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行业资讯临床快报消化系统

慢性胃炎伴良性结节状改变与幽门螺杆菌及淋巴滤泡的关系

来源:医学空间
摘要:《中华消化杂志》2007年第27卷第6期中国研究者研究慢性胃炎伴良性结节状改变与幽门螺杆菌(Hp)及胃黏膜淋巴滤泡的关系。研究者从-行内镜检查患者中,筛选出胃窦黏膜有良性结节样改变者为研究对象,在患者胃窦黏膜处喷洒靛胭脂作......

点击显示 收起

《中华消化杂志》2007年第27卷第6期 中国研究者研究慢性胃炎伴良性结节状改变与幽门螺杆菌(Hp)及胃黏膜淋巴滤泡的关系。研究者从-行内镜检查患者中,筛选出胃窦黏膜有良性结节样改变者为研究对象,在患者胃窦黏膜处喷洒靛胭脂作色素内镜观察,确定有结节状形态改变,并在有明显结节处取活检组织3块,其中1块立刻作Hp快速试验,判定有无Hp感染;另外2块送病理检查,观察胃黏膜淋巴滤泡形成和淋巴细胞浸润情况,并采用亚甲蓝-硼酸染色法进一步明确诊断Hp感染情况。结果发现将胃黏膜良性结节状改变的慢性胃炎患者分为三组:结节性胃炎组、萎缩性胃炎组和疣状胃炎组,患者平均年龄分别为(31.OO±11.62)岁、(58.61±12.14)岁和(51.29±12.99)岁,其中结节性胃炎组患者发病年龄最小(P〈0.01);Hp感染率分别为92.86%、82.56%和69.89%,其中结节性胃炎组的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1);有淋巴组织增生所见依次为94.90%、27.9%、18.28%,其中结节性胃炎患者淋巴组织增生明显高于其他胃炎患者(P〈0.01)。伴有结节样改变的萎缩性胃炎患者中萎缩和肠化生百分率分别为100%和59.3%,远高于疣状胃炎组的7.53%、8.60%和结节状胃炎组的4.03%、0.00%。由此,研究者得出结论,在三种常见的胃黏膜良性结节状改变的胃炎中,结节性胃炎与Hp感染及胃黏膜淋巴滤泡形成之间存在密切相关性。可以把Hp感染及淋巴组织滤泡形成和淋巴细胞浸润作为诊断结节性胃炎的病理诊断依据。
作者: 2009-4-1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