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行业资讯临床快报肿瘤相关

经费窘迫限制抗癌研究

来源:文汇报
摘要:人类对抗癌症的斗争,正在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他们带到年会上发表的最新抗癌研究成果,足以让全世界癌症患者看到希望——随着肺癌治疗模式的大变革,晚期肺癌正在成为慢性病。随着基因芯片的问世,乳腺癌已经可以展开个体化治疗。胃肠癌的治疗在每年年会上都有新进展,其中肠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出现了......

点击显示 收起

        人类对抗癌症的斗争,正在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刚刚在芝加哥结束的第44届ASCO年会(美国临床肿瘤学年会),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3.3万名医学专家。他们带到年会上发表的最新抗癌研究成果,足以让全世界癌症患者看到希望——随着肺癌治疗模式的大变革,晚期肺癌正在成为慢性病;随着基因芯片的问世,乳腺癌已经可以展开个体化治疗;胃肠癌的治疗在每年年会上都有新进展,其中肠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出现了分离……

        

        面对世界抗癌研究的发展,与会的中国医学专家特别着急:“中国医生目前在这样的年会上似乎还没有位置”,“我们好像总是在跟着别人走”。他们特别呼吁:政府要加大对癌症研究的投入,帮助医学专家顺利开展成规模的临床研究,进而推动抗癌研究赶上发达国家的步伐。

        

靶向药物治疗分量越来越重

        

        “我们可以自豪地说,肺癌已经成为慢性病。因为借助治疗模式的变革,现在晚期肺癌患者已经从以前只能维持6个月,延长到现在的12个月,存活时间整整提高一倍。而且在我们手头,还有不少已经生存了四五年的病人。”

        

        如此为人类攻克癌症的巨大进步而欣喜的,是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美国外科学院院士、广东省肺癌研究所所长吴一龙教授。他告诉记者,肺癌治疗模式的变革,得益于一系列抗癌药物的成熟。“晚期肺癌病人如果没有好的治疗,从诊断到死亡就是6-8个月时间。过去,医学上普遍对癌症患者采用一线治疗,然后被动等待肿瘤发展,再决定采取进一步的化疗等治疗手段。”随着药物研究的进展,治疗癌症的新药不断出现,于是,被动等待“肿瘤长大”的局面得到改观。“在开展一线治疗之后,马上开始利用靶向药物进行中间治疗,实践表明,靶向治疗和化疗穿插进行的效果相当不错。”

        

        据与会专家向记者介绍,创新的靶向药物已成为癌症治疗的基础药物。在今年的美国临床肿瘤学年会上,专家就报告了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非小细胞肺癌IV期研究的最新数据。这些数据显示,应对非小细胞肺癌这种最常见、最致命、全球患者超过100万的肺癌,口服靶向药物特罗凯(厄罗替尼)已经通过临床显示出生存期延长、生活质量改善、疾病症状控制和癌症进展控制等明确效果。据悉,目前多数肺癌和胰腺癌患者完全采用化疗,由于化疗药物的毒性,会使患者非常虚弱。但特罗凯的作用机制却是以肿瘤细胞为特异性靶向,这就可以避免发生化疗引起的多数典型副作用。在7039位患者的研究中,男性、吸烟、鳞癌患者的疾病控制率为69%,女性、不吸烟、非鳞癌患者的疾病控制率达到80%。这个数字让专家们特别振奋。

        

        据悉,类似的药物还包括用于晚期乳腺癌的阿瓦斯汀、赫赛汀和希罗达,用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美罗华,用于大肠癌的阿瓦斯汀和希罗达等等。

        

        同济大学医学院肿瘤研究所所长、上海市肺科医院肿瘤科主任周彩存教授特别告诉记者,靶向药物的不断出现,使临床中靶向治疗的分量越来越重,并且越来越多地从三线治疗向一线治疗推进,从而形成了化疗和靶向穿插的续贯方式。这对癌症患者来说,无疑增加了生存的希望。

        

基因芯片加快个体化治疗进程

        

        随着靶向药物的出现,医学专家在抗癌领域的研究,也进一步向个体化推进:通过疗效来掌握病人的遗传学反应,进而根据肿瘤的变化,来选择不同的药物。这样做,显然比通常的切除、化疗来得更有针对性。

        

        在年会上,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内科副主任医师胡夕春透露了一个最新消息:目前乳腺癌已经做到了个体化治疗。因为各国专家已经研究出基因芯片,通过芯片测试,就可以确定患者在实施初期手术后,是否还需要进一步展开内分泌治疗或者化疗,以避免乳腺癌患者因为不必要的治疗而受到伤害。

        

        据悉,目前欧洲从1万多个基因中筛选出70个基因芯片,美国从250个基因中筛选出21个基因芯片,我国也已经从几千个基因中筛选出2个基因芯片。胡夕春解释说,通常乳腺癌患者在接受手术后,都要接受化疗。但专家们在多年的临床观察中发现,其实并非所有的乳腺癌患者都会出现淋巴转移。这就意味着,有相当一部分患者白受了化疗的罪。

        

        通过基因芯片测试,很快就可以把愈后好和差的患者分开,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靶向治疗。问题是,基因芯片目前在美国测试一次需要4000美金,在我国还处于课题阶段。

        

抗癌研究亟待政府支持

        

        在专家们看来,靶向治疗是未来发展的方向,而这一块的研究,迫切希望政府重视投入。

        

        吴一龙教授说,政府对癌症研究基金的支持率,会影响到学术研究的开展,进而影响癌症死亡率的曲线走向,因此,关于癌症的研究并不单纯是学术问题。

        

        据悉,在我国,目前医学专家开展抗癌研究所能申请到的经费,通常只有十几万或者几十万。但大规模的临床研究,往往需要几千万投入。经费上的窘迫,限制了医学专家在抗癌研究上有大的作为。

        

        但抗癌斗争的形势,却需要中国专家抓紧作为。浙江大学医学院副院长、浙江大学肿瘤研究所所长张苏展教授举了胃肠癌的例子。他说,目前我国胃癌的发病率是美国的两倍,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正在上升,预计到2017年接近胃癌的发病率,达到高峰值。而吴一龙教授告诉记者,目前女性肺癌的发病率上升很快,仅他的一个病区最近就收治了20多个,年轻化的感觉也特别明显。

        

        医学专家感受到了自己所担负的使命,他们期待着通过深入的研究,使我国癌症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曲线也能出现背离。
作者: 2008-6-1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