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健康生活两性手册体贴男人

专家提示遭遇男科疾病应坦然就医

来源:新浪健康
摘要:日前,北京曙光男科医院结合第五届全国(广州)性文化节的开幕,隆重召开“如何直面性文化”专题研讨会。与会专家及各界人士就此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性学专家:早日脱下“性面具”性学专家肖教授认为,我们现正处于性观念的转型期,多元化思想此消彼长。●男科专家:遭遇男科疾病应坦然就医曙光男科医院专家刘......

点击显示 收起

  被费孝通誉为“五千年来第一展”的全国第一家中国古代性文化博物馆,由于参观者寥寥,入不敷出,从上海热闹繁华的南京路迁至武定路继续艰难维持。但当这家性文化博物馆被搬上新浪网后,却是观者芸芸,盛况空前。有论者声称,这一鲜明对比雄辩地昭示了这样的一个现象: 对于“性”,中国人表面上给人的感觉是:颇为忌惮,甚至还有那么点厌恶,私下里却兴味甚浓、爱之颇深!

  国人的性观念真的是“表里不一”,我们真的拥有双重“性”格?在历史已进入21世纪的今天,作为泱泱大国的子民,我们究竟应具有怎样的性观念?

  日前,北京曙光男科医院结合第五届全国(广州)性文化节的开幕,隆重召开“如何直面性文化”专题研讨会。与会专家及各界人士就此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 性学专家:早日脱下“性面具”

  性学专家肖教授认为,我们现正处于性观念的转型期,多元化思想此消彼长。很多时候,人们对性的态度是在道理上讲都懂,都理解,但行动仍受旧有观念影响。所以,我们不仅需要有一个正确的性观念,更需要有一个健康、宽容的性文化氛围。  

  一个良好的性文化氛围应该是健康的、科学的、自由的,打破性的神秘感和负罪感,承认性不只是人性的需要,也是一种人权。但是,这里的自由不等于为所欲为,应是合理的控制下的自由。这个控制可以通过知识、道德、法律、习俗等来进行。在性文化上,西方人强调个人自由,行为较外露,而东方人更强调社会性、集体性,表现更含蓄。但总的来说,东西方性文化的共性要大于个性,科学、健康和自然应是共同的发展方向。只有这样,才能让国人早日脱下“性面具”。

  ● 男科专家:遭遇男科疾病应坦然就医  

  曙光男科医院专家刘树平说,从原始时代起,人对人体的认识就是先从性别或性器官的识别开始的。有位当代著名性学家曾说:人在根本上是性的,性乃是人的一种基本权利,让人的性紧张得到充分释放是人的生理及至心理健康的必要条件。从社会学的角度讲,因为人的生存权是与生俱来的,所以由此而来的动手、动脑之权利,只要不侵犯或妨碍他人,同时又不危害社会,那他(或她)的任何行为都是正当或合法的。因此,作为人都有权表达或满足自己的性爱与性欲行为,故对于性,人们不必感到害羞和难为情,不必也不应存在任何外加的犯罪感、羞耻感、不道德感和恐惧感。当然,对于芸芸众生而言,这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时至今日,国人依然背负着沉重的“性枷锁”,比如许多男性朋友在遇到男科疾病后,不敢坦然就医等。

  ●性文化研究学者:应向老祖宗学习  

  性文化研究学者欧先生认为,中国是一个医学大国,更是古代文明中养生保健的发源地之一。祖国古老的医籍中记载了许多养生保健术,其中不乏性的保健与卫生,它们是中华民族乃至世界文化的难得瑰宝,例如《广嗣纪要·协期》、《养生方》、《内经素问》、《玉房秘旨》等,在提倡性卫生、节欲、男女行房方法等方面直令今日西医瞠目,且望尘莫及。而到了21世纪的今天,为什么国人反倒变得羞于谈性呢?这里面存在着多重原因,但不可否认的是,文革期间的“禁欲”是导致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现在性教育既要“拨乱反正”,但又不能“矫枉过正”。总之在树立健康的科学的性观念时,我们应多向古人学习,向老祖宗取经。当然要学精华,取精髓。

  ●朝阳区林先生:含蓄谈“性”方文明

  来自朝阳区的中学教师白女士说,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古老文明的国家,中华民族有着传统的美德,含蓄、内敛、谦虚、谨慎是我们的风格,这与西方人的处世态度有着本质的区别。就拿“性”来说,西方人看得相对随意,随意到了艾滋病泛滥的地步。西方人追求所谓的个性化,却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因此,在我国,关于“性”问题的探讨,应该有节制,即便办展览的目的是为了告诉人们“性是一种文化,而且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也不宜在大庭广众之下广而告知。有兴趣者会踏破铁鞋寻访来,没兴趣者免费参观也请不到。还有,此展览是否适合学生群体参观等问题,都有待于探讨。我认为,“性”在人们的生活中,它随着人们年龄的变化而变化出不同的问题。现在,学校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开设不同内容的生理课程,使学生对性有了一定的了解,避免犯低级错误,很有必要。对于过来人来说,含蓄的谈“性”也是可以接受的。毕竟传统观念下成长的人们对性有着自己固有的理解。

  ●私企高管: 健康的性文化是一种美  

  来自某著名集团企业的陈先生认为,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史,决定着人们对待性的态度。仍能想象在文革中及至七八十年代,人们谈及性时的色变。九十年代以后,人们对待性的态度有所开化,但谈及相关问题仍心有余悸。我认为,改变现状有两条很重要:一是提高我国国民整体素质。人们文化水准提高后,不光对自然界的认知能力上去了,而且对待自身包括性文化也会从正确的角度去欣赏它,去接受它;二是要引导正确。我们现在的报刊、书籍有关性文化方面的宣传不是太少了,而是太多、太滥了。城市到处是治疗性病的小广告,厕所里尽是有关性的涂鸦,一些不法分子出售色情刊物或音像制品,所有这些都是对健康向上的性文化的扭曲,是社会清流中的泥藻。  

  人类从岩刻、石雕中表现质朴的性文化是推动人类文化生活的写照,健康的性文化是一种美,它如皎月、似皓日,与江河同在,与大地同辉。

  ●大学讲师:性教育从大学生入手  

  大学讲师曹先生认为,应该说目前许多人了解性知识的渠道较少,且对于自身的一些卫生常识和生殖健康知识也不是很清楚。特别是刚刚跨入大学校门的女性,对此更是羞于启齿,问题亦尤为突出。他建议教授性知识首先应从大学生入手,充分利用大学校园的便利条件,举办系列性卫生知识讲座,可聘请相关领域的教授、专家讲解,现场解答问题。待达到一定规模和效果后,也可以有选择地让社会各界人士入场听课。这样一来,既解决了大学生的实际问题,又可以通过他们向社会做广泛宣传。毕竟大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都很强,况且他们也有为社会服务的义务和愿望。他相信,此做法会收到较好的社会效果。

  ●媒体代表:性教育应纳入教学科目

  报社记者周先生认为,受几千年封建思想的禁锢,对于性,国人至今都沿袭着“只许做、不能言”的传统,今天的人们自然会谈性色变了 。人们谈“性”的尴尬是由于不曾把性列入教育科目所致。在这个开放的年代,我们应从学生的青春期开始,直到大学,都开设性教育课程。如果教育部门、老师和家长对性知识仍一如既往地“犹抱琵琶半遮面”,那么,部分青少年很可能会抱着好奇心去过早地跨入“雷池”,甚至走向性犯罪。当然,学校不可能把性教育纳入主流科目,而让其成为“3+X”中“X”就已足矣。果真这样,相信用不了太多的年月,人们将不再谈“性”色变,且对控制早孕、性犯罪、性变态等社会问题和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及社会稳定,都将大有裨益。

  另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性教育要有针对性,决不能胡子、眉毛一起抓,要针对不同的年龄层次,使用不同的教育方式,这样才能因地制宜地搞好性教育,也才能真正摆脱束缚人们思想的旧观念。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认识问题和判断事物的能力也在提高,相信“性”作为一种文化会被人们逐渐接受的。

  ●市民代表:“谈性色变”乃正常现象  

  徐女士认为,性知识、性文化处于封闭状态,谈性色变,是正常现象,并非人们思想守旧不开化。我们国家是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不可能把羞于启齿的问题拿到桌面上来谈。思想再开放,只要是新生事物或观念的出现,都需有一定时间的认识转变过程。  

  这几年,个别电台、报刊辟出一块小版面宣传性知识、讲解性科学,已被部分人认可和接受,说明人们的思想有了很大的转变。但是性在人们心目中仍是很敏感的话题,因为,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性具有神秘色彩,属于不可侵犯的隐私范畴,即使真的什么也不懂,也不愿意面对面地向别人讨教。

  在今天看来,性知识、性科学似乎可以公开研讨,但需值得注意的是,如果随意言之或许会给青少年造成不良后果,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而成人接受性教育方法很多,闲暇之时,可以多读一读正规出版社出版的这方面的书籍,看一看正版性教育光盘,听一听电台播放性知识的专栏节目即可。如发觉自身有哪些问题,还可以及时到医院找专科大夫咨询或诊治,难题就解决了。

作者: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