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行业资讯食品安全安全快报

吉林省稳步推进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来源: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摘要:自2006年初以来,吉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上,充分发挥综合、组织、协调作用,突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组织相关部门大力推进食品安全监管体系、食品安全诚信体系、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体系建设,积极开展各种宣传活动和各种调查研究,使全省食品市场整治和综合监管工作都取得了新的进展。主要体现在以......

点击显示 收起

  自2006年初以来,吉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上,充分发挥综合、组织、协调作用,突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组织相关部门大力推进食品安全监管体系、食品安全诚信体系、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体系建设,积极开展各种宣传活动和各种调查研究,使全省食品市场整治和综合监管工作都取得了新的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在继续抓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的基础上,突出抓好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一是强化监管责任和监管任务的落实。将食品安全综合监督要素分解为各级政府层面、各监管部门层面、食品行业、企业层面、市场层面、消费群体层面及消除食品安全危害等多个层面,明确了每个层面的工作载体和工作重点。
  二是探索建立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目前,全省各地建立了以县域监管为主,省、市两级指导、督导为辅;以县(市)为监管中心,以乡(镇)监管为前沿,向村(屯)辐射延伸的县(市)、乡(镇)、村(屯)三级监管网。各地都实行了市、县(市)、乡(镇)三级政府层层签订食品安全责任状,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食品安全责任体系和考核体系。
  三是深入调研,总结经验,全面推动食品安全新农村建设。在组织对全省各县的农村食品安全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组织召开了全省农村食品安全工作现场会,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精神,推广了磐石市建立农村食品安全联防体系的工作经验,促进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加强督查、督办,以农村为重点,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
  制发了《2006年全省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组织开展了以农村食品安全整治为重点的专项行动。突出抓好分散在农村的各类食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个体商贩、小作坊、小商店、小食品店、小餐馆和学校食堂等整治,有效遏制农村市场的假冒伪劣食品。针对节日特点,组织协调对元旦、春节、五一、十一等重大节日的食品市场集中整治,对食品安全隐患比较集中的重点部位、重点场所加强综合执法、联合执法,切实加大监管力度。针对农村集市、农民聚餐、病死畜禽、流动商贩等监管的薄弱环节,进一步明确监管责任,包保到人。全省各地、各部门积极推进农村食品安全流通网、监管责任网和群众监督网建设,着力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使农村食品安全整治取得了一定成效。
  同时,通过建立健全重大食品违法案件逐级报告制度和案件协查与协作机制,认真组织查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抓好对大案要案的督查和督办工作。在全省通报了2005年食品安全整治督查情况,推广了长春、辽源、延边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经验,并制发了《全省食品安全工作综合评价方案》,并起草了《吉林省食品综合评价办法》。

  3、全面推进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体系建设工作。
  建立了应急预案体系,编写了《吉林省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操作手册》;建立了应急指挥体系,明确了省食品安全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确定了省直有关部门、各市(州)应急处理的责任人员、联络人员;全面贯彻落实了国家、省两级《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各项要求;建立了应急专家咨询体系,建立了吉林省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专家库, 省、市(州)举办了应急专业培训和应急演练。

  4、深入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创造良好环境。
制定并实施了2006年全省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计划,在全省各地开展了食品安全宣传教育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等一系列宣传教育活动。

  5、强化食品安全诚信体系建设,进一步建立、完善监管长效机制。
制定了《吉林省食品安全信用管理办法》,积极推动9个市(州)、第一批10个食品安全诚信体系建设试点县市建立起了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基本制度,为开展信用征集、评估、披露、奖惩等奠定了制度基础。试点市县在30%的行业、试点行业中的80%企业中积极开展了诚信体系建设的试点工作。

  6、认真开展部分食品的安全调查与分析工作,为监管工作提供可靠依据。
  一是圆满完成了豆制品调查与评价工作,摸清了全省豆制品行业和市场状况。
  二是组织开展了猪肉制品调查分析工作,全面启动了食品安全信息分析工作。(2006.12.19)

作者: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