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行业资讯新闻专题曝光台

男子黑诊所打吊针毙命妻子当场哭晕

来源:信息时报
摘要:医死人的无良诊所。黄立科摄时报讯(记者叶静实习生罗嘉玲)30岁的男子因为感冒,到一家名为邱氏的诊所打吊针,结果两个小时候,该名男子就毙命于此。昨日,记者在白云区广发路长红竹仔园街一家私人诊所发生“医死人”事件,事件发生后该诊所医生马上拉闸关门,溜之大吉。病人妻子当场哭晕昨日下午,记者......

点击显示 收起

医死人的无良诊所。黄立科 摄

  时报讯 (记者 叶静 实习生 罗嘉玲) 30岁的男子因为感冒,到一家名为邱氏的诊所打吊针,结果两个小时候,该名男子就毙命于此。昨日,记者在白云区广发路长红竹仔园街一家私人诊所发生“医死人”事件,事件发生后该诊所医生马上拉闸关门,溜之大吉。

  病人妻子当场哭晕

  昨日下午,记者5点钟左右的时候赶到事发现场,该诊所位于长红竹仔园街的正路上,据这里的街坊告诉记者,已经死亡的男子还在这家诊所内,警察已经来过。该街道的治安巡逻员对于记者的采访表现得非常不耐烦,并矢口否认该街道下午发生了命案。

  据悉,昨日下午3点左右,一名30岁左右的男子因感冒到邱(丘)氏诊所打吊针。结果两个小时后,赴诊男子出现了呼吸急促,浑身冒汗的症状,医生马上告诉病人的妻子,人可能不行了,让他们马上转院并阻止病人的家属拨打120和110急救电话。可是当病人家属准备让该男子转院的时候,男子就死亡了。该游医看到该种情况,马上走佬。据街坊说,由于突发噩耗,该病人的妻子当场就哭晕过去。

  无牌行医七年无人管

  一名街坊私下偷偷告诉记者,该诊所早已存在七八年之久了,但由于该诊所连个正规的牌照都没有,所以来此地看病的本地人很少,多是一些外来的打工者。诊所的设施也很简单,就一张床、一张桌、一个挂药瓶的支架,医生、护士都是由邱(丘)姓男子一人充当。这里的街坊告诉记者,该医生并不是本地人,只是知道他是姓邱(丘),至于是哪里人、具体叫什么名字一概不知。

  编辑点评 “黑诊所”接连夺命所凸显医疗困境

  卧槽马

  昨天下午,白云区广发路一家私人诊所发生“医死人”事件,一名30岁左右的男子因感冒打吊针丧命,医生逃去无踪(详见今日A10版)。

  又是黑诊所,又是医死人,又是一走了之。我已不清楚这是第多少起类似的事件。笔者用谷歌搜索一下,输入黑诊所,共跳出16万多条相关新闻。仅在本月内,媒体披露的发生在广州的同类事件,这已经至少是第三起,造成4人死亡。黑诊所夺命频率之高,死亡人数之多,即使是已经让国人有些麻木的矿难恐怕都无法比拟的了。

  黑诊所的问题,已经是很陈旧的老话题,这么多年来,已经快被人说滥了。但至今,这个话题仍然几乎天天在刷新。这一方面说明问题之多,另一方面说明问题之严重,解决不彻底。黑诊所问题的顽强存在,除了凸显我们在医疗监管、执法手段力度上存在严重问题外,其实也是我们医疗制度存在严重问题,我们的医疗体制无法提供一个满意的,能够满足所有社会个体医疗要求的环境有关。

  只要是智力正常的人,谁不知道珍惜自己的生命,谁不知道去黑诊所就诊的危险性?但就是有那么多人仍然像飞蛾扑火般地前仆后继地帮衬黑诊所,这是为什么?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这些人既缺钱,更缺医疗保障,以他们的经济能力,根本上不起正规的医院,只好上那些又便宜又方便的黑诊所。

  笔者手头有一个资料,据有关部门最新统计,今年第一季度广州各大医院人均一次诊疗费用为152元,人均每天住院花费为870元,人均一次出院费用为10477元。看看这个数字,就可以知道,对于那些月收入仅数百元千把元的外来工、城市低收入者、农民,或者是失去收入的吸毒者、失业人员,这如何是他们消费得起的?而对于如此庞大的人群,我们医疗体制至今基本上仍将他们排除在外。没有适合他们就医的医院,没有给他们解决高昂费用的医疗保障,这正是黑诊所顽强存在社会基础。

  黑诊所就像一头头闯进都市的噬人野兽,已经不断地在吞噬一条条鲜活的生命。难道,我们就听任这样的怪兽肆意妄为无动于衷吗?

作者: 2007-6-2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