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行业资讯专题药品价格

盲目最低价竞标争抢市场 药品安全再引发担忧

来源:转载
摘要:北京7月11日消息,2013年全国各省药品采购招标正在进行。记者调查发现,尽管国务院连续2年发文要求招标以“质量优先、价格合理”为基本原则,但少数药企低价竞标的现象却依然存在,这让多数药企叫苦不迭。还是招标政策有待完善。作为石药集团的董事长,蔡东晨经历过多次药品采购招标。...

点击显示 收起

    北京7月11日消息,2013年全国各省药品采购招标正在进行。记者调查发现,尽管国务院连续2年发文要求招标以“质量优先、价格合理”为基本原则,但少数药企低价竞标的现象却依然存在,这让多数药企叫苦不迭。是个别企业低价搅局?还是招标政策有待完善?

 

  作为石药集团的董事长,蔡东晨经历过多次药品采购招标。最近一次的基本药物招标情况让他深感不安。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蔡东晨:一支青霉素,上一轮最低价,低到了1毛7,一个玻璃瓶8分钱,一个封口胶条正常就是6分钱,再加铝盖就2分钱,再加上包装的,就里面不要说青霉素、装药,里面装上空气就要超过1毛7,结果人们的报价报到了1毛7,还要去压价,你想想,压出来的结果是什么?

 

  为了打击药价虚高,各省在基本药物招标中曾普遍实行“最低价中标”,上海市食品药品安全研究中心发布的《2012年食品药品蓝皮书》指出:由于片面追求“最低价中标”,导致药价与成本“倒挂”,这为百姓用药安全埋下隐患。

 

  片面强调“最低价中标”更让企业眼睛紧盯着生产成本,进而带来创新力的削弱。某创新药生产企业的负责人潘华对此深有感触:

 

  潘华:我们一个产品任何产出都没有的情况下,从研发到上市至少一个亿。你再压下去我们不是不能做,只有降低品质了,我们也只有不做研发、不停地来抄袭人家的来达到低成本。这是被迫使的,不是一个良性循环,不是一个让国内医疗市场良性成长的环境。

 

  在2012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第11号文和2013年出台的14号文,都把“质量优先、价格合理”作为基本药物采购的原则,但药企低价竞争的情况依旧存在。最近一次的广东医药招标方式就因为争议过大,到目前都还没有启动。

 

  在广东拟定的招标方案中,确定“商务标(价格标)”占90%,“经济技术指标(质量标)”占10%,这被业界解读为“重价格、轻质量”。而记者调查发现,各省正在进行的药品招标中,以价格为主导的商务标几乎都超过50%的占比。

 

  是什么原因造成国务院反复强调“质量优先、价格合理”的原则在实际招标中变通为价格因素优先呢?经常参与药品招标的某药企副总赵辉认为,相对于药品质量,地方行业主管机构,对价格的评判更直观、也更容易操作一些。

 

  赵辉:整个中国医药改革这一块基本上以地方为主的,各省可能会为自己本省的企业考虑,还有一个,药品价格肯定是要降,但是怎么降、从哪开始降?如果降外企的价格,可能比较难,从基药这儿降,容易一点。

 

  药品价格正常下降,老百姓节省就医开支,从这一角度可以体现出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的政绩。但过分强调降低药价,甚至盲目压低药品招标价格,却极有可能带来药品质量、用药安全的隐患。对此,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说:

 

  于明德:像报GDP一样报一个所谓的成绩,就是我这一次招标,降价多少多少给老百姓带来了福利啦!你看我降了10个亿,这是我领导招标的成绩。他想报这个,他就玩命的往下压中标的数字、中标的价格。至于有没有人供应(药品),他都不知道!

 

  在国外,药品流通的主渠道是药店。法国,84.7%的药品通过药店销售;德国是84%;美国为74.9%。而我国却有85%左右的药品通过医院进行销售,这种独特的买方垄断地位,也迫使药企为了获得订单,不得不在招标上竞相压价。

 

  国家实施“药品招标”这一政策的核心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价格合理的药物。针对个别企业利用“最低价招标”,通过降低产品质量、不计成本的恶意竞标的现象,业内人士呼吁,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及药物招标制度,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管,尽快予以规范。

 

  石药集团董事长蔡东晨:反不正当竞争法、招投标法和价格法明确规定,不得低于成本恶意竞标,如果采取“最低价招标”的方法、不加限定,完全可以低于成本,就是没有底线,实际上就是政府引导企业违法的一个行为。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更是强调,要尽快完善药物招标政策,保证老百姓用上放心药。

 

  于明德:药品安全的问题和政策是否科学有直接关系,如果要以“唯低价”,那么毒胶囊还有第二、还有第三。好人都得做坏事儿了,还安什么全啊?!(中国广播网)

作者: 2013-7-15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