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行业资讯临床快报肿瘤相关

我国专家发现:变异的基因是肝癌“催化剂”

来源:www.medcyber.com
摘要:由江苏省肿瘤研究所所长周建农组织实施的一项研究在国内外首次发现,长期嗜酒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如体内的乙醛脱氧酶2基因存在变异现象,将显著增加患肝癌的危险性。酒精在体内的主要代谢产物是乙醛,对动物肝细胞有明显的毒性和致癌作用。而人体内的乙醛脱氢酶2,能将乙醛氧化为无致癌作用的乙酸,最终分解成对人体无害的......

点击显示 收起

由江苏省肿瘤研究所所长周建农组织实施的一项研究在国内外首次发现,长期嗜酒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如体内的乙醛脱氧酶2基因存在变异现象,将显著增加患肝癌的危险性。相关论文近日发表在国内《肿瘤》杂志。

酒精在体内的主要代谢产物是乙醛,对动物肝细胞有明显的毒性和致癌作用。而人体内的乙醛脱氢酶2,能将乙醛氧化为无致癌作用的乙酸,最终分解成对人体无害的二氧化碳和水排除体外。但如乙醛脱氢酶2基因发生变异,便会使该酶失去活性,导致饮酒后血中的乙醛浓度增高6倍多,使肝细胞发生癌变的危险性大大增加。

科研组对江苏省肝癌高发区208名肝癌新发病人以及208名非肿瘤居民,进行了乙醛脱氢酶2基因型和乙肝病毒携带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并调查了他们的饮酒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在携带乙醛脱氢酶2变异基因型的人中,每月饮酒量超过3000克者发生肝癌的危险性,是携带乙醛脱氢酶2正常基因且不饮酒者的3.51倍。同时发现,随着前者一生中饮酒总量的增加,他们患肝癌的危险性也明显上升。研究还发现携带乙醛脱氢酶变异基因型者合并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时,当饮酒总量大于3000克年(每天饮高度白酒1000克,连续一年为1000克)时,发生肝癌的危险性是乙肝表面抗原阴性并携带乙醛脱氢酶2正常基因且饮酒总量少于3000克年者的52.17倍。

(健康报网)
作者: 自动采集 2005-3-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