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行业资讯临床快报心胸外科

我国经桡动脉介入治疗的现状和展望

来源:www.ccheart.com.cn
摘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杨跃进高展1989年,加拿大医生Campeau首创经皮穿刺桡动脉进行冠状动脉造影,1992年荷兰医生Kiemenij报告了采用此途径进行PCI的结果。随着介入治疗在全球范围的推广和普及,经桡动脉行PCI(TRI)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冠心病介入治疗,并以其损伤小、局部并发症少、手术前后对抗凝、抗血小板药物限......

点击显示 收起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杨跃进 高展

      1989年,加拿大医生Campeau首创经皮穿刺桡动脉进行冠状动脉造影,1992年荷兰医生Kiemenij报告了采用此途径进行PCI的结果。随着介入治疗在全球范围的推广和普及,经桡动脉行PCI(TRI)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冠心病介入治疗,并以其损伤小、局部并发症少、手术前后对抗凝、抗血小板药物限制小、术后立即拔管及不必强制卧床24小时等更“微创”的优点而倍受患者和介入医生的青睐,也越来越多地成为国内外大型心脏中心的常规方法。国内朝阳医院在著名介入医生Dr. Saito教授的指导下,首先在1996年开展TRI。阜外医院从1997开展TRI,当年只有6例,占所有介入的2.3%,但其发展迅速,到2006年完成TRI 2,659例,已占当年总PCI 3,821例的69.6%。多数术者已将TRI作为PCI的首选,TRI占90%以上,这都充分显示其在日常工作中的可行性。特别近年来,经国内冠脉介入界同仁们的共同努力,在全国已有170多家医院先后开展了TRI,总数逾4万例,约占44%,积累了初步经验,为今后几年的进一步推广和普及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TRI微创化理念和优势推动TRI技术开展

      PCI诞生本身和在全世界内蓬勃发展,以及经股动脉介入(TFI)引导导管由最初常规8Fr减小至常规6Fr,均是“微创化”理念推动的结果。与TFI相比,TRI在患者舒适度和穿刺血管并发症等方面的突出优势又促进了TRI技术开展,其优势包括:1.桡动脉位置表浅、无重要血管神经伴行、易于压迫止血,因而穿刺并发症很少。2.即使术中和围手术期强化抗凝、抗血小板治疗,也能术后立即拔除鞘管,避免了患者强迫卧床之苦,也免去了几小时后医师拔管的劳顿,医患双赢。3.TRI术后无需卧床,还增加了心功能不全及老年患者手术机会,减少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和费用,能使患者更乐于接受。4.还为严重的髂动脉、腹主动脉病变,如极度弯曲、狭窄、闭塞、夹层等情况提供了另一的PCI替代途径。

二、TRI的操作可行性促进TRI技术发展

      桡动脉的特殊解剖基础和介入器械的改进促进了TRI技术发展。由于90%桡动脉有来自尺动脉的交通侧支循环,即使闭塞也不会导致手部缺血坏死。因此所有患者只要术前Allen试验正常,TRI都是安全的。此外,有研究表明,中国人男性桡动脉平均直径2.7±0.4mm,女性为2.4±0.4mm,大于外径为2.0mm的6F导管,提示目前经股动脉介入治疗(TFI)常规应用的6Fr指引导管,也可常规用于TRI。

      从操作技术层面说,如果TFI使用6Fr引导导管,那么TRI与之不同之处只是从穿刺桡动脉至引导导管送入冠脉口内之前,之后从送细丝到支架植入结束则完全相同。亦即只要顺利穿刺桡动脉,并送入引导管至冠脉口内,那么TRI基本就成功了。可见,TRI和TFI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引导导管大小选择的限制,TRI只能选择6Fr及以下的引导导管,虽有可使用7Fr者,但绝不可能用8Fr引导管,而TFI还有可能选更大号如9Fr的引导导管。理论上说,TRI除可完成常规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外,还能顺利完成切割球囊扩张、IVUS检查、小磨头旋磨及对吻球囊扩张;另外,6Fr大腔指引导管能同时送入一球囊(只限Marverick、Sprinter和Quantum)和一支架的操作,因此能完成step Crush技术;只是对需要8Fr引导导管的双支架同时植入(V支架、kissing stent和经典Crush)和大隐静脉桥的PCI才不能使用TRI。

      我们的经验表明对于拟同时植入双支架和其它需要用8Fr引导导管的情况一定要选择股动脉入径外,其它操作均可经桡动脉途径完成。经桡动脉6Fr引导导管需进入双球囊或一个支架一个球囊,完成复杂病变的操作时,应选球囊外径小,推送杆细,操纵性好的球囊如Marverick,Sprinter和Quantan球囊。

三.TRI操作的特殊性制约TRI技术应用

      正如前述TRI的操作特殊性是在引导导管送入冠脉口前,其特殊操作的要点如下:

      1.穿刺:用Cordis或Terumo公司的专用穿刺包(包括穿刺针、细钢丝和鞘),先摸清桡动脉走行,选择桡动脉搏动最强、走行最直的部位穿刺。由于桡动脉较细,以及动脉硬化原因血管较滑,应在血管表面角度偏垂直方向进针,可先穿透血管,再缓慢退针,直到血液喷出,再轻柔的进入导丝。导丝在前行的过程中不能有任何阻力,充分切开皮下组织,送入鞘管。

      2.冠状动脉造影:为避免多次撤送造影导管所致的桡动脉痉挛,可选用共用型导管(美敦力和Terumo公司)、超滑的泥鳅钢丝。前送造影导管的原则是钢丝先行,导管随后,操作轻柔。因泥鳅钢丝非常容易进入并损伤分支血管,在导管送入的过程中,应常规在透视下严密观察其走行,避免进入分支,特别尽量避免进入颈部动脉,手感中不能有任何阻力。这是避免手臂血肿,甚至更严重的纵隔血肿,血栓脱落的关键。若导管前送困难,多为桡动脉痉挛或损伤所致。可后撤些导管并以轻柔的力量注入极少量造影剂,明确血管情况,切不可盲目粗暴操作。造影导管应送入主动脉根部窦底,撤出导丝,排气,上提并顺时针旋转约45°即入左主干口,完成左冠造影后,逆时针旋转45°即使导管自然脱出左主干,再送入窦底,顺时针旋转约45°上提使造影管先入右窦,送窦底,再轻提并顺时针进入右冠状动脉,完成RCA造影。完成右冠造影后,逆时针旋转导管即滑出RCA口,然后缓慢撤出造影管(导管应顺直)。绝大多数情况下,共用管可完成冠状动脉造影,当然,如有困难,可根据具体情况换用其它造影导管。

      3.指引导管的选择:这是关系TRI成功与否的关键,尤其在病变复杂如分叉、慢性闭塞(CTO)和弥漫性病变时。有时还需要深插,这种情况下6Fr引导管的安全性好。由于JL引导管在TRI时提供的后坐力极差,故左冠PCI时,我们常规选用特殊引导管,如EBU、JFL、AL,右冠状动脉仍常用JR,复杂病变使用XB-RCA和AL。前送引导导管的原则和手法同造影导管。

      鉴于上述TRI操作的特殊性,要注意的问题如下:

      1.避免桡动脉痉挛:桡动脉痉挛是困扰该途径最常见的问题,从术前用药到引导管到位之前各部操作均可引起,常导致中途改换入径。患者紧张焦虑、穿刺时麻醉不足、反复穿刺、钢丝导管刺激均可导致痉挛。一旦发生,用药效果均不理想,应果断改股动脉入径。我们的体会是关键在预防,操作轻柔最重要。

      2.并发症的及时识别和有效的处理:①桡动脉闭塞:尽管TRI操作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但只要术前检查患者尺动脉血供良好,极少发生手部缺血的情况。②出血、血肿:前臂血肿是较常见的并发症,早发现进行局部的加压包扎,停减抗凝药物,一般不会引起后果。最严重的是引起骨室筋膜综合征,引起神经损伤甚至手坏死。一旦术中或术后发现前臂血肿,张力很高,患者手部出现严重缺血的迹象,必须积极采取措施。在停用抗凝治疗基础上,应立即减张治疗。外科切开是一个有效的办法,但要面临止血困难、感染的风险。阜外医院应用局部针刺减张的办法对连续3例骨室筋膜综合征外科会诊要求立即切开减张的患者进行治疗,均取得良好的疗效。③其它少见的并发症:升主动脉及弓部血管撕裂夹层、纵隔血肿、脑栓塞以及泥鳅钢丝误入冠状动脉引起冠脉夹层、急性闭塞。这些严重并发症均由操作不当造成,应当高度重视,有效预防。

      掌握上述操作要点,TRI技术可自然成为日常工作的常规。

四、TRI多家医院的经验再促TRI技术规范和普及

      国内已有170多家医疗中心TRI的经验积累以及阜外医院大量复杂TRI的日常工作经验均表明TRI不仅理论上优势突出,而且,实践中切实可行,效果好,只要掌握了制约性的规范TRI操作技术,则TRI在我国的推广、普及和提高已为期不远。当然,TRI有其自身的解剖特点或限制、操作技术或技巧,以及问题和注意事项。为此,我们充分利用CIT这一平台成立了桡动脉俱乐部。其宗旨是进一步强化“TRI微创化理念,推广TRI规范化技术,交流TRI全国经验,促进TRI的普及和提高”。我们相信,经过我国全体介入医师的共同努力,TRI成为主流的时代即将到来。

作者: 2007-7-2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