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行业资讯临床快报小儿科

儿童膜周部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临床评价

来源:www.medcyber.com
摘要:808-812(北京)为评价经导管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介入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SD)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50例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患儿接受了Amplatzer偏心状封堵器经导管介入治疗。可见经导管介入治疗膜周部VSD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近期效果......

点击显示 收起

2005年04月15日 中华儿科杂志 2004 Vol.42 No.11 P.808-812 (北京)为评价经导管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介入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SD)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50例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患儿接受了Amplatzer偏心状封堵器经导管介入治疗。1例合并主动脉窦窦瘤,2例为外科修补术后残余漏,1例合并镜面右位心。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提示,VSD的平均直径(4.8±0.9)mm。封堵前右心导管提示,肺循环血流量/体循环血流量(Qp/Qs)比值平均为1.32。4例中等量左向右分流,其余均为少量左向右分流。所有患儿在X线透视及超声监测下通过建立股动静脉轨道,经右心系统释放封堵器,并分别于术后1、3、6、12个月进行超声心动图、心电图、X线胸片随访评价。结果47例患儿封堵器置入成功,技术成功率为94%,无死亡病例。术后出现少量残余分流2例(<3 mm),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1例,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所有患儿接受了平均7个月的随访,随访中无封堵器移位、脱落以及瓣膜损伤等并发症发生,1例残余分流于6个月随访时消失。超声测量的左室舒张末径(LVEDD)由术前的(38.5±4.6)mm缩小为术后的(35.2±5.1)mm,变化明显。可见经导管介入治疗膜周部VSD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近期效果良好,但其中、远期疗效的评价尚需作进一步的临床观察。
作者: 自动采集 2005-4-1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