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行业资讯临床快报心脑血管相关

行动起来改变外周血管病诊疗现状

来源:《中国医药报》
摘要: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占全球人口死亡的构成已从上世纪90年代的1/4增至目前的1/3,其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已成为人类的第一“杀手”。研究表明,一个血管床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形成意味着其他部位动脉已经受到相似病理过程的影响,而无论临床症状明显与否。应该引起重视的是,外周血管疾病(P......

点击显示 收起


  
  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占全球人口死亡的构成已从上世纪90年代的1/4增至目前的1/3,其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已成为人类的第一“杀手”。研究表明,一个血管床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形成意味着其他部位动脉已经受到相似病理过程的影响,而无论临床症状明显与否。应该引起重视的是,外周血管疾病(PAD)是系统性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一种表现。外周血管疾病患者发生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风险非常高,其10年内死亡危险为非外周血管病者的6倍。但是,由于近90%的外周血管病患者没有症状,因此患者和医生都很容易将其忽视,导致患者难以得到早期诊断和治疗。针对这一状况,国内外心血管领域发出呼吁,号召全体医师积极行动起来,普及健康知识,运用踝臂指数(ABI)检测等早期发现动脉粥样硬化,干预不良生活方式,强化降脂治疗,帮助外周动脉病患者从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等的高风险中走出来。   ▲PAD是冠心病等危症
  国外大量研究表明,外周血管病患者死于心脑血管病的可能性远高于截肢。如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不管患者有无症状,都会对远期存活率产生影响。临床随访10年的结果表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存活率为60%左右,其中真正因为下肢血栓而需要截肢的患者不到3%,75%的患者死于心肌梗死。
  美国最权威的胆固醇教育计划(NCEP)推荐使用他汀类药物强化降脂来对冠心病高危人群进行预防。这些高危人群包括冠心病患者和冠心病等危症患者。根据美国胆固醇教育计划
  ATPⅢ,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为冠心病等危症,即使患者没有出现过心肌梗死,在血脂干预上也等同于得过心肌梗死的患者,应使用他汀类药物进行强化降脂,至少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降至100毫克/分升以下,并应加强抗血小板治疗,以预防血栓。
  ▲认识不足、治疗不力
  令人担忧的是,尽管外周血管疾病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和死亡率高,但临床医师及患者对外周血管疾病的认识远远不够。美国西北大学的Mary McDermott等发现,外周血管病患者对他们的心血管危险的认识不如冠心病患者和无动脉粥样硬化者。大量研究资料也提示,这些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态度影响预防性治疗。踝臂指数(ABI)是踝动脉压与肱动脉压(收缩压)的比值,它诊断外周动脉疾病的敏感性高达90%以上。西北大学开展的对外周血管病、冠心病、无动脉粥样硬化临床表现者对日后心血管病、脑卒中和死亡危险认识的这项调查将调查对象分为3组:踝臂指数(ABI)正常组,即无临床动脉粥样硬化表现组(142例);ABI<0.90,无其他动脉粥样硬化表现组,即外周动脉疾病组(136例);冠心病组(70例),患者ABI正常和有心脏病史。结果表明,这3组受试者都认为冠心病患者发生急性心梗、脑卒中、死亡的危险高于外周动脉疾病患者;认为发生脑卒中、死亡危险极高的外周动脉病患者仅及冠心病患者的一半;相信外周动脉疾病患者降胆固醇获益的人也较少。据此,McDer鄄mott呼吁:加强对外周动脉病患者关于心血管高危的宣教。
  我国胡大一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测定了北京及上海地区28所医院、5254例50岁以上心血管高危的住院患者的ABI。对被诊断为外周动脉疾病(ABI<0.9)者,收集病史、生化检查和临床用药情况资料。研究采用多因素lo鄄gistic回归分析法研究各组患者运用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药物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的情况。结果显示,心血管高危患者外周动脉疾病患病率高(25.4%),然而只有5.7%的外周动脉疾病患者以前被诊断过;17.9%的外周动脉疾病患者有症状,60%的有症状患者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病情。研究人员强调,外周动脉疾病是冠心病的等危症,然而外周动脉疾病治疗情况远远不如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的不同表现形式——冠心病、缺血性脑卒中和外周动脉疾病,以及作为心血管等危症的糖尿病,急需得到规范的强化治疗。 ▲ABI无创检测被广泛认可
  鉴于大多数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无临床症状,临床医师不能仅仅关注少数有间歇性跛行的患者,也不能等待出现症状时再进行干预,而要及早发现下肢动脉粥样硬化,这对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有重要意义。
  应该引起重视的是,踝臂指数(ABI)诊断外周动脉疾病的敏感性高,且没有创伤、快捷、有效,其数值是和有创的造影数值对比而得出来的,准确度高。美国心脏学会(ACC)、美国心脏病学院(AHA)、欧洲心脏病学会和其他学会共同认可ABI检测是在检查识别下肢动脉病变上可以取代创伤性检测的方法。美国糖尿病协会(ADA)2003年12月发表了第一个关于糖尿病外周动脉病的诊疗指南。该指南建议,所有年龄≥50岁的糖尿病患者都应接受ABI等筛查,有吸烟、高血压高血脂或糖尿病史>10年等危险因素的50岁以下患者也应考虑接受ABI筛查,如果ABI检查结果正常,建议患者每5年复查一次。
  ACC/AHA更新的外周血管疾病诊疗指南指出,65岁以上老年人、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患者、高血压患者以及已患有冠心病或脑卒中的患者是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危人群,而且绝大多数没有症状,应采取筛查策略。筛查的主要手段是检测ABI。
  ▲医师和患者“赶快行动起来”
  为改善人们对外周动脉疾病认识不足和治疗不力的现状,国际专家小组已撰写了题目为“外周动脉疾病检测和管理的关键问题:赶快行动起来”的倡议提案。专家们强调积极防治外周动脉疾病可降低动脉血栓事件。该倡议提案概述了在预防动脉血栓栓塞性疾病联合工作中的5项关键措施,即针对目前外周动脉疾病在诊断和治疗方面的不足必须解决的问题:一是提高临床医师和患者对外周动脉疾病及其后果(心梗、脑卒中、血管死亡)的认识;二是通过改善患者对症状的认识,提高对症状性外周动脉疾病的诊断率;三是发起对外周动脉疾病高危患者,尤其是对吸烟和糖尿病人群的普查工作;四是提高对已经诊断为外周动脉疾病患者的治疗率;五是提高高危人群的早期检出率。
   (马依彤)
作者: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