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行业资讯医疗动态

有为才能有“位”——专家为中西医结合医院的生存发展出谋划策

来源:《中国医药报》
摘要:中西医结合医疗机构是我国在世界上首创的自主创新型医疗机构。尽管近年来有统计数字显示,全国中西医结合医疗机构数量不断增多,但是,这些医疗机构也逐渐暴露出软硬件缺乏、管理不规范、特色不明显等问题。日前,在江西召开的新一届中西医结合学会管理专业委员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中西医......

点击显示 收起


  
  中西医结合医疗机构是我国在世界上首创的自主创新型医疗机构。尽管近年来有统计数字显示,全国中西医结合医疗机构数量不断增多,但是,这些医疗机构也逐渐暴露出软硬件缺乏、管理不规范、特色不明显等问题。日前,在江西召开的新一届中西医结合学会管理专业委员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中西医结合医疗机构的管理工作者,纷纷为中西医结合医院的生存和发展出谋划策。专家们指出,中西医结合医院要想摆脱目前的困境,就要有所作为——有为才能有“位”。
  ■招数一:以打造中西医结合品牌为立足点
  中西医结合医院西医化严重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有些中西医结合医院只引进西医专业人员;在诊断时,热衷于各种检查;在治疗中,依赖西医,只是附带开几盒中成药,将中西医有机结合变成了简单地混合。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陈士奎教授认为,中西医并重是中西医结合的前提。要做到中西医并重,重要的是树立中西医结合的品牌意识,打造中西医结合品牌。陈士奎建议,在中西医结合医院全部医学活动中实现全过程、全方位开展中西医结合,逐步将所有临床科室均建成中西医结合的科室,而不是个别科室的中西医结合。此外,要持续开展中西医结合单病种质量管理和标准化质量管理,研究制定各临床学科常见病、多发病中西医结合诊疗规范和整体护理规范,实现全院统一书写中西医结合病案规范等,推进医院内涵建设向全面规范开展中西医结合工作转型,把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成名副其实、整体协同、综合创新的,能充分体现、系统发挥中西医结合优势的医疗机构。
  ■招数二:以坚持中医特色为突破点
  中西医结合医学的本质是对中医药学的继承和发展,而中医药特色与优势是开展中西医结合工作的基石。目前,有些中西医结合医院单纯地“以西解中”或者“以西代中”,致使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学术发展受到了严重制约,甚至偏离了方向。
  天津南开医院原院长王兴民结合该院40多年的经验,提出了“依靠名医、发展名科、创建名院”的思路。他介绍说,南开医院自1963年被确定为全国首家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基地以来,在吴咸中院士提出的“在高层次上开展中西医结合”的发展战略指导下,以国际公认的外科疑难症——急腹症为主攻方向,创建中西医结合急腹症诊疗新体系,实行“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诊断标准,采用“中医药应用、微创技术和手术疗法三者结合”的治疗模式,形成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的特色。通过开展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基础研究和药学研究,该院专家发现,中西医结合可使急性重症胆管炎的病死率由20%以上降至2%以下,使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病死率由30%~50%降至16%左右,而多种外科疾病引起的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的病死率也因之大大下降,取得了优于单纯西医或单纯中医的疗效,证实了中西医结合防治重大疾病的能力和水平。以此为契机,该院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技术精良、作风严谨的创新型学术团队,成为具有我国医学特色、以治疗普通外科疾病特别是急危重症等重大疾病为主要优势的优质学科群体。
  ■招数三:以提高临床疗效为切入点
  临床疗效是检验中西医结合成果,突出中西医结合优势,使中西医结合医院能够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但是,如何在临床疗效上寻找中西医结合的切入点是一个难点。
  武汉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张介眉认为,在此方面,应该以优化性思维寻找临床结合点,以创造性思维寻求临床突破点,从而达到提高临床疗效的目的。他介绍说,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以此思路建立的“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在普通卒中单元西药及物理、心理治疗的基础上,结合辨证施治,及早地介入了中药及头针、药浴、按摩、导引等治疗手段。该院开展的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的临床研究表明,患者的平均住院日、病死率、病残率均明显下降,好转及治愈率明显提高。在临床疗效的带动下,其科室规模由5年前的16张床发展为今天的146张床,成为目前湖北地区规模最大的神经内科;该院的年门诊量由5年前的年5668人次增加到目前的25302人次,增加约4.5倍;该院的科研课题也由5年前的1项市级科研课题增加至现在的8项省部级课题。
   中国医药报记者 崔昕
作者: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