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行业资讯食品安全安全快报

苏振华:道德重建不能仅依赖道德说教

来源:食品科技网
摘要:苏振华“小悦悦事件”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如何重构社会道德体系、挽救社会信任危机,是中国的现代化必须面对的一个严峻问题。人皆有良善之心,中国社会的传统美德在今天也没有被颠覆,重建中国社会的道德体系,可能并不是一个真命题。而且,道德倡导在中国也从未停止过,从幼儿教育开始,道德素养的培育一直都是教育的核心......

点击显示 收起

 苏振华

  “小悦悦事件”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如何重构社会道德体系、挽救社会信任危机,是中国的现代化必须面对的一个严峻问题。广东省总工会近日表示,若见义勇为职工的权利受到损害,工会将无条件免费为他们提供法律援助。

  人皆有良善之心,中国社会的传统美德在今天也没有被颠覆,重建中国社会的道德体系,可能并不是一个真命题;而且,道德倡导在中国也从未停止过,从幼儿教育开始,道德素养的培育一直都是教育的核心内容。今天中国社会正面临的道德危机提醒了我们,让普遍的道德准则落实到每个人的行为,仅仅依靠说教是不够的。其中的关键在于,在价值层面的道德认同与道德行为之间,必须实现无缝连接。

 而这个连接机制,正处于断裂之中。知行合一,需要正向的激励机制。在道德问题上,这表现为践行道德准则能得到来自全社会的鼓励;而践踏道德准则,则会招致某种“惩处”。此类“惩处”,既包括舆论批评,也包括对败德行为的实际处罚。最底线的要求,是对道德行为形成实质性保护。

  道德大致分为两类:公共性道德和私己性道德。公共性道德约束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冲突行为,避免一个人对他人造成实质性伤害,如坑蒙拐骗。私己性道德约束个体行为,如见义勇为,这是个体基于内心的道德准则而衍生出来的利他行为。概言之,公共性道德是一种底线道德,即要求个人不会故意伤害他人,而私己性道德层次更高,要求的是个体帮助他人。奉行公共性道德,不过是最起码的要求,不可逾越也无所谓奖惩。而奉行私己性道德,能惠及他人,理应受到社会的鼓励。如果奉行私己性道德比如帮扶他人,竟然招致讹诈,就会出现不利于社会的后果,激励行善的机制也势必运行不畅。

  反观如今的社会现实,食品安全问题等现象构成了对公共性道德的挑战,倘若在制度层面上不能有效遏制这些行为的话,公共性道德就会崩溃,形成道德的逆向选择,令讲道德变得可有可无,而不讲道德则能谋取更多自身利益。这将削弱道德的感召力,给个体践行私己性道德形成消极影响。在私己性道德层面,正向激励与负面激励现象是并存的,如杭州的“最美妈妈”受到了广泛赞誉,而帮扶路人遭到讹诈的现象也并不鲜见。正向激励与负面激励何者会成为影响民众行为选择的决定性因素,取决于每个人对行为风险的考虑。

  如果民众对帮扶他人可能会招致的风险并不畏惧,负面激励就不会发生作用。而民众会否畏惧这种风险取决于其自身处境。假定个体都具备同等的道德水准,自身抗风险能力较强的人,顾虑会小一些;自身抗风险能力较差的人,就会对帮扶行为踌躇不前。事实上,今天中国社会存在的贫富差距,令普通民众处于激烈的生存竞争之中,他们的抗风险能力是相对较弱的。在这种条件下,让民众普遍冒着被讹诈的风险来帮扶他人,并不现实。

  故而激励民众自发地践行道德准则,要在三个层面上下功夫。第一是对公共性的败德行为坚决遏制,第二对私己性的道德行为大加揄扬,第三也是最底线的要求,绝不容忍道德行为遭人构陷。广东省总工会提出对见义勇为职工提供法律援助,落实的是一个底线要求。道德的风行,仅仅依赖说教是远不够的,类似举措的广泛推行至为必要。


作者: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