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行业资讯专题药品价格

河北公布输液统一定价并实行招标 首开业内先河

来源:医药经济报
摘要:统一定价到底能够给业内带来多大的惊喜。尽管从4月份流传至今的基本药物统一定价政策尚未出台,但已有先行省份进行试水。9月底,河北省公布了大输液24个品规的统一定价及企业确认目录,宣告了与现行基药招标思路和模式完全不同的药品采购方式在河北首开先河。可以说,统一定价实施最大的障碍,是牵涉到数千家制......

点击显示 收起

    统一定价到底能够给业内带来多大的惊喜?

  尽管从4月份流传至今的基本药物统一定价政策尚未出台,但已有先行省份进行试水。9月底,河北省公布了大输液24个品规的统一定价及企业确认目录,宣告了与现行基药招标思路和模式完全不同的药品采购方式在河北首开先河。

  可以说,统一定价实施最大的障碍,是牵涉到数千家制药企业的药品销售分配和利益格局。也就是说,价格统一后,“政府如何确定中标企业”关乎到一些企业的生死存亡。而本次河北省对大输液统一定价后,是按照上一轮中标企业进行确认,尽管该方式仍有探讨的地方,但相对于招标,企业对此模式更为认可。

  而这一统一定价模式的关键意义在于,其颠覆的不仅仅是目前的招标采购模式,更是为在目前“最低价中标”风潮下,优质企业合理利润无法得到保障,企业和产业均可能产生风险提供一种解决办法,值得借鉴。

  定价水平不低

  9月底,河北省公布了《关于氯化钠注射液等基本药物暂按统一价格采购的通知》,将氯化钠注射液、葡萄糖注射液以及氯化钠葡萄糖注射液3只品种的24个品规的大输液进行统一定价。随后由21家企业对此价格进行了确认。

  按照石家庄四药及山东齐都药业有关负责人的理解,河北省基层医疗机构将按照统一规定的价格,在已经进行了确认的企业中自主采购。

  山东齐都药业市场部经理龚维正告诉医药经济报记者,河北统一定价的水平目前仅次于上海、四川和安徽,与山东相仿,均属中等,而江西是公认价格最低的省市之一。比如,与江西省公布的《2011年度江西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中标结果(第一批)》相比,其规格为100ml:葡萄糖5g与氯化钠0.9g(玻瓶)中标价格为0.67元,塑料瓶装为0.719元;同样的产品,河北统一定价的价格玻璃瓶装价格为0.79元,塑料瓶装价格则为1.03元。两者价格相差较为明显。

  “相对于其他更多省份的中标结果,我们认为,河北省定的这个价格仍然较低,应该说也很难接受。”石家庄四药以及山东齐都药业负责人都作出这样的评价。

  石家庄四药去年占河北大输液市场的份额超过80%,该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苏学军说,尽管河北统一确定的价格对企业来说还是比较难接受的,即使中标了利润空间也不大,但是考虑到基本药物政策的趋势以及河北属于本地市场,公司还是认同了这个价格。

  但是对于统一价格是如何确定的?记者并未看到有公布的材料,而苏学军和龚维正均表示,有关部门未曾与企业进行过沟通。

  企业更愿选择统一

  记者特别留意到,河北公布的名单中,所有确认价格的企业均为上一轮河北全省药品统一招标中中标的企业。对此,有企业人士的评价是“针对特定企业进行的特殊政策”。但是换一个角度来看,这是否意味着目前基药统一定价最难的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从而获得了相当一部分厂家的认可。

  “很明显,河北招标办也考虑了当前招标的环境,希望避免恶性竞争。”尽管齐都药业的大输液在河北省每年的市场份额并不大,但是龚维正对河北这一模式相当认可。“因为如果继续最低价中标,明年企业的中标价格或者会比江西更低,就会形成恶性循环;大输液产品的成本已经摆在那里,再大幅降价,老百姓的用药安全必定得不到保证,在CPI不断增长的环境下,企业的生存受到极大的挑战。”龚维正如是分析。

  “如果在现有市场招投标趋向和体制没有更进一步改善的前提下,只要统一定价的价格水平合理,大家都乐意接受。”苏学军也表达了相似的观点。

  龚维正进一步解释说,经过一个周期的供应采购之后,中标企业的运行、供应情况和产品质量情况会有很明显的改变,如果效果不错,应该继续执行,这肯定比硬性地招标要好。

  甚至有行家预言,按照这种模式,今后河北省大输液将不会像其他省份招标后那样,出现市场格局大改变。

  因为进行价格确认了的企业均为上一轮中标的企业,并且尽管统一定价后所有企业的产品价格都将一致,但其实此前的招标中,各企业的中标价格也相差无几;而由基层医院按照确认结果自主选择,就相当于市场竞争环境和企业市场维护与扩展能力都未发生改变,而对去年的采购结果也必将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观察>>>

  主流药企忐忑“低价中标”

  河北省大输液统一定价,可以说是颠覆了当下很多省市执行“单一货源”和“最低价中标”的招标方式。两种不同的药品选择方式对产业会产生何种影响?

  记者通过对比收集到的各地中标目录发现:一直备受关注的安徽招标中,产品的中标价格不算最低。而随着这种模式的推进,各省中标价格每况愈下。对此,一大批原本不愿“弯腰”的大药企,唯有改变营销策略低价抢标。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一方面,基药招标政策已然全国拉开,价格越招越低已成事实,一些大型药企由于价格偏高失去了部分市场;另一方面,大部分主流药企在这一两年内都进行了大投资的扩产项目,甚至大部分产能目前仍在筹建当中,市场的萎缩和产能的扩张形成了一对矛盾。于是,企业只好“弯下了腰”,接受低价投标这一事实。他们这样做的最大心愿是,希望能通过单一货源承诺,得到整个市场的份额,通过量的增长来弥补价格下降带来的损失。

  这是一个美好的愿望,因为一旦大范围中标,整个省或整个区域的市场将全归己有,大投资产能将得到利用,甚至几年后可能在全国形成话语权。然而,这样的愿望其实有脆弱的一面,因为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能够中标的基础之上,那企业又能够保证中标率吗?

  假设,按照目前盛行的最低价中标的思路,虽然某个企业能够占领今年大范围市场,而到了第二年招投标,如果有另一家企业投了更低的价格中标,企业现有的规模和产能如何正常运转起来?这会形成怎样的冲击?这个问题实际上也是如科伦、齐都药业、华北制药等基药招标中中标率较高的企业,在快速扩张过程中忧虑最多的一个方面。

  从这个角度来考虑,河北大输液的统一定价采购模式或提供了一个折衷的解决办法。

作者: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