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药品天地药界风云药材市场分析

中药何时唱红国际大舞台

来源:www.tcmgap.com
摘要:中药在我国源远流长,相传数千年至今经久不衰,一直起着治病救人的作用。尤其是在西药尚未传入中国之时,中药的作用更是无可替代。即使在西药相当发达的今天,中药“老兵新传”仍在继续发挥其固有的作用,特别是在治疗慢性病方面,中药有着独到的疗效,杏林向来有“偏方一剂,气死名医”之说。但是,如今的国际中药市场已......

点击显示 收起

  中药在我国源远流长,相传数千年至今经久不衰,一直起着治病救人的作用。尤其是在西药尚未传入中国之时,中药的作用更是无可替代。即使在西药相当发达的今天,中药“老兵新传”仍在继续发挥其固有的作用,特别是在治疗慢性病方面,中药有着独到的疗效,杏林向来有“偏方一剂,气死名医”之说。但是,如今的国际中药市场已不再是我国中药打天下了。

  ■ 我国中药处境尴尬

  尽管我国拥有约4000种中药品制剂,但在国际市场上的覆盖率仅为3%~5%。而日本的汉方药制剂仅有210个,在国际市场的覆盖率却达到80%,处方主要来自我国名医张仲景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原料的75%又由我国输入。由此可见,我国的中药生产、科研和贸易已落后于日、韩等国家。

  那么,造成此种现象的原因何在?有关专家认为,主要原因在于工艺、质量、临床研究和与国际接轨四方面。目前,我国中药的生产工艺虽有一定的进步,但离现代化医药工业优质化生产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中药原料来自天然,又多为人工分散采收、加工,受天气、地域差别及人为影响因素很大,原料、半成品及最终产品离规范化、标准化管理还有一段很大差距。缺乏严格的质量监控标准和良好的监控方法,很难保证产品质量的均一、稳定性;中药产品的疗效经过长期临床实践,从整体上应当予以肯定,但是由于缺乏采用现代药物临床研究常用的随机分组、对照、双盲、多点观察等科学实验方法获得的科学数据说明,难以让现代医学工作及各国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所信服;对中药产品适应症、功效与用途等的中医理论的深奥说明,很少可以用现代医学理论作出科学的表达,难以为现代医学工作者、各国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及患者所理解、掌握和接受,因而直接妨碍了中药产品进入国际主流市场。

  ■ 实现国际化任重而道远

  尽管中药有很多制约其发展的“瓶颈”,但在“回归大自然”、采用天然药物已成为世界潮流的今天,中药毒副作用小已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事实,中药开始在国际市场上越来越“吃香”。中药如何完成其国际化的进程,成为国内外专业人士关注的焦点。

  业内人士认为,我国中药要完成国际化进程,除了要重视社会、历史、文化和生活方式差异等问题,最重要的还是要在中药的产品质量上做好文章。

  我国中药从药材种植源头开始,一直到成品包装出厂,还缺乏被国际社会公认和接受的质量控制标准。

  在药材种植方面,尽管有关主管部门一再强调要按照GAP规范生产,但是由于我国的药材种植尚处于分散经营的状态,集约经营未到“火候”,国家有关部门对这方面的宏观调控缺乏力度,因此药材种植中的重金属含量超标、农药残留量、有毒物含量等问题屡有发现,结果因退货而蒙受损失。

  与化学药品生产相比,有些地区由于中药生产企业规模偏小、生产工艺落后、厂房设备简陋,对GMP改造的投入力不从心,无论从软件还是硬件来看,都显得有些尴尬。由于不是在GMP条件下生产的,所以,我国的中药缺乏明确的有效成分含量和规范的检测方法以及与国际接轨的质量标准。

  我国中药的传统剂型基本上还停留在丸、散、膏、丹、汤这几十年不变的“老面孔”上,还没有摆脱“大、黑、粗” 的形象,而且,这些剂型用量大、起效慢,既不利于卫生指标的控制,又不便于服用和携带。在当今社会生活和工作快节奏的情况下,让人难以接受。

  长期以来,我国中药生产企业对中药新品开发的投入不多,而且科研与生产脱节,很多科研成果不能及时转化为生产力。从总体而言,国内中药产品含金量不高、附加值低,低水平重复生产的现象严重,国际市场上缺乏我国的中药“重磅炸弹”产品,由此也影响了我国中药的国际化进程。

  ■ 抢占国际市场时不我待

  有关专家认为,在当前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大背景下,中药唱红国际大舞台时不我待。为此,有关专家提出:

  ——应完善新药开发机制。针对国际市场需要,开发出口中药,创建中药出口名牌产品。针对不同国际市场需要,开发中药新药以及对适应这些需要的已有中药进行二次开发。美国在治疗癌症艾滋病及心血管病药物方面,对中药期望很大,而西欧则希望用草药治疗慢性病,如神经性疾病,风湿关节炎,皮肤病以及妇科病,我国应把针对这些疾病的中药列为研究开发重点。中药要走出国门,应具有高效、微量化、多途径给药、便于贮藏携带和应用的优势制剂品种,突破中药丸、散、膏、丹、汤的传统制作方法和观念。

  ——应加强中药的质量管理。中药的质量必须从源头抓起,着重抓好药材在原产地的采收、 加工工作,推广GAP,制定科学合理的中药材鉴别方法和收购标准规范,确保中药材质量稳定,解决中药材、中成药的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等问题;对中药传统炮制方法进行筛选、优化,确定适合现代化大生产的最佳炮制方法;对中药生产制定具体可操作的工艺技术参数、生产设备技术标准,并据此对其进行技术监督、检测和产品质量认证,逐步使中药制品的生产、包装、流通,纳入现代化、 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大力推进GMP,提高中药的生产管理水平,促使我国中药在国际市场取得更大份额。

  ——应提高中药科技含量。组织包括中药、种植、药理、毒理、临床等方面专家共同制定中成药的质量标准体系,制定中成药临床前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体系以及成药临床评价体系,并建立经常更新与补充的制度。应制订符合与国际双向的中成药出口标准,与国际公认的水平接轨。同时,利用我国中医药历史悠久的优势,做好宣传中医药理论的工作,以医带药,确立我国中药在国际市场的应有地位。

  ——应实行中药包装国际化。制定中成药包装材料、结构、容量、标志、说明书乃至封装方法的系列标准,做到包装精美、标签详尽、说明准确,使中成药包装既符合国际规范又具民族特色。

  ——应注意中药知识产权保护。鼓励企业到国外申请专利,这无疑是通向国际市场大门的通行证。我国有些中药企业比较重视这项工作,拥有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外知识产权的药品。但是,大部分中药企业对知识产权保护尚未引起足够重视,既没有专门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机构,也没有专人负责该项工作,结果由于未能尽快申请专利,而使辛勤劳动的成果付诸东流。专家指出,专利战略应作为企业经营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此促进中药走出国门。

作者: 自动采集 2005-4-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