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行业资讯临床快报肿瘤相关

基因联合放疗治疗中晚期肝癌

来源:华龙网
摘要:以P53为靶点的基因治疗,联合放射治疗显著增强肝癌的敏感性。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肿瘤中心主任王东教授和他的课题组通过18年的理论实践研究,把实验成果运用于临床,独创基因、放疗联合治疗中晚期肝癌,把疗效从70%提升到85%,为临床治疗中晚期肝癌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技术和方法。肝细胞癌是世界上第5大常见......

点击显示 收起

        以P53为靶点的基因治疗,联合放射治疗显著增强肝癌的敏感性。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肿瘤中心主任王东教授和他的课题组通过18年的理论实践研究,把实验成果运用于临床,独创基因、放疗联合治疗中晚期肝癌,把疗效从70%提升到85%,为临床治疗中晚期肝癌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技术和方法。近日,该项研究获得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



        肝细胞癌是世界上第5大常见肿瘤,在癌症死亡原因中排名第3位,我国是肝癌的高发国,肝癌患者占世界肝癌患者的55%。肝癌切除术是早期治疗的最有效手段,也是肝癌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最主要途径。随着我国公众健康意识和先进诊断技术的运用,早期可手术的肝癌越来越多地被发现,但大多数肝癌患者就诊时已属中晚期,错过了手术治疗最佳时期,肝癌细胞不仅恶性程度高,而且由于多药耐药等原因对于全身性的单一治疗反应性低。



        1992年,王东攻读博士、博士后学位时,就致力于基因治疗癌症的研究。他在基础研究中,发现并证实肿瘤抑制基因P53是目前所知基因调控网络中最重要和关键的分子,通过动物实验证明了在基因治疗肝癌的基础上,进行放射治疗敏感性显著提高。他的课题组在国内率先建立了微波修复免疫组化方法,通过分子流行病学提示了P53基因改变肝细胞癌的重要特点,明确将P53基因突变区分为249位密码子特异型突变和散发型突变两种类型,提出了黄曲霉素B1主要引起P53特异型突变,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在P53散发型突变中起主要作用的观点。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黄曲霉素B1在突变中具有协同作用理论作出了重要补充,并通过体内外实验证明rAd—P53(重组野生型P53腺病毒)联合放疗能显著提高肝癌细胞的放疗敏感性,并且疗效高于单独的基因治疗和单独放疗,为临床提高放疗疗效提供了循证基础。



        2004年,王东的课题组转化基础研究成果,在国际上独家采用基因、放疗联合治疗肝癌方法并运用于临床治疗。通过6年多、数百例临床中晚期肝癌对照治疗观察和研究结果显示,表明了rAd—P53联合放疗治疗肝癌安全有效,耐受性好,具有能够将不能切除的大肝癌转变为可切除的小肝癌潜在的优势,尤其适用于晚期或难以耐受和拒绝手术治疗的肝癌患者,为中晚期肝癌患治疗带来美好前景。
作者: 2011-1-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