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显示 收起
几天前,新闻发言人吕新华在谈到内地奶粉安全问题时表示,看到国家质检总局一个数字说,内地奶粉99%是符合质量标准的。崔永元表示,媒体的注意力不应只局限在香港“奶粉禁令”上,而是应聚焦内地消费者为什么不信任自己的奶粉,尽管有数据表明,99%的内地奶粉质量都合格,但据他揣摩,大概有这样比例的公众对奶粉质量没信心。“如何让公众对本地奶粉有信心?这不是奶粉的事,而是所有国产食品安全的问题,是对整个链条的不信任,一旦信任了药品、食品,那么奶粉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京华时报》3月4日)
有了信心,当然并不代表就万事大吉,但没有信心,显然万万不能。尤其是当明明自己有这个实力,却仅仅因为没有信心,缺乏信任,最反终而遭遇另眼相看,乃至误解猜忌,恐怕更是相当尴尬,满腹委屈。
从这个角度来看,明明内地奶粉99%符合质量标准,相当数量的公众却仍然不惜一切代价去抢购“洋奶粉”,甚至敢于冒着违反香港“奶粉禁令”被拘的风险。那么,99%的合格国产奶粉,何以遭来99%公众的不信任,有一定经济条件的公众,为何放着合格国产奶粉不喝,非要想尽办法也要去购买洋奶粉呢?
乍一看来,这的确有舍近求远、自寻烦恼之嫌,甚至更多被解读并归之于国人亲睐洋货的心态。诚然,既然内地奶粉99%符合质量标准是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数据,想必应当有其依据,比之崔永元揣摩出来的“99%公众对食品安全没信心”,前者来自权威部门部门的发布,后者不过是个人揣测,究竟谁更权威、更可靠,要说毋庸讳言。
不过,尽管崔永元的揣摩,的确缺乏实证和依据,个人判断与事实真相之间,也完全可能存在巨大的出入,但是,何以官方权威发布的“99%合格”,却并不能打消公众的疑虑,从现实中的情形来看,更是完全不敌个人的揣摩和猜疑呢?
事实上,既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食品安全这事儿,同样不能苛求完美无缺或万无一失,即便是食品安全控制更加严苛的发达国家,也并不意味着可以实现食品安全零事故,更不敢对此拍胸脯、打保票。从这个角度来看,“ 99%符合质量标准”,虽然未臻于完美,而且还承认食品安全仍然存在1%的风险,但终究算得上是个令人满意的合格率。那么,何以99%的食品安全率,却仍然没能换来公众的信心和信任呢?
尽管崔永元的揣摩未必靠谱,也缺乏依据,但却或多或少体现出公众对于食品安全状况普遍担忧的心态。假如食品安全合格率真的高达99%的话,这一担忧,当然多少有些杞人忧天,甚至更多出于错觉与误解。不过,即便撇开99%的食品符合标准的真实性不论,就算这一数据真有着确凿的调查统计作为基础,但放在各种食品安全事件仍然高发的背景下,要想让公众的主观感受不产生错觉,还真是相当难为人。尤其是当关于食品安全的重要信息,仍然并未公开,一些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不仅远未防范于未然,甚至总是等到发生了重大的健康影响,监管者才姗姗来迟,相关信息才滞后披露时,食品安全监管的不到位,信息的不透明,自然难以让公众信任。
基于上述视点,尽管来自个人揣摩,但相比乐观到令人难以置信的“食品安全率”, 如何重建公众对食品安全的信任,的确更为关键和紧迫。而公众的信心与信任,显然不会来自别处,只能来自食品安全监管的真正到位与相关信息发布的坦诚布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