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行业资讯业界动态

康复决定疗效好坏 中国康复医学刚刚起步

来源:环球时报-生命时报
摘要:提起“康复”二字,很多人会想:“不就是生完病以后,调养调养身体吗。”因此,如今大街小巷中,各种康复中心、疗养院,甚至按摩院,都打出了“康复医学”的旗号。但这真的就是康复医学的全貌吗。本报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医师协会康复医师分会会长、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康复中心主任医师王茂斌教授。...

点击显示 收起

  提起“康复”二字,很多人会想:“不就是生完病以后,调养调养身体吗?”因此,如今大街小巷中,各种康复中心、疗养院,甚至按摩院,都打出了“康复医学”的旗号。但这真的就是康复医学的全貌吗?本报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医师协会康复医师分会会长、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康复中心主任医师王茂斌教授。在他看来,中国的康复医学远没有外表这么光鲜,事实上才刚刚起步。

  理清康复医学的概念花了20年

  “西方国家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也就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才开始发展康复医学。”王茂斌说,“我国的起步就更晚了,大约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才提出要发展康复医学,以形成预防、保健、治疗、康复为一体的医学模式。”

  然而,康复医学的起步并不顺利。一开始,人们并没有理清“康复医学”的概念。“起先,大家以为康复医学就是疗养。”后来,大家又觉得声、光、电、磁、热等理疗方式就是康复医学。“但这实际上只是被动性接受干预,而不是主动性的康复训练。”再后来,针灸、按摩等中医养生手段也被划入了“康复医学”的范畴。直到1996年,国家卫生部才正式规范了“康复医学”的定义,它的目的不是治愈疾病,而是让病残个体得到最大程度的功能恢复,其手段以主动性康复训练为主,如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心理治疗等。“可以说,为搞清‘康复医学’的概念,我国就花了20年左右的时间。而康复医学作为临床学科,其地位的明确,才是近几年的事。”

  康复治疗越早越好

  即使如此,现在仍有很多人,甚至是医生都没有真正理解“康复医学”。他们多认为,康复医学就是等患者残疾以后,帮助他恢复。

  但事实上,除了众所周知的神经科疾病(中风、痴呆)、骨科疾病外,心肺及内脏疾病、肾病、肿瘤等内科病病人也是应该多多眷顾康复科的人群。“而且,康复医学不仅仅包括疾病后期的康复,综合医院的康复医学科更要负责急性期的临床康复。因为康复医学介入越早,功能恢复的效果就越好。”

  有数据表明,中风患者的功能恢复主要发生在病后6个月内,尤其是头3个月内;而康复医学的早期介入,可以让90%的中风患者恢复步行。然而,王茂斌表示,在我国当前情况下,很多患者并没能在急性期接受康复治疗,以至于错过了最佳的康复时机。

  康复医学依然面临很多难关

  “虽然我们现在已经规范了‘康复医学’的概念,但又有一个难题摆在我们面前,就是缺少康复医学的专业人才。”在王茂斌看来,由于我国缺少康复医师的正式认证,以致从事“康复”的人群鱼龙混杂。然而,真正合格的“康复医师”在很多社区医院,甚至是综合医院,还是凤毛麟角。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康复医学的发展。也因此,整顿医生队伍就成了当务之急。“一个合格的康复医师,应该是经过大学本科教育之后,还要经过‘3+X’的毕业后教育,再经过统一认证才能上岗的。”

  此外,还有一些因素也在影响着康复医学的应用和发展。“例如,康复科的患者住院时间较长,医疗费用高。对很多患者来说,这是一笔不小的负担。那么费用能不能报销,关系就很大。如果不是非常迫切的需要,似乎也就可有可无了。”

  而且,康复医学不仅仅是综合医院的责任。毕竟综合医院的容量有限,除非是危重病人,患者不可能、也不应该在综合医院久住,度过急性临床康复期的患者应该尽快转移到二级医院、康复中心、护理之家、社区、家庭等单位进行下一步的康复。然而这之间如何衔接、康复机构的人员是否有足够资质,都是需要大家一起努力解决的问题。

作者: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