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显示 收起
最近,好莱坞女星安吉丽娜·朱莉自曝主动接受预防性的双乳房切除术,之所以做手术是由于遗传了BRCA1基因,罹患乳癌和卵巢癌风险较高。顿时,“遗传和基因诱发癌症”成为了热门的健康话题。到底能否从遗传学角度进行早期检测预防癌症呢?
在国外,针对易感基因的检测已经成为肿瘤预防性切除手术中一种常规的检测手段。而恶性肿瘤易感基因早期筛查在深圳已启动,但是由于对筛查技术可靠性的怀疑,半年多来,没有人愿意做乳腺癌易感基因的早期筛查。
一成乳腺癌与遗传有关
乳腺癌已经是深圳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而且每年以50%的速度递增。深圳市深圳抗癌协会会长、市人民医院肿瘤研究所主任申维玺告诉记者,市人民医院每年接诊的乳腺癌新发现病例就有400—500例。由于90%—95%的乳腺癌早期发病无症状,胸部无痛也无肿块,早期乳腺癌很难被诊断。据介绍,目前诊断乳腺癌主要是依据临床症状、影像检查、钼靶照及一些精密仪器,当肿瘤被发现时,多数患者可能已是癌症末期或癌细胞已扩散至身体其他部位,此种情况下,病人存活率并不高。
申维玺说,除了外部环境和个人饮食习惯外,遗传和基因是诱发乳腺癌发生的一个不可逆转因素。在临床上,医生在追溯恶性肿瘤患者家人健康状况时,常会发现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或家族其他成员也会有此类或相关恶性肿瘤病史,这被称为恶性肿瘤的家族聚集现象。
“当然,家族聚集现象并不等于遗传。”申维玺说,具有家族聚集现象的肿瘤,或称为家族性肿瘤,包括遗传性肿瘤和遗传易感性肿瘤。遗传性肿瘤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遗传因素起主要作用,具有这些遗传因子的人不管所处环境如何,最终几乎都会患恶性肿瘤。所幸的是,遗传性肿瘤只占家族性肿瘤的10%左右。更多的情况下,遗传的只是易感基因,在个体易感染的状况下,如果再发生体细胞突变,突变细胞就容易转化为肿瘤细胞。也就是说,上一代传给下一代的并非疾病本身,而是在相同的环境因素作用下,有这些遗传因子的人比正常人更容易患肿瘤,在目前常见高发的恶性肿瘤中,乳腺癌、结直肠癌、卵巢癌、胃癌四大恶性肿瘤都有“家族聚集性”。
乳腺癌是女性中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15%—20%具有家族聚集性,其中10%左右为遗传性乳腺癌。乳腺癌中约有10%左右是家族遗传性,其中又主要是与BRCA1、BRCA2基因的突变有关。“BRCA突变基因是国际公认的乳腺癌和卵巢癌易感基因,携带有BRCA突变基因的女性,一生患乳腺癌的风险高达87%,患卵巢癌的风险也超过40%。”深圳华大基因生育健康及咨询主管祁鸣说,BRCA基因突变导致的乳腺癌、卵巢癌,呈家族聚集性,即一个家族成员患病,其他家族成员也有很高的患病可能。
两个基因检测平台遇冷
目前,从遗传学角度,通过易感基因的早期检测预防癌症、提高患者的存活率成为当前控制癌症的另一条重要渠道。基因检测技术起源于美国,临床应用已经长达10多年。在国外,针对这种易感基因的检测,已经成为一种常规的检测手段,而在深圳,这种基因检测技术已开始出现。
2012年8月深圳华大基因优康门诊部正式开门营业,率先在华南地区运用基因检测技术来进行基因检测及遗传咨询服务。2012年12月,深圳市人民医院和深圳华因康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建立了“深圳高发恶性肿瘤易感基因早期筛查平台”,该平台旨在评估受检者患肿瘤的风险大小,对恶性肿瘤进行早期预警,以达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的效果。
“只要抽取5毫升的血液进行DNA检测,一般35个工作日即可出一份检测报告,帮高危人群了解自身基因缺陷,预测肿瘤发生风险,以实现肿瘤的早筛查、早诊断。”祁鸣说,并以此结果为依据,由专业的遗传咨询师给出相应的风险管理方案,做到癌症未病先防。
在欧美国家,遗传基因检测已经成为恶性肿瘤预防性切除的重要方法之一。祁鸣说,如果乳腺癌高危人群检测出携带易感基因BRAC,而决定预防性切除双侧乳腺,其患乳腺癌的风险大幅降低。如果检出携带BRCA突变基因,通过更高密度的定期检查、服用药物、预防性手术等早期干预方法,可将乳腺癌患病风险降低90%。
但这种新的医学理念在深圳推广起来并不那么容易。记者从深圳市人民医院和深圳华大基因了解到,这两个基因检测平台建立半年多来,深圳华大基因还未接手一位基因检测者。而市人民医院的“深圳高发恶性肿瘤易感基因早期筛查平台”也仅有1例确诊结肠癌患者进行了易感基因检测,最终结果未发现基因突变。目前,深圳基因检测还处在宣传阶段。
技术准确性仍受质疑
一项如此大幅度提高癌症存活率的检测技术为何在深圳却不受欢迎呢?申维玺告诉记者,原因之一是人们有心理上的压力。“健康人群怕检测出易感基因,这样整天就惦记着自己会不会患上癌症,干脆不做检测,什么都不知道反而不会有压力。”
其次,也是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对目前国内基因检测技术准确性的质疑,“不光是患者,甚至有些医生都认为现在国内的技术还不成熟,担心筛查不准确。”这种对基因检测技术的不理解也严重影响了深圳基因检测技术的推广。
对于基因检测的准确率,国内专家有两种不同看法。祁鸣说,美国从1994年开始就已经把基因检测技术推广到临床,用于恶性肿瘤临床预防性切除。而且经过20年,基因检测技术也不断发展,从第一代的基因测序发展到了第二代高通量测序,基因检测的可靠性和效率也更高。而深圳基因检测技术引进了美国的技术,基因检测准确率高达99.9%,而且其安全性可以得到保障。
但是,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乳腺外科主任王先明则认为,基因检测在国内还不够成熟,国内现在都直接沿用欧美基因序列,“欧美国家做过大型临床调研,证实有5%到10%的人存在恶性肿瘤易感基因,但中国人中存在多少,还没有循证医学依据。”
王先明说,医生推算出茱莉罹患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几率是通过一个盖尔风险模型进行的,但目前这种模型的设计只是针对美国人或者白种人,对于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都不相同的黄种人是否有效尚属未知数。因此,在他看来,单凭基因检测风险来决定是否进行预防性切除手术,目前在国内还不可行。不过,对于这种担心,祁鸣和华因康医学总监李花均表示,目前深圳所采用的基因检测模型均在白种人基因信息库上结合了黄种人的信息。
缺乏统一标准推广难
即使有些专家表示,国内肿瘤易感基因检测的准确率也达到了99.9%,但是在医疗机构推广仍比较难。“这种基因检测属预防性措施。”王先明说,目前国内的医院主要精力还放在患者发病以后的诊疗,很少有医院开展这种预防性基因检测。虽然现在社会上一些公司开展这种基因检测,但由于这种检测并非医院自己进行的,因此即使患者拿着检测结果要求做手术,医院也不会进行。“手术的检测结果必须是医院自己检测的,公司进行的检测医院无法判断准确性,所以即使患者要求,医院也不会做手术。”
“大家之所以担心检测的准确性主要还是国内基因检测行业尚未建立一套规范的行业体系和标准,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基因检测的推广。”祁鸣指出了国内基因检测面临的主要问题,目前国内基因检测机构还不规范,各家检测机构的检测技术也不统一,导致一些医疗机构都不认同检测结果。他表示,华大基因目前正在制定国内基因检测的国际标准,并准备向卫生部申报,拟建立一个完整的系统。
由于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和规范,基因检测的收费也还是一个问题,而且也没有纳入医疗收费目录,都是各检测机构自己定价。记者了解到,在人民医院做一次乳腺癌易感基因BRAC的基因检测,一次费用要4000—5000元。华大基因还可以做乳腺癌21条基因的检测,费用需要7000—8000元。目前,基因检测也未纳入国家医保,“做一次基因检测的费用不低,没有医保报销,很多人不愿意自己花钱来做检测。”申维玺说。
健康贴士
1、谁需要做乳腺癌基因检测?
“不是所有人都有必要做基因检测。”申维玺建议,30—35岁女性,家族中有人患乳腺癌的高危人群可进行检测。在一个家族中,如果有两个以上的癌症患者,或者是同一个人患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癌症,那么就提示其具有很强的遗传性,建议进行基因检测。根据临床数据显示,如果这个人在特定的基因上有致病的突变,该人患病的风险要比家族史中没有癌患的人群高出5—6倍。
2、怎么确定患乳腺癌风险高低?
基因检测后,会对罹患乳腺癌的风险进行科学评估。申维玺说,如果基因检测发现BRAC易感基因或者其他突变基因,就可以确定其有罹患乳腺癌的风险。确定是高风险还是低风险,医生主要根据受检者的家族史、是否有肿块(肿块是单侧还是双侧,还是多点的)、年龄、是否生育等标准来指导诊断。
如果医生评估出有患乳腺癌的高风险,受检者可以像茱莉一样做预防性切除手术。如果患乳腺癌风险低于50%,可以确定是低风险人群,医生会制定个体化的健康管理方案,受检者可以通过更高密度的定期检查、服用药物等早期干预方法,并在日常生活中做好防护,预防和降低乳腺癌的发病几率。
3、还有哪些手段可检测乳腺癌?
“除了基因检测外,常规定期的检查也很重要。”王先明说,目前乳腺彩超与乳腺钼靶配合检查是发现早期乳腺癌最为有效的检测手段,有家族史或者情绪压力大、晚婚晚育或不哺乳,月经初潮小于12岁、绝经大于55岁、肥胖等女性更加应该重视乳腺健康体检。
乳腺癌的早期发现,35岁以上女性需要每年做一次乳腺钼靶检查,35岁以下女性每年做一次乳腺彩超检查。只要定期体检,及早发现,即便是早期乳腺癌,其治愈率也达95%以上,且不用切除乳房,“因为早期乳腺癌的保乳整形手术已成熟”。
(健康指导:深圳市深圳抗癌协会会长、深圳市人民医院肿瘤研究所主任申维玺;深圳华大基因生育健康及咨询主管、浙江大学医学院特聘教授祁鸣;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乳腺外科主任王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