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行业资讯业界动态

路途漫漫 中药进军国际市场要闯三道关

来源:经济参考报
摘要:近日,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在其网站上公布了《植物药研制指导原则》,并在全世界范围内征求意见,其中的植物药包括中国植物基源的草药。该指导原则的面世,标志着经过多年的徘徊,美国终于承认植物药是药品,为我国中药进入美国市场创造了良好的机遇。与此同时,欧盟新出台的《传统草药法案》也为中药进入欧洲市场提供了标......

点击显示 收起

  近日,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在其网站上公布了《植物药研制指导原则》,并在全世界范围内征求意见,其中的植物药包括中国植物基源的草药。该指导原则的面世,标志着经过多年的徘徊,美国终于承认植物药是药品,为我国中药进入美国市场创造了良好的机遇。与此同时,欧盟新出台的《传统草药法案》也为中药进入欧洲市场提供了标准。

  众所周知,中草药植根于中国,起源于中国,理论在中国,大量的临床经验在中国,地道的药材也在中国,中国生产的中草药在国际市场上理应大有作为;然而面对近年来销量猛增的国际草药制品市场,素有“草药大国”之称的中国,其草药市场占有率却不敌德、日、韩、美等国,一直徘徊在5%至6%的低位之间。日前,在英国曼彻斯特参加“2004国际中医药学术大会”的专家认为,中草药在中国虽然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但在进入国际市场时,仍然要闯三道关。

  第一关 语言障碍亟待扫除

  英国中医药学会副主席沈惠军在大会发言时说,“中国国内的中医药科研机构,堪称世界上最庞大的一支天然药物研究队伍,拥有的技术设备也不比国外差,每年都会诞生大量的科研成果。但问题是,这些中药科研成果却很难产生国际影响力。”

  在谈到中国中药界这种“墙内开花墙外不香”的现状时,沈惠军对记者说,语言障碍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关键。中国国内出版的外文学术期刊可以说寥寥无几,而优秀的中药科研论文也很少有以英文发表的,更不用说其它的语言了。

  “英国中医药学会曾试图将我国学术期刊中的优秀中医药科研论文推荐给英国学术界,但是他们却很难找到好的英语论文,一些好的论文非但没有英文稿,就连英文摘要也很蹩脚,限于我们的人力财力,再加上版权问题,优秀的论文无法译成英语,非常可惜。”沈惠军说。

  英国药业批发商时珍公司总经理许言忠也对记者说,他们公司目前在拓展业务时,急需既懂中医,又可以用英文写作的人才。

  据统计,世界天然药物年贸易额已高达150亿美元,药用植物及其制品、保健品化妆品、香料等成交额也高达300亿美元以上。面对这样一个巨大的市场,中国中药业不可能坐视等闲。然而,要进入国际市场,首要的任务就应该是让全世界的人了解中药,了解中国的中药。语言不通,无疑就是国际市场上的“聋子哑巴”,与“健全人”竞争难度可想而知。

  就在今年3月,英国卫生部公布了《传统医学立法法案咨询文件》,其中明确规定,在英国从事传统医学的人英文水平必须达到雅思成绩7.0分,相当于剑桥、牛津这些世界名校招收海外学生的分数。无论这个标准是否苛刻,但有一点应该承认——中药进入国际市场已不再是中国人对中国人的一笔买卖。

  沈惠军还指出,“国内科研队伍整体外语素质不高,已严重影响到学术界的国际交流,致使科研成果难以受到国际认同,新产品自然难有国际销路。反观日本、德国等非英语国家,英语已几乎达到了全民普及的程度,其草药产品在国际市场占有很大份额,语言优势想必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第二关 药材品种尚需净化

  此外,专家还指出,中药要进入国际市场,特别是打入西方国家,必须要适应国际观念,净化中药品种,摒弃一些不被西方人所接受的毒性成分、濒危物种和一些矿物药份。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名誉咨询研究员马堪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西方人看好草药产品,其天然性和安全无毒是一个重要原因。如果知道某一中药产品含有有毒成分,哪怕疗效再好,也是无人问津的。”

  多年前,英国《独立报》就曾刊登过一篇名为《伦敦街头洋人排队看中医》的报道,讲的是毕业于广州中医学院的罗鼎辉医生用中药治好了西医束手无策的小儿湿疹,每天清晨都有上百人排队就诊,以至于不得不请警察出面维持秩序。

  昔日的罗鼎辉医生如今已在英国行医多年,目前他担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名誉副主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罗鼎辉说,“当时中药在英国发展势头良好。但是,因为上世纪90年代末一位患者因服用龙胆泻肝丸而出现肾损伤后,蓬勃发展的中药在英国遭到重创。”

  2001年9月,英国卫生部药品管理局和药品安全委员会专门就重要安全问题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中药毒副反应事例,指出马兜铃类中药的肾毒性和致癌性,并严禁中药用砷、汞、砒霜等入药,告诫英国公众选用中药要慎重,他们说,“即使以乐观的态度看,中药的安全性也是没有保障的”。随后,药品管理局又从英文版《中国药典》中摘录出一长串有毒、违禁单味药和中成药的名单,并将其公布在网站上。

  “这一拳打到英国中医界的身上,不知道有多痛。”罗鼎辉感叹到。

  因此,中药要进入国际市场,必须先从传统中成药处方中去除有毒成份,或者用其它同等药性的无毒成份来替代。沈惠军说,“如从天王补心丹中删除朱砂,从龙胆泻肝丸中去除木通,或仅限于使用川木通,可以选用无毒的替代品如通草。这样的做法都可以起到净化中药品种的作用。”他说,“对于中草药产品,国际普遍的观念是安全第一,疗效第二。因此我们在开拓中药国际市场时也应该遵循这一规则。”

  另外,在西方社会,动物保护主义、环境保护主义盛行,在开拓中药国际市场时,我们也不得不考虑这一因素的影响。例如《国际濒危生物品种贸易公约》规定,绝对禁止在一般医药用途的贸易中使用虎骨、豹骨、玳瑁、广木香、麝香、犀角、熊胆等。该《公约》还禁止使用野生的穿山甲、羚羊角、天麻、芦荟、小叶莲、西洋参,但却允许人工饲养或栽培品种的使用。沈惠军建议说,“国内厂商在经销这些药材和成药产品时,应该确定药源不是来自野生,包装说明应注明为人工饲养或栽培品种,以免除涉嫌违禁的顾虑。”

  再者,中国人普遍接受的虫草类药很难得到西方人的认同,英国的中药批发商也都不经营虫草类药,而且五灵脂、夜明砂这一类源于动物粪便的中药,更应防止流入国际市场。

  第三关 学术研究还要不断突破

  要进入国际市场,中药还面临一大挑战。世界卫生组织负责传统医学发展的官员张小瑞对记者说,“让熟悉化学结构的西方人理解中药复方的作用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左言富认为,“中药研究最大的难题是分析复方中各单味药的效果。如果这一点可以突破,将大大推动中药国际化的进程。”

  但是,在谈及中药的基础研究时,左言富指出,中药研究目前存在“投入不足而应用有余”的问题,我国开发中药新产品的能力还十分有限。

  据悉,目前世界上已有12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各种类型的草药研究机构,日本、韩国在国民中大力宣传中医药的天然、无害和有效。日本、台湾地区均已计划在年内分别投资100亿日元和40亿台币开发中药产品,并向国际化、处方化、标准化迈进。即便是地处欧洲的德国每年也出资1000万欧元资助开发自然疗法。“与之相比,中国在中药研究方面的投入太少了,”左言富说

作者: 佚名 2004-7-1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