否发生变化。当将一张漂亮面孔和三张不漂亮面孔(或反过来)混合在一起时,陈文锋等人发现,漂亮面孔不论作为目标物还是干扰物,都会干扰检测任务的成绩。但是,如果变化的面孔之间差异比较大,吸引力的干扰作用就消失了。

 

陈文锋认为,当任务需要更多加工资源而不仅仅是简单的知觉任务时,视觉系统可能对漂亮面孔采取了另一种加工方式。

 

《中国科学报》 (2012-06-29 A1 要闻)

作者: 李晨 2012-6-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