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行业资讯临床快报肿瘤相关

我国新诊断癌症患者术后1年复发率为60%

来源:卫生与生活报
摘要:听信了一些人的推荐,在某省一家私人医院接受治疗。刚住院不久,看到了一些抗癌治疗的广告,决定去试一试,于是又转入另一家民营医院。治疗一段时间后,病情越来越严重,李大爷感到绝望了。因连续转诊又缺乏规范治疗,回家后不久就过世了。...

点击显示 收起

  ●主任医师 王小衡

  ●选好医院 选对医生

  前不久,刚刚退休的李大爷因为被诊断为肝癌晚期,于是四处寻医问药。听信了一些人的推荐,在某省一家私人医院接受治疗。刚住院不久,看到了一些抗癌治疗的广告,决定去试一试,于是又转入另一家民营医院。治疗一段时间后,病情越来越严重,李大爷感到绝望了。最终竟然相信了某抗癌药品的广告,回家采取药物疗法。因连续转诊又缺乏规范治疗,回家后不久就过世了。但是,同样是被查出患上晚期乳腺癌的张女士,在省肿瘤医院接受手术切除术,术后全程化疗,积极配合,疗效非常显著,至今病情稳定,生活工作正常。

  肿瘤科专家对此强调,癌症患者的治疗关键在于对医院和医生的选择,高质量的诊治是为病人争取时间、早日康复的可靠保证。一旦检查发现肿瘤之后,应立即进入正规的肿瘤大医院,然后选择经验丰富、比较权威的专家进行确诊。因为癌症很容易被误诊为良性肿瘤,若耽误下来,得不到规范化治疗,错过最佳治疗时间,最终将导致不可扭转的局面。此外,癌症患者不要轻信非法广告的吹嘘,一定要坚持在正规医院接受正规的治疗,只有选择了正规的医院、接受正规的治疗,才会有延长生命的机会。

  ●我的饮食我做主

  在现实生活中,某人不幸患上癌症,家属往往会购买高蛋白营养补品给他(她)补身体“元气”,如甲鱼等山珍海味。殊不知,这种“强迫进食”的做法往往事与愿违,患者难以下咽。原因是患者得知自己患癌症的消息后精神崩溃,食欲锐减,再加上接受手术、化疗或放疗,胃口更差,这严重地打破了患者平素非常适应的饮食习惯。

  鉴于此,肿瘤专家认为,癌症患者的饮食应该挑选自己喜欢又符合胃口,富含高热量、高蛋白的“普通食品”,如鸡蛋、牛奶、鱼类、蔬菜、水果等,少吃多餐,家属切不可按照自己的意愿强迫患者进食。同时,避免给患者吃口味很浓及香料很多的食品,因为食品的气味可使恶心加重、食欲减退,可试用稀饭或温粥、冷盘等。护理中多与病人交流,帮助树立信心,要想方设法增进其食欲,让患者吃好一点、吃多一点,这才是战胜癌症、促进身体康复的重要一环。

  ●术后易复发,注意前三年

  很多癌症患者经过手术、化疗、放疗等一连串的艰辛治疗后,以为自己的疾病已经治愈了。其实不然,我国新诊断的实体瘤患者中,术后1年复发率为60%,死于肿瘤复发和转移的患者超过80%;肿瘤患者治疗结束出院后的1~3年内正是复发、转移的高危期,有2/3的人已经出现临床检查转移,而在经过了局部治疗(手术、放疗)加上全身化疗后,仍有一半的患者出现亚临床隐性转移,90%的患者都是在这个阶段发生的转移、复发,导致肿瘤治疗前功尽弃的。下面举例说明:

  病例一 某市郊乡财务科的刘会计,今年30刚出头,不幸患了直肠癌,在省级医院做了肿瘤切除术,手术很成功。术后继续服药治疗一年半,每次上医院复查情况良好,无癌症转移征象。刘会计自以为年轻力壮,身体素质尚好,加上家庭经济困难,忽略了坚持继续化疗和体育锻炼,第三年起改服中草药巩固疗效,半年后病情复发,癌细胞向周围组织转移,虽经再次手术,但医生已无回天之力,刘会计于术后第三年末不幸去世。

  病例二 某市劳动局医保科副科长周娟,步入中年,在一次单位组织健康体检中被发现胃癌,于是在市第一人民医院做了肿瘤切除术,将胃大部切除了。术后继续做化疗,配合中草药治疗,按医嘱坚持每天服药,加上控制饮食,保持心理平衡,定期到医院复查,病症控制良好,无转移复发,现已生存8年,而且还能坚持每天上班。

  医生点评 经过肿瘤医院常规治疗后,许多患者认为从此可以高枕无忧了,殊不知,即使在康复期,复发和转移率仍然很高。现已证实,肿瘤转移的途径有四个方面:局部扩散——不断浸润周围组织,称为恶性肿瘤直接蔓延;淋巴管渗透——局部淋巴管至整段淋巴管转移;血行转移——随血流向血流丰实的组织器官转移;腔道种植——肿瘤细胞与胸腹、脊髓腔种植其下部转移。其中以淋巴管渗透和血行转移最多见。不同体质的人,肿瘤转移的几率不同,转移的特点和途径也各异。

  为什么说要盯住癌症病人术后的前3年呢?原因是这些肿瘤病人经过手术、长期的放疗化疗后身体损伤很大、免疫力低下,此时在身体内残存、潜伏的肿瘤细胞特别容易死灰复燃,引起复发转移,多数病人在5年内死亡。

  ●预防转移、复发与治疗同样重要

  近些年,欧美国家癌症患者的5年生存率明显提高,重要原因是医生除了手术、放疗、化疗治疗以外,很注重每个癌症患者心理、营养、体育等方面自然康复治疗的应用。这样减少了手术、放疗化疗后复发转移的危险。鉴于此,国内多数肿瘤治疗专家强调,预防肿瘤的转移和复发其实与治疗本身同样重要。肿瘤患者在术后3~5年内一定要定期复查,内容包括原发病灶和肿瘤相关指标的复查等。在综合调理时应根据体质加强营养,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特别要注重癌症患者心理、食物、运动等方面自然康复治疗,才能战胜癌症。

  ●输注白蛋白弊多利少

  两个月前,汽运公司退休司机马大伯在医院诊断为晚期肝癌,现在肿瘤科住院治疗。看到他骨瘦如柴的样子,家属想请医生给他多输白蛋白,以增加营养,但被主治医生拒绝了。家属很不理解,这是为什么?

  医生解释说,目前的研究认为,当某些癌症患者(如肝癌、肺癌等)输注血浆制品非但不能改善低蛋白血症(因输入的白蛋白在24~48小时内就全部随尿排出,根本无法持续维持患者血浆白蛋白水平),反而会加重肝肾负担;主要原因是在给某些癌症患者增加蛋白质时,肿瘤会长得更快,因为癌细胞的代谢比正常细胞快。它需更多的原料——蛋白质,这时输入过多的白蛋白会加快其增长,而且超过其他正常的细胞。

  面对这些癌症病人,现多不主张频繁输注血浆制品,因为输注白蛋白对他们弊多利少。只有在血浆蛋白明显低下,全身水肿或腹水较明显,其他治疗方法又不能纠正低蛋白血症时才使用白蛋白1~2次。

  ●癌痛患者莫入止痛误区

  邮政局刘副局长的母亲患有子宫颈癌快一年了,因年龄已74岁,她拒绝化疗,一直靠服用中草药治疗。前一段时间,她开始出现下腹剧痛,每天发作多次,每次都要在乡卫生院注射多支杜冷丁止痛。最近病情恶化,发作时腹痛难忍,需要注射杜冷丁3~4支,让刘大妈痛不欲生。前不久,在外地大医院当护士的侄媳妇回乡来看她,了解情况后,建议她转入市肿瘤医院治疗。于是刘大妈便来到了市肿瘤医院,经三级止痛治疗后,她的疼痛有所缓解,精神状态和饮食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据统计,我国每天约有上百万人遭受着癌痛的折磨,其中30%~45%为中度和重度疼痛。癌痛不但限制了患者的活动,减少食欲,影响睡眠,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特别是强烈的持续性疼痛会使一些患者“生不如死”。这种病人往往无法入睡。人类可忍受饥饿,但却不能忍受不睡觉,很多癌痛的患者最终是“痛”死的。肿瘤科医生发现,癌症疼痛治疗误区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

  害怕吗啡会上瘾

  一段时间的非医疗性用药称为药物滥用,滥用后可形成耐受性和依赖性。恶性肿瘤患者是为了治疗疼痛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所以不属于药物滥用,也不会出现用后成瘾。只要用药合理,一般吗啡等阿片类药物耐受的速度可降至最低。

  吗啡使用不当

  吗啡针剂只能皮下注射,不可静脉或肌肉注射,因为后两种方法可形成对吗啡的快速耐受,很快出现耐药性。根据吗啡的剂型不同,用药后起效的时间也不同。针剂最快,一般10~30分钟左右起效,即释型吗啡半小时内起效,而缓释型吗啡则需几小时才可起效。必须根据患者的个体设计用药时间,选择病人最方便的时间用药。需要注意的是吗啡可引起便秘,需要同时服用泻药。

  用杜冷丁止癌痛

  国内许多医生习惯于用杜冷丁为癌痛患者止痛,殊不知,这种做法往往事与愿违。近些年,国际疼痛研究协会资料表明,派替啶(又称杜冷丁)在恶性肿瘤止痛中没有地位,已经使用杜冷丁止痛的患者应改用吗啡。其主要理由有: 杜冷丁是人工合成的阿片受体激动剂,它在人体内产生一种名为去甲派替啶的毒性代谢物,对大脑(中枢神经系统)有着明显兴奋毒性,且在体内代谢缓慢,半衰期长,经常应用会产生蓄积,依据蓄积浓度的高低分别产生战栗感、震颤、抽搐、癫痫样惊厥大发作等严重神经毒性症状;另一方面,注射杜冷丁后,血液中和脑内浓度迅速上升,容易达到引起“飘飘”感的高浓度,是该药易发生危害的主要原因。最近20年,发达国家已将杜冷丁从治疗癌症疼痛淘汰出局。国内有关专家指出,杜冷丁不适于长期慢性癌痛的治疗,对于各种肿瘤(特别是中晚期癌症)的癌痛,首选止痛药物是吗啡,这是因为吗啡止痛作用强于杜冷丁10倍以上,且毒副作用比杜冷丁少一半。打破以往将吗啡“到最后再用”的陈旧观点。

  忽视药物耐受性

  初次用药必须掌握好剂量和用药时间,吗啡类药物形成耐受后,必须加大剂量才会达到初次用药的效果,不可轻易认为药物无效,同时必须严格按照医生处方上的时间服药,才可保证达到有效的血药浓度。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癌症等恶性肿瘤疼痛的治疗首选三阶梯药物疗法。轻度疼痛可用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如扑热息痛、阿司匹林、消炎痛、去痛片等;中度疼痛则在前面药物的基础上加用弱阿片类药物,如可待因、右丙氧酚等;严重的疼痛则在一阶梯的基础上加用强效阿片类药物,如吗啡、芬太尼、美沙酮等。所有药物都需在肿瘤科医生指导下,只要止痛药使用得当,完全可以达到“让癌痛患者不痛”的目的。

作者: 2007-10-5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