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行业资讯医疗动态

医保结算制度不合理 病人在付款纷争中病逝

来源:医药网
摘要:9万元,而一位病人住院5次,花费仅9万元,却一再接到医院的催费通知。为什么医保中心不及时买单。非得让医院随时准备把病人扫地出门。最近,他的儿子愤而把昆明市医保中心推上被告席,认为医保中心恶意克扣医疗费用,这是导致父亲病故的罪魁祸首。...

点击显示 收起

    医疗保险的最高额度是19.9万元,而一位病人住院5次,花费仅9万元,却一再接到医院的催费通知。为什么医保中心不及时买单?非得让医院随时准备把病人扫地出门?昆明一个退休职工就是在这样的纷争中因癌症病故。最近,他的儿子愤而把昆明市医保中心推上被告席,认为医保中心恶意克扣医疗费用,这是导致父亲病故的罪魁祸首。

 

    这起云南省首例患者状告医保中心案,揭示出医保中心与医疗机构间存在难以化解的矛盾,它最终给患者造成深深的伤害……

 

    医保结算“不合理”?

 

    医保定额难以承受医疗浪费,医疗机构对医保同样满腹牢骚。

 

    将昆明市医保中心告上法院的樊涛认为,自己是在打一场意义深远的“公益官司”——对医保中心的指控直指整个“糟糕的”医疗保障制度,是为普遍“受害”的医保对象讨回公道。

 

    樊涛的父亲生前是昆明一家大型国有企业的退休职工,患鼻腔癌后分别在昆明几家大医院治疗,他是昆明市医疗保险的参保人,住院期间办理了《特殊疾病就诊证》。按照昆明市基本理疗保险制度的相关规定,一年内最高能享受19.9万元的医疗统筹基金。

 

    樊的父亲最后一次住院期间,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多次向樊涛下发催款单。樊涛非常困惑:住院费用一共8.8万多元,距离19.9万的医保上限还有相当数额,医院为什么频频催款?为什么医保中心不能及时承担患者自付之外的90%的费用?

 

    樊涛发现,原来医保中心与医院有一个“不合理”的结算模式:总量控制、定额结算、节约奖励、超支补贴。以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为例,医保承担的人均住院费用7800元,而医保交到医院手里的费用总量也是恒定的,如果节约了,医保中心对医院有一定的奖励,如果超支,就补贴超支部分的50%。

 

    樊涛说,这种结算模式对重大疾病的患者极不公平,7800元的平均额度显然太低;它也让医院心有余悸。在医保的定额下拨之前,医院只能为患者垫付费用,这必然导致延误甚至放弃治疗。因担心“超支”,医疗机构刻意设置种种“障碍”:这类药用不了,那种药不给报 —— 是医保中心的恶意克扣使父亲的病情迅速恶化。

 

    樊涛在上诉状中提出,昆明市医保中心应赔偿维权成本1万元、精神和身体伤害的侵权损失10万元、医保支付缺斤少两逃避责任10万元,共计21万元。

 

    医保困境

 

    昆明市医保中心证实,这是云南省首个患者把医保中心告上法院的案例,在中国也非常罕见。这也是昆明市实施医疗统筹近5年来遭遇的第一起诉讼。

 

    昆明市医保中心负责人李建军感到满腹委屈,他说,全国大部分省市实行的都是定额结算、总量控制的结算模式。“参加医疗统筹的企业情况参差不齐,必须在总量基础上进行调剂和再分配,让更多的人看得起病,住得起院。医保中心承担的正是调剂功能。”而昆明市三级医院人均医保额度是8500元,已经远远高出全国的平均水平。

 

    昆明市医保结算三年前曾实施后付制,即病人先看病,再结算。它的弊端很快便显现出来:“事后监督”造成医疗费用直线上升,无法控制医保基金的总量平衡,无法抵御基金风险,更不能增强定点医院的节约意识。李提供的数字显示,2002年,昆明市的住院率就高达14.5%,人均住院费用增长近千元,远远高于北京等大中城市的水准。“如此发展下去,有限的统筹基金将面临崩盘危机!”2003年10月1日,昆明市医保中心正式推行“总量控制、定额结算”的住院结算模式,对19家定点医院的总量和定额做了规定。

 

    “现行的结算方式就是为了限制浪费——医疗机构无限追逐商业利益导致医疗费用虚高。”李建军解释,夺走樊涛父亲生命的是癌症,怎么会是已经承担了医疗费用的医保中心?

 

    大医院始终人满为患——实现医疗资源合理配置是解决医疗纷争的手段之一。

 

    记者在昆明各大医院采访时发现,医保、医院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一些大医院甚至公开承认:拒绝接收医保病人,尤其是市医保病人。

 

    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医生王兵(化名)介绍,“我们一直在贴钱。医保中心的钱迟迟入不了医院的帐,现在,市医保还欠医院不少钱。有时候病人的医疗费就快到定额上限了,怎么办?催费、劝病人转院是一个通行的办法 …… 由于定额太少,超支部分患者又拿不出来,医院垫付就成了家常便饭,如果多几个重病患者,能活活把医院拖垮!”

 

    医疗浪费却被更多的医生默认:重复检查、反复开药是医生、科室和医院获得最大收益的法宝。否则,层层分解的创收任务就很难完成。但即便如此,一些大医院仍有苦难言:支出太多、公益性救助(逃避医疗费用)者太多,医保不到位 …… 医院同样四面楚歌、压力重重。

 

    两者的矛盾使患者深受其害。不少病人被医院停药、勒令转院;有的病人甚至已经在多家医院转手多次,病情非但没有好转,反而日益加重 …… 在云南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癌症患者钟欣是昆明市医保参保者,在自付1万多元的治疗费之后,医保只给报销3000多元,原因是用药大多超出了医保范围,全属“自费”。这对于一个下岗女工来说是难以承受的重创,“为什么医院、医保中心没有一个用药明细表?为什么那么多好药用不了?……”

 

    呼唤财政投入

 

    云南资深医保专家、省医保中心负责人高志学对樊涛质疑医保结算制度的评价是:任何制度都有发生漏洞的可能,但就目前的制度来看,可能是“最不坏”的一种。

 

    现在,云南全省参保人数超过了310万人,覆盖了16个地、州大部分的企事业单位。医疗保险统筹由个人交纳工资的2%、单位交纳工资的10%构成,统筹的40%划入个人帐户,剩余的50%作为医保基金。但昆明的情况很特殊:退休职工没有纳入,即退休者单位和个人都没有交纳。

 

    “因此昆明市医保中心要承担巨大的压力,必须为退休职工承担医保。”高志学介绍,此外,近年来医疗费用的持续上涨、住院率的大幅攀升给医保带来更大压力。云南的平均住院率高达13%以上,远远高出全国7%的平均水准。

 

    “住院的人多了,必然导致医保定额的下调。基金没法赶上医疗机构追逐利益最大化的脚步。”高志学说。

 

    目前昆明的省医保定点医院多达90家,医保中心很难对这么多医院进行监控;定点医院过多也助长了医疗费用的上涨:医生会想方设法填补病床,进而造成小病大养、医疗总支出不断上升。

 

    “因此,下一步急需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扩大医保面;加强对医院的监控,做好信息公示,做好对不合理费用的查处。但最关键的是,国家财政必须投入,缓解医保压力。”

 

    高志学认为,以昆明医保中心为例,退休职工不参保却又享受医保的政策已不能更改。如果财政不贴补,医保就无法让更多的城镇居民受益,或因医保的门槛过高,使之成为“富人的游戏”。当矛盾激化时,政府应该站出来缓解矛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有报告指出,目前政府对医疗卫生的确投入不足,其责任应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强化筹资和分配功能,二是全面干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发展。

 

    “现在,医保中心和医院的关系很微妙,双方小心翼翼,谨小慎微,但只要稍有不慎就会踏入雷区,引爆矛盾,而最终受到伤害的仍然是患者。财政注入将是在医改制度没有做出更大变革前化解医患纷争的有力方式。”高志学说。

 

(转载自“新华网”)

作者: 自动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