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行业资讯食品安全安全快报

让食品安全走出洼地——山西省吕梁市创新食品安全监管侧记

来源:《中国医药报》
摘要:山西省吕梁市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自2005年5月成立以来,各级食品安全成员单位通力合作、积极配合,使吕梁市的食品生产经营秩序日趋规范,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违法活动的势头基本得到遏制,公众食品安全意识和维权意识进一步增强,初步形成了“政府统一领导,部门积极配合,各方联合行动,社会广......

点击显示 收起


  山西省吕梁市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自2005年5月成立以来,各级食品安全成员单位通力合作、积极配合,使吕梁市的食品生产经营秩序日趋规范,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违法活动的势头基本得到遏制,公众食品安全意识和维权意识进一步增强,初步形成了“政府统一领导,部门积极配合,各方联合行动,社会广泛参与”的良好局势。
  吕梁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创新监管,创造性地履行职责当好“抓手”,打开了食品安全综合监管的工作新局面,希望以下报道对抓好各地区食品安全工作有所启迪。 ——编者按
  一、赢得政府支持是搞好食品安全综合监管的保证
  [核心提示]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吕梁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制度建设当作机构内部建设的头等大事来抓。该市政府将食品安全监管考核体系纳入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使得食品安全工作与煤炭安全生产等一起成为市政府十大安全工作之一。
  一个机构如果没有健全的制度,其工作的开展就没有了方向与保障,更谈不上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制度建设不仅关系着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工作的成败,而且还关系着部门的整体形象,为此吕梁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把制度建设当作机构内部建设的头等大事来抓。
  ▲建立和完善工作制度,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制度保障
  吕梁市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组建之初,结合实际制定出台了《吕梁市食品安全工作委员会工作制度》(试行)、《吕梁市食品安全责任追究制度》(试行)、《吕梁市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制度》(试行)、《吕梁市食品安全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试行)、《吕梁市食品安全监管信息管理暂行办法》(试行)五项制度,为开展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
  由于食品安全监管市场环境瞬息万变,其制度建设也应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2006年,吕梁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召开全市食品药品专项整治工作会议,会上出台了《关于加强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意见》,提出要在原有制度的基础上适时地修订部分食品安全监管制度。随后在2007年3月出台了《吕梁市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并将《吕梁市食品安全监管信息管理暂行办法》(试行)修订为《吕梁市食品安全监管信息管理办法》。2007年4月,根据肉类市场上存在的问题,吕梁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出台了《关于加强牲畜屠宰和肉品流通市场管理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由商务部门负责生猪定点屠宰管理,同时划分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从政策上解决了生猪定点屠宰管理上的部门纷争;2007年9月,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务院及山西省有关食品安全监管各项工作精神,吕梁市政府出台《吕梁市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决定从环节监管入手,明确各个环节以及近一段时期的重点工作,为食品安全综合监管职责的有效发挥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健全考核体系,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组织保障
  健全考核体系是开展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吕梁市政府将健全食品安全考核体系提到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2005年,吕梁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起草了《食品安全目标责任书》,明确了各级政府及市直有关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责任;2005年6月17日,市政府与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及市直有关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签订了《食品安全目标责任书》,并于年末对其食品安全目标责任制的完成情况进行了考核。
  2006年,吕梁市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印发市政府年度重点工作责任分解的通知》,将食品安全工作成为仅次于煤炭安全生产的市政府十大安全工作之一,其考核结果由市政府督查室于年终交市委组织部,作为考核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
  ▲给予经费支持,为食品安全综合监管提供经济保障
  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经费保障是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开展的先决条件。吕梁市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工作得到了市政府的支持,自市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组建以来,市政府拨付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工作经费已达142.25万元。2005年市政府为吕梁市的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工作拨付了24万元的专项经费;2006年市人民政府再次将食品安全综合监管经费列入市政府财政预算,为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工作拨付38万元的工作经费,同年年底又拨付了食品安全宣传、调研经费7万元;2007年5月,批准追加市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办公室2007年度食品安全综合监督专项经费73.25万元,到目前为止已全部拨付到位,这为吕梁市顺利开展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当好“抓手”,打开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工作新局面
  [核心提示]开展食品调研工作,深入分析当前食品安全监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始终把农村食品、儿童食品、学校食堂及肉类市场食品安全作为专项整治的重点,并以整治文水“注水牛肉”事件为契机,认真总结教训,使全市的食品安全工作走出“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恶性循环之路,步入了发展与规范相结合的良性轨道。
  作为食品安全的综合监管部门,如何创造性地履行职责当好“抓手”,打开食品安全综合监管的工作局面,是摆在吕梁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面前的课题。市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成立近3年来,该局做了以下的探索和尝试。
  ▲深入开展食品调研工作,为食品安全依法监管、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为全面了解和掌握吕梁市的食品市场状况,2005年吕梁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开展了食品安全监管资源综合调研活动,对全市食品企业状况和持证情况及各级各类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机构、检测能力情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查摸底,掌握了有关食品安全的第一手材料。2006年5月,该局在全市范围内对食品安全现状开展了调研活动,形成了《关于对交口县猪肉及肉制品监管现状的调查报告》、《儿童小食品安全问题的思考与对策》、《面粉市场现状及监管中存在的问题》等16篇调查报告,深入分析了当前食品安全监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食品安全监管、科学决策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充分发挥组织协调职能,开展联合执法和专项整治工作
  近年来,吕梁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围绕全市工作大局,结合本地工作实际,把农村食品、儿童食品、学校食堂及肉类市场食品安全作为专项整治的重点,有序地开展了全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规范了一大批食品生产经营户,保证了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
  在学校食堂专项整治过程中,该局首先是抓领导,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一是强化各级党委、政府的食品安全责任意识。按照《山西省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成立强有力的领导组织机构,把全市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的总体要求、工作目标落实到位,做到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二是强化相关部门的食品安全责任意识,多次组织各县(市、区)政府及食品药品监督局、教育局等相关部门深入到基层督促检查食品安全整治工作,充分发挥牵头单位的综合协调作用。由市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办公室牵头,组织市教育局、卫生局组成督查组,对全市38所学校食堂食品安全进行了全面细致的督查检查,并提出了具体的整改意见,有力地推动了全市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三是充分发挥教育部门的监管作用。学校法人是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该局多次召开全市寄宿制学校校长工作会议,针对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工作,要求各学校校长作为第一责任人亲自抓,并成立了学校卫生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加强学校食堂安全管理,确保师生身体健康和人身安全;严格实行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制度,按照《餐饮业卫生许可审查量化评分表》等要求,对学校食堂进行评分,对评定结果差的学校提出整改意见,并要求在规定期限内进行整改;四是充分发挥卫生部门的监管作用。专项整治工作期间,卫生部门成立专项整治领导组,重点对学校食堂的量化分级管理情况和学校的软硬件设施情况进行审查、评价和打分,对不符合要求的提出具体整改意见,对情节严重的作出了相应的行政处罚。经过一系列监管举措,全市学校食堂的食品安全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和提高。
  ▲强化督导检查,有效推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督导检查是食品安全工作得以有效落实的根本保障。
  为使全市的食品安全工作落到实处,该局将督导检查纳入日常工作中,由市政府督查室会同市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办公室对各县市区政府及市直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进展情况进行随机督查。市政府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督查组先后7次对全市的食品安全状况进行了督查。通过督查,有力推动了各县市区、各食品监管部门的工作,充分发挥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抓手作用。
  ▲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活动
  加大宣传力度,为食品安全鼓与呼是作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有效手段。近年来,为把健康的消费观念植根于群众心中,切实营造“人人关心食品安全、个个预防食品中毒”的良好氛围,该局把增强食品安全意识,加大食品安全宣传力度作为食品安全监管的重点任务之一,将食品安全宣传工作贯穿于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工作的始终。一是加大食品安全知识户外宣传力度。牵头组织市工商、质监等部门多次在吕梁世纪广场设立咨询台,举行大规模的食品安全宣传咨询活动。2007年9月14日,吕梁市人民政府又举行了以“关注食品安全、构建和谐吕梁”为主题的食品安全宣传月活动启动仪式暨食品市场集中整治动员大会,所有与会人员与现场观众一起参加了“关注食品安全,构建和谐吕梁”万人签名活动。二是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信息、网络等新闻媒体,加大舆论宣传和监督力度。三是加大校园食品安全工程建设宣传力度。为进一步激发和调动安全主体的维权积极性,中阳县和岚县分别结合本地实际举办了食品安全进校园活动,孝义市举行了寄宿制学校校长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业务培训和寄宿制学校食堂食品从业人员食品卫生、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大大提高了学校食堂食品安全标准。
  ▲建立应急体系,确保重大事故查处职能的落实
  为最大限度地减少食品安全事故对广大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的危害和损失,2005年5月,市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结合实际,制定全市食品安全重大事故应急预案。2006年年末,文水“注水牛肉”事件发生后,市、县两级政府高度重视,迅速启动食品安全重大事故应急系统,组织相关部门对问题进行查处,相继展开清理、整顿、规范肉牛屠宰业的工作,对屠宰户进行逐户排查,追查“注水牛肉”源头,责令证照不全、无证的35户停产、停售、待查。在查实取证后,司法部门对注水行为严重的屠宰户予以刑事拘留,纪检部门对7名党员干部分别给予党纪和行政处分。文水县实行了牲畜定点屠宰,遏制了私屠滥宰行为,初步建立了有效的监管、检测机制,整顿规范肉牛屠宰业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注水牛肉”事件给人们带来了沉痛的教训,同时也使全市的食品安全走出“脚疼医脚”恶性循环之路,步入发展与规范相结合的良性轨道。
  三、强化环节监管,形成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合力
  [核心提示]农业部门从流通生产领域控制和限制高毒农药流入农民手中;质监部门建立生产企业信用档案,对签订了食品质量安全责任状的企业进行动态监管;工商部门将全市具有经营主体的食品企业分为A、B、C、D四个信用等级实施信用分类监管;卫生部门对全市531户餐饮单位全部实行量化分级管理。
  如何形成齐抓共管综合监管的局面,是各级食品监管部门面临的实际问题。该局创新监管方式,多次召开食品安全工作协调会议,积极主动地向相关部门征求意见,使各部门在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的指导下,有效地开展食品安全工作。
  一是农业部门在农药的管理上,严格控制高毒农药,加快新农药推广,减少农药残留,对已购进高毒农药品种的农户要求其限期处理,并从流通领域控制和限制高毒农药流入农民手中。在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的管理上,对全市的饲料生产、销售企业进行了随机突击抽样检查,加强了生猪屠宰及禽类免疫的监管。与此同时,该局积极推进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了农产品无公害、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水平。
  二是质监部门将食品生产企业按生产条件、质量管理、质量保证能力、人员素质分为A、B、C、D、E五类监管,对A类企业重点扶持;对B类企业逐步向A类企业提升;对C类企业责令其限期停产整顿,逾期仍达不到要求条件的,建议上级机关及有关部门吊销证照;对D类企业坚决打击取缔;E类企业是小作坊,对其进行动态监管。在食品专项整治过程中,该局对取证企业建立食品安全质量档案,并同企业签订了食品质量安全责任状,为食品质量安全准入工作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三是工商部门全面摸清了全市食品经营主体的底数,建立了经济户口,严把市场主体准入点,将全市具有经营主体的食品企业分为A、B、C、D四个信用等级实施信用分类监管:长期未发生过食品质量问题的为A级;年内未因食品质量问题受处罚的为B级;因食品质量问题在半年内受过行政处罚的为C级;因食品质量问题长期受到行政处罚或易发生食品质量问题需长期监控的为D级。等级不同,监管方式也有所区别:对A类企业一个季度检查一次;B类企业每两个月巡查一次;C类企业一个月巡查一次;D类企业随时巡查。各类经营主体可根据日常监管情况,每个季度进行升级或降级。在工商系统内部落实了层级责任体系,层层签订责任状,形成了食品安全监管的责任链条。
  四是卫生部门结合全市各县市区的实际情况,调整了全市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的范围,要求汾阳市、孝义市、柳林县等经济条件好的县市区,对生产经营面积在150平方米以上的餐饮单位实行量化分级管理,其他县对100平方米以上的餐饮业实行量化分级管理。学校的学生食堂全部实行量化分级管理。
  图1为群众踊跃参加吕梁市食品安全宣传月活动。
  图2为山西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局长高国顺、吕梁市委书记聂春玉参加吕梁市食品安全宣传万人签名活动。
                              文·图/一鸣
作者: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