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行业资讯新闻专题医保

天津市推进先诊疗后结算 缓解“看病难看病贵”

来源:天津网-天津日报
摘要:日前,记者从2012年天津市医政、医管工作会议上获悉,今年本市医政、医管工作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落实2012年天津市卫生工作会议精神,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中心任务,加强管理体系建设,努力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力争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实现各项工作取得新突破。今年,天津市将继续按照卫......

点击显示 收起

  日前,记者从2012年天津市医政、医管工作会议上获悉,今年本市医政、医管工作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落实2012年天津市卫生工作会议精神,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中心任务,加强管理体系建设,努力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力争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实现各项工作取得新突破。

  今年,天津市将继续按照卫生部和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深入开展医疗质量万里行、“三好一满意”活动、“环境年”建设等专项主题工作,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提升医院管理的科学化、专业化、规范化、精细化水平,逐步建立和完善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长效机制,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优化流程提升服务 切实方便群众就医

  加快门诊预约诊疗服务推进步伐,继续扩大“医指通”预约覆盖范围,同时积极探索其他合作方式,如建立公用电话平台、借助银行服务系统等,进一步增加门诊预约方式。三级医院全部开展预约诊疗服务,二级医院按需开展预约诊疗服务,逐步增加预约号源占门诊总号源的比例,力争专家号全部实现预约。同时,鼓励医院和医生分时段坐诊,引导患者分时段就医和错峰诊疗,减少门诊接诊压力,推进“先诊疗,后结算”模式,提高患者就医体验,方便群众就医。

  三级医院全部开展无假日门诊工作,二级医院按需开展无假日门诊工作,同时,鼓励医疗机构采取早开诊、晚闭诊、中午连诊等多种措施,逐步延长门诊时间,加强薄弱环节,实现全时段应诊,切实方便群众就医,实现“就医无假日,服务无止境”的目标。

  继续深入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加强护理内涵建设,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全程、全面、规范的优质护理服务。全市所有三级医院至少在60%的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并达到标准,60%以上的二级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

  规范行为加强监督 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制定本市卫生行业各外科专业围手术期感控细则,做到从源头入手,加强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减少由于消毒灭菌不严造成的医院感染隐患,消除临床医生的顾虑,转变“用抗菌药物来弥补消毒灭菌不严”的错误观点。完善本市抗菌药物耐药监测网的建设,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管理和监控水平,提高医务人员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意识,强化医务人员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依从性,减少抗菌药物滥用和不规范使用情况。

  坚持“宽进严出”的标准,推行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改进管理手段和措施,持续提高临床路径入组率和入组后完成率,实现同病同治的标准化诊疗过程,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杜绝大处方等问题。同时,探索以临床路径为基础的单病种收费管理模式。

  尝试建立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对于本市具有申报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水平的医疗机构给予政策和业务上的双重扶植,力争达到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水平。对于本市目前已获得的12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注重加强业务和财务的双重管理,以求通过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获得更多收益。

  继续深入推进信息化建设,提高各医疗机构信息化能力,大力开展电子病历工作,提高临床病历书写质量,逐步实现医疗机构间检查检验结果信息共享确保医疗安全。积极推动三级医院与区县级医院间、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之间的数字化会诊,充分发挥优质医疗资源的辐射作用。

  尝试结合实际情况,配合天津市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制定本市各质控中心标准质控标准。继续完善病理诊断中心建设,加快本市放射诊疗中心的建设,缓解资源紧缺问题,达到资源合理共享。根据实际情况,创建传染(感染)、脑内(卒中)等新的质控中心,进一步规范本市医疗行业专业行为,提高业界医疗水平。

  进一步加强院前急救体系建设,完善区域内的急救网络,探索建立院前急救管理制度,规范院前急救行为,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反应速度和救治能力。

  推进三级医院对口帮扶 提升城乡医疗均等化水平

  推进三级医院对口帮扶涉农二级医院工程,深化支援甘肃州县医院工作,继续组织实施城市大医院支援农村和西部地区卫生,进一步完善有关政策措施。与此同时,协助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和县级医院综合改革。重点推进出台三个县的人民医院取消以药养医机制等综合改革方案。

  按照部颁标准和实施细则,对本市现有35所三级医院和符合区域卫生规划的部分二级医院进行三级医院评审工作,并推选国家级优质医院候选医院。做好启动二级医院评审的各项准备工作。

  依法依规严格准入 完善医疗服务要素进出机制

  稳步推进本市有资质人员开设个体诊所试点工作,采取措施,鼓励有资质人员到基层和医师户籍所在地的社区(乡镇、街道、村)举办个体诊所,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方便人民群众就医,缓解看病难。

  继续探索本市医师多地点执业试点工作,促进医师人才合理流动,引导和鼓励医师到下级和基层医院进行多地点执业,帮助下级和基层医院医疗服务能力不断提高,确保医疗安全。

  健全医师定期考核制度,落实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和告诫谈话制度。加强人体器官移植监管,推进人体器官捐献。加强医疗美容和医疗广告等专项工作的监管力度。实行医疗美容服务主诊医师负责制度,并启动主诊医师的培训工作。

  严格落实《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和《天津市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规范》,完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审核流程和手术分级目录,规范诊疗行为。组织开展二类和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审核,加强对手术分级管理,确保患者医疗安全。

  巩固完善医疗纠纷调解机制,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建立医疗机构法人承诺制度,完善对违反政府令的各级各类医院严惩制度,坚持公立医院医疗责任保险和案例分析制度,对更多医院和医务人员开展警示教育。

  促进护理事业发展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

  制定本市2011-2015年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方案和阶段性目标,探索适应本市的护理事业发展和护理服务工作模式,确保护理人员数量和比例达到标准。深化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和专科培训工作,不断丰富服务内涵,充分体现岗位和专科特色,注重人性化关怀,优化服务流程,为患者提供整体护理服务,提高患者满意度。

  认真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相关技术规范,加强重点科室、重点部门、重点环节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严格医务人员的手卫生,积极开展医院感染监测、建立医院感染信息报告制度,最大限度地降低医院感染对患者造成的危害。

  宣传引导鼓励献血 提高本市血液储备

  一方面,加强宣传引导,拓展采供血能力。强化采供血机构管理,重点做好各项技术标准的贯彻落实和规定区域的血液供给。加快献血屋选址、建设。加强采供血机构队伍建设,提高服务意识,确保血液质量和供血安全。

  另一方面,加强临床用血监管,提倡节约用血、合理用血意识。加强医疗机构输血科建设,探索输血科建设标准和基本操作标准。开展全市医疗机构合理督导检查,确保血液使用合理、规范、高效。

(责任编辑:房圆)
作者: 2012-3-1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