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行业资讯专题药品价格

零差率“误伤”配送商 芜湖医改模式陷尴尬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摘要:这样的极端案例发生在安徽芜湖,该市率先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试点不到半年,当地三家大型配送企业几乎都陷入亏损困境。安徽芜湖市是推行“医药分开”的国家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自2011年10月1日起,全市所有医疗机构推行药品零加成销售,首次把16家县级公立医院用药也纳入统一配送管理。芜湖市卫生局相关文件称,药品零加......

点击显示 收起

  一支中标价为530元的人血白蛋白,配送商根本找不到生产企业供应;而医院由于缺货自行采购的800元/支的人血白蛋白,却要让配送商补贴20%的利差。这样的极端案例发生在安徽芜湖,该市率先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试点不到半年,当地三家大型配送企业几乎都陷入亏损困境。

  安徽芜湖市是推行“医药分开”的国家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自2011年10月1日起,全市所有医疗机构推行药品零加成销售,首次把16家县级公立医院用药也纳入统一配送管理

  芜湖市卫生局相关文件称,药品零加成销售是深化医药分开的重大举措,既减轻患者药品费用负担,又改变了医疗机构“以药养医”的补偿机制;16家县级公立医院实行零差率,预计全年让利5000万元。

  按照“芜湖模式”的制度设计:当地的医疗机构被划分为三个医疗集团,成立药管中心,通过招标,确定由国药控股、上海医药三家公司负责药品配送。根据中标条件,在价格方面,由上述配送商与生产企业、代理商交涉,要求其让利20%;这20%的利差再由配送商返给药管中心并进而通过考核补贴给医院。

  以此来看,从药品中获取补贴的方式在“芜湖模式”中依然存在,只不过原本在医院加成的利润空间被前置到了供应环节,20%即是从药品供货链条中挤出的补贴费用。然而,中标价过低以及配送商话语权弱势,却让配送环节产生意想不到的副作用。

  芜湖一家大型配送企业负责人对《第一财经日报》透露,自去年10月份实施零差率以来,公司此项业务明显亏损。一些利润空间本就不高,甚至已出现价格成本倒挂的品种,无法要求生产商及经销商让利,因此也无法配送。

  更严重的是,根据保障药品供应的应急采购预案,如果指定的配送商无法保障药品的配送,医院可以按照目录自行采购。“利润空间小的产品又不允许更换生产企业,配送不了还要倒贴20%的利差。”上述企业负责人无奈地说。

  昨日,芜湖市卫生局一位药品配送主管官员对配送企业亏损一事回应称,“可能有这样的情况。”但拒绝就其原因等进一步置评。

  由于芜湖市在2008年招标后药品目录没有大规模调整,导致可用目录品种减少,药品供应商话语权显著增强,中标的配送商只能苦撑。目前,芜湖市已对部分品种价格进行微调,但配送企业的亏损并未就此止步。

  根据卫生部规划,“十二五”时期必须理顺补偿机制,全面取消“以药养医”。并计划2012年在300个试点县先行推开,力争2013年在县级医院普遍推行,2015年在所有公立医院全面推开。届时,零差率试点将全面铺开,而谁来补偿,仍是一个待解的问题。 (责任编辑:霍键)
作者: 2012-2-2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