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行业资讯业界动态

计划生育是否要放开 改变形象要计划不要僵化

来源:北京晚报
摘要:本周,国家计生委宣布将长期坚持计划生育政策,这条公开发言几乎引发了全民大讨论,有人认为这是稳定低生育率必须的政策,否则会给国家带来严重人口负担。舆情关注从200亿超生罚款去向成谜到办准生证跑断腿计生表态将关注度推向“爆表”1月14日,中国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王侠在全国人口计生工作会议上说:“必须......

点击显示 收起

  

 

 

 


本周,国家计生委宣布将长期坚持计划生育政策,这条公开发言几乎引发了全民大讨论,有人认为这是稳定低生育率必须的政策,否则会给国家带来严重人口负担;有人则提出,现在的低生育率,会降低经济增速,激发社会问题,给中国发展埋下大坑……

  舆情关注

  从200亿超生罚款去向成谜到办准生证跑断腿

  计生表态将关注度推向“爆表”

  1月14日,中国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王侠在全国人口计生工作会议上说:“必须长期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动摇,把稳定低生育水平作为工作的首要任务。”

  当天,这条新闻在各大网站上都成为了头条热点,随之而来的公众关注度也逼近“爆表”——截至16日上午11时,“国家计生委称长期坚持计划生育政策”话题在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的当日舆情热点中排行第一位,且已有21万网友参与讨论和超过2.5万条网友评论。

  新浪微博很快就此问题推出了微话题PK,截至今天上午11时,有超过1213万条微博参与讨论,赞成坚持计划生育的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得到了6062个支持,认为改革刻不容缓的斯坦福大学经济学博士、携程网联合创始人梁建章获得13940个支持。

  其实,对于计划生育政策是否应该坚持,是否应该有所调整,不仅仅是本周的舆情热点,而是持续了去年一年的热点问题,看看这一年里的几个焦点新闻——去年5月,200亿超生罚款去向成谜的报道就引发了公众对于计划生育政策的讨论;去年6月底,陕西安康怀孕7月孕妇遭强制引产事件再次聚焦计生工作执行中的问题;去年8月,《一个计生委主任的失独之痛》的报道引发了公众对失独家庭的关注;去年11月底,北漂为办准生证跑断腿的新闻最后让国家计生委下发通知,要求各地简化办证程序,提高办证效率;今年1月3日起,郑州“房妹”父母被举报违反计划生育事件,“计划生育政策”相关话题舆情热度迅速升温,当天的相关网络新闻就高达890篇,相关微博也超过5600条……

  这一个个新闻事件贯穿了整整一年,学者们也纷纷通过各种渠道建言献策。去年7月,15位学者上书全国人大呼吁放开二胎;去年11月,30多位经济学家呼吁停止计划生育,这也是经济学家首次集体公开就计划生育政策开腔,此后,前计生委主任张维庆曾向媒体透露,中国政府正在酝酿修改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政府顾问机构正在起草的提案包括允许城镇居民夫妇生育第二胎,即使夫妇双方其中一方不是独生子女。这曾经被公众解读为计生政策调整的信号。

  1月16日夜,《大国危途——民族兴衰与人口政策再思考》的作者刘忠良发表博客,表示担心:计生委的表态,很可能是计生委绑架国家走进了部门利益的死胡同。这种担心,其实也被很多支持坚持计划生育的群众理解。虽然赞成继续坚持计划生育政策,但是胡锡进在微博中也强调,坚持大格局的同时,支持部分、逐渐放开一些具体政策。

  舆情发酵

  生育可以计划,但政策不必僵化,乃至于实施30年都不改变,这其实是大家的共识,也是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以来的精神——我们在农村人口中逐渐放宽了二胎政策,超生罚款也被社会抚养费取代,给予失独家庭补助也逐渐被引入到计生工作中来……这些都是计划生育政策与时俱进的调整和修改。所以,舆论虽然对国家计生委的表态表示了失望,但针对计生政策的讨论还都保持着理性和科学的态度,公众提出质疑和讨论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争辩1

  中国经济要发展必须维持低生育率吗?

  在很多人看来,资源短缺制约着中国人口发展,也制约着经济发展,这一直是我们实行计划生育的理论支持之一。@“月玥2013t”就提出,“国土固定的,资源是越来越少。国家就像一个家庭,父母养活一个比养活一大堆肯定容易些。对子孙后代负责,一定要计划生育。”

  而梁建章认为,“计划生育”的理论基础是马尔萨斯人口理论,这个理论其实主要适用于农业社会。当农业是主要的经济来源的话,确实人均土地越多,他可能会越富裕。但是现代经济已经完全不是这样了,农业占GDP的比例,现在在发达国家都小于5%了,中国已经小于10%了。在新的经济体里面,主要的生产力或者生产力的提高来源于技术创新。技术创新的话,人多有人多的优势,这样产业会更加集聚,科技创造也会更加高,市场会越来越大,这样都会带来一定的规模效应。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地方,也是人口最密集的地方。现在已经没有人谈论马尔萨斯理论了。

  争辩2

  生育水平会报复性反弹吗?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翟振武之前表示,中国目前的低生育水平并不完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自然结果,甚至主要是实施计划生育政策的结果。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滞后于目前的低生育率水平,在绝大多数地区,一旦调整计生政策,生育水平肯定会大幅反弹。

  而@“祖国的孩子”则提出了相反的论据,他介绍说,山西翼城自1985年起,就进行计划生育试点,放开了二胎政策。实践表明人口出生率和人口增长率都低于全国水平。

  @“三十辐共一毂”觉得“计划生育不搞不行,但一胎太过分,应允许生二胎(不包括一胎为双胞胎或多胞胎的)”。

  @“钱塘古海宁”也支持这种观点,“计划生育≠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生两个也是计划生育。”事实上,这也是引起最多共鸣的观点,也是公众对计生政策调整的最大期盼。这种期盼,其实也不仅仅是个体的需求,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可能也有益。

  就在不久前,1991年诺贝尔奖得主、新制度经济学之父罗纳德·科斯在接受网易采访时也公开评论,中国至少需要允许“两个子女”的人口政策,这样才能维持人口增长。

  争辩3

  社会抚养费能按比例征收吗?

  去年12月,广东富商代孕产八胞胎超生5个被征巨额社会抚养费的消息曾经轰动一时,如今又被公众翻出来当作案例。@“三十辐共一毂”建议 “三胎以上严格杜绝,违者视超生胎数多少、按比例罚没家产(如,3胎罚没30%,4胎40%,以此类推)。”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翼则提醒:“在现行政策不变的情况下,就操作层面来说,当前需要解决的是如何公平、公正地使用计生政策,比如一些富人或者社会关系广的人,就比较容易规避政策,来达到自己的生育需求。”张翼同时表示:“从各个国家人口变动的历史来看,城镇化的速度一旦加快,人口的出生率就会降低。我个人的看法,未来计生政策会作出调整。目前之所以不变,是政府部门希望加深研究,尽量让改革的政策在现实的操作层面上更加稳妥一些,不会出现大的生育高峰这种情况。现在是‘十二五’时期,预计到‘十三五’时期,可能就会有所变化。”

  点评

  计生部门需改善形象

  朱明刚(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舆情分析师)

  互联网普及,网民素养提升,伴随着公民权利意识日渐觉醒,对生育权敏感度日益增强。从近一年来的网络舆情来看,与计划生育相关的舆情事件接连发生,计划生育话题成为互联网上网民关注的热门话题之一。

  从感性角度来讲,我们留意到社会上存在这样一个特殊人群——老年丧子一族,他们的晚年孤独,却无人埋单,面对这种境遇,普通民众不免产生调整政策的呼声,因为他今天的遭遇可能就是我们每个人明天的命运。

  计划生育话题之所以容易引发舆论关注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具体落实部门——计生委。计生委直接面向普通民众,国家政策给民众的主观感受通过他们来传递,使命不可谓不重大。从网友的反馈意见来看,民众对当前计生部门的工作有不满,有网友坦陈,计生部门更热衷于“罚款”,却疏于实际工作的开展。

  在刚刚过去的2012年,有两起典型案例,体育明星田亮夫妇在港生“二胎”事件和陕西镇坪县大龄孕妇被强制引产事件。田亮“生二胎”可能被罚几百万引发对“社会抚养费”话题的关注,全国每年200亿社会抚养费的去向也成为舆论焦点,然而官方却未做明确回应,这只能为下次舆情的爆发埋下隐患。

  镇坪县“大龄孕妇被引产事件”则令当地计生部门处于道德洼地,基层工作人员手段简单、粗暴,以及行为背后暴露出的对生命的不尊重,让镇坪县政府付出了惨痛代价,多名行政人员被免职、问责。在引产事件背后,我们更应看到,这种行为是对计划生育政策本身的一种极为负面的传播。

  计划生育政策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产生于特定历史时期,受限于各方条件制约,难免具有局限性,理应随着经济、文化等的发展,对其做出相应的调整。在政策不断完善的大背景下,各级计生部门也应积极改善自己的工作思维,在计生工作的开展中增加人性成分和人文关怀,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加强政策宣传,着力改善计生部门在民众心中的形象。

作者: 2013-1-1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