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行业资讯临床快报肿瘤相关

采集癌细胞病患不再痛苦!中研院开发循环肿瘤细胞萃取系统

来源:科技新报
摘要: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tumorcells,CTCs)是指从原生肿瘤或转移性肿瘤脱离并进入血液循环系统的肿瘤细胞。透过观察循环肿瘤细胞的数量变化以及分析它们的基因特性,可以帮助判断病情以及决定治疗方针。而癌细胞的采集、诊断除了穿刺、切片等侵入式方法,还有什么更好的方式。中研院化学研究所尤啸华副研究员,与美国......

点击显示 收起

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是指从原生肿瘤或转移性肿瘤脱离并进入血液循环系统的肿瘤细胞。透过观察循环肿瘤细胞的数量变化以及分析它们的基因特性,可以帮助判断病情以及决定治疗方针。而癌细胞的采集、诊断除了穿刺、切片等侵入式方法,还有什么更好的方式?

中研院化学研究所尤啸华副研究员,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分子暨药理学系的曾宪荣教授,以及日本理化学研究所组成研究团队共同合作,以热响应性纳米魔鬼毡作为关键元件,研发循环肿瘤细胞萃取系统,此系统能够有效便捷地从癌症病患的血液样品中萃取出癌细胞,并可用于后续细胞培养与基因突变分析。这项研究成果于 2014 年 12 月 13 日刊登在《美国化学会纳米》(ACS Nano)。

医生在诊断癌症时,除了依靠理学检查与影像学检查外,还需要细胞学或病理学检查的帮助,才能降低误诊率,得到可靠的结果。传统上采取侵入性的方式(例如穿刺、切片与手术)来取得细胞或组织的样品,但这样的方式,对患者的身体带来较大的负担,而且采样的频率受到限制;相对地,分析血液中的循环肿瘤细胞,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验方式,避免了前面所提的缺点,可以将它视为肿瘤的液态生物检体/液态切片(liquid biopsy)。透过监控循环肿瘤细胞的数量变化及其基因特性,能够评估预后情形、反映疗效、追踪病情与预测复发风险。

数码化控制 肿瘤细胞全掌握

此次由中研院以及合作的研究团队开发的循环肿瘤细胞萃取系统,其关键元件为热响应性纳米魔鬼毡芯片,魔鬼毡表面是由许多矽纳米线构成的纳米稻草田,这些纳米线上覆有能吸引循环肿瘤细胞的抗体(如 anti-EpCAM),还有嫁接了会随着温度变化而转换构形的聚合物(polyN-isopropylacrylamide)。

研究团队发现该聚合物具备前述的热响应性质,升到高温(37 ℃)时收缩,降至低温(4 ℃)时伸展,这样显著的构形变动,使得抗体与肿瘤细胞的接触程度在当下会连带地大幅改变,因此可藉切换高/低温控制魔鬼毡捕捉和释放循环肿瘤细胞。研究团队更进一步整合了温控系统与微流道技术等相关部件,建构循环肿瘤细胞萃取系统。并以萃取血液样本中的非小细胞肺癌之循环肿瘤细胞为例,展现此系统具备可经数码控制找出最佳萃取条件的特点,而且经萃取后的肿瘤细胞存活率高并保有完整性,能用于之后的细胞培养与基因突变分析。

除此之外,此套系统搭配基因突变分析后,可成功侦测非小细胞肺癌指标病患在整个疗程中,其肿瘤细胞的上皮生长因子接受器(EGFR)之点突变情况。研究团队表示:“在癌症治疗过程中,肿瘤细胞会一直的随着生理环境而变化,我们开发的系统可以帮助我们掌握肿瘤细胞的生理状态,所以可以协助掌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病程进展以及治疗药物的选择”。

作者: 2015-1-15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