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健康生活女性人物流行设计师

Martin Margiela 一个隐形人

来源:www.51fashion.com.cn
摘要:在过去的整整20年当中,MartinMargiela都坚决拒绝与媒体发生瓜葛。这一行为引起了持久而巨大的反响,尤其是在当今这种一切都可曝光的大趋势之下——时尚界的奇闻八卦层出不穷,人们对此屡见不鲜,几乎已经麻木——MartinMargiela的立场显得个人化、冷静而又专业。《纽约时报》的TMagazine甚至在它今年的春季时装特......

点击显示 收起

 

  在过去的整整20 年当中,Martin Margiela 都坚决拒绝与媒体发生瓜葛。这一行为引起了持久而巨大的反响,尤其是在当今这种一切都可曝光的大趋势之下——时尚界的奇闻八卦层出不穷,人们对此屡见不鲜,几乎已经麻木——Martin Margiela 的立场显得个人化、冷静而又专业。

  《纽约时报》的T Magazine甚至在它今年的春季时装特刊中指出,Margiela这种难以捉摸的性格为其他设计师随意“参考”他的设计大开了方便之门。这么多年以来,即便并非Margiela的拥趸,只要你是个时尚爱好者,多半就都能看出有多少人推出了带有Martin Margiela影子的设计。为什么Margiela 本人不索性大张旗鼓,将他的设计推入商业化的模式呢?为什么他反而纵容别人从他那源源不绝的创意之潭里获益?留意一下Margiela 在1990 年代身为Hermes女装设计总监时的作品吧,你会发现他完全有能力抓住任何受众的心 。那么,唯一可能的解释就是Martin Margiela 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不再作任何审美上的妥协——为此他理当获得掌声。

  Martin Margiela式成功

  Martin Margiela在时尚舞台上的初次登台应当追溯到1980 年代末,当时设计师时装的潜力还刚刚显露出来。无论在审美上还是在观念上,他所选择的姿态与追名逐利、讲究炒作的时代精神完全背道而驰。如果要找个理由解释Margiela 对于这一切的抗拒心理,那么可能是因为他作为一名设计师曾亲眼见证了过度炒作是如何直接摧毁一个设计师的。在创立自己的品牌之前,他先是为Jean Paul Gaultier 做助手,之后由于Gianfranco Ferre 从Christian Dior 退休,他曾有希望成为继任者,然而Dior 的决策者们不喜欢他那仿佛游民般的,不那么具有高级感的设计风格。事实上,早在那之前很久,在幕后默默工作的Margiela 就应该已经明白了Gaultier 的性格魅力对他事业的影响力——即便不是超过了他所设计的时装,他的个性对媒体的吸引力也绝对是与时装同等的。Martin Margiela 不想要这样的成功。

  相反,这位设计师拒绝使用大牌模特。他挑选自己的男性和女性朋友为他走秀——在那个时期,他还没有忙着把所有模特的脸都遮起来。他不在通常意义的伸展台上做发布,而是选择巴黎人的住宅、双层巴士的车顶以及废弃的地铁车厢。同样的,别的品牌恨不得把名字贴在最显眼的位置,Margiela 却仿佛故意要把牌子藏起来。Martin Margiela 的标牌是一块空白的长方形,随便钉在衣服上。对有些不怎么聪明的人而言,露出在衣服表面上的那四个白色大针脚看起来只可能是厂家在生产时出的纰漏。直到今天,Margiela 的许多产品都只标有一个数字,而没有类似名字之类响亮的标识。

  这些没有名字的商标也说明,Margiela 从不自诩为作品的核心创作者。任何希望与他取得联系的人都会受到指示,要求他把问题直接发到时装屋,那里会有专人收集和回答问题。当然,这方面的纰漏也时有发生,你不能指望有问必答。

  考虑到如今时尚界明显的自我中心倾向——时装的设计者和穿着者的个性占据了空前重要的地位——Martin Margiela 这种过分民主化的做法十分值得关注。工作人员的制服就像一件未经修饰的白大褂——长款的是法国时装业内专门给模特在试衣间隙穿着的服装,短款的则是巴黎那些高级定制服工作室里的裁缝们的工作服,两者都立刻传达出穿着者作为团队一员的身份。

 

 

  Maison Martin Margiela 20年回顾展上的时装

  衣服背后的人

  尽管—或者不如干脆说正因为—Margiela 拒绝接受游戏规则,他的品牌在今天被知识分子们普遍推崇。那些对时装所知不多的人可能没办法认出Martin Margiela 的衣服或者是它的穿着者,然而真正的穿着者们却能够轻易地发现自己的同类。从Nicolas Ghesquiere 到AlexanderMcQueen,几乎每个时尚业内人士都穿Martin Margiela。

  由于这位设计师向来都以一种僧侣式的清修态度回避任何有关他个人的问题,且抗拒媒体为他建立的任何归类,人们对他的所知可谓少之又少。当然了,以下事实还是可信的:他1959 年生于比利时林伯格,18 岁时前往安特卫普的皇家美术学院学习服装设计,并于1979 年毕业。从1984 年到1987 年,他作为设计助理在之前提到过的Gaultier 旗下工作。1989 年,他创建了自己的品牌。

  从此以后,Margiela 开始在自己的名义之下谱写全新的设计元素—著名的Margiela 式肩线,颠倒的胸省和接缝,仿佛泼上油漆的图案,未折边的下摆,完全不搭界的服装的搭配……类似的发明不胜枚举。10 年之后,同样的标志性设计被设计师用到了男装上。考虑到他一以贯之的先锋立场,这种混淆性别的做法其实算不上什么。他常常设计看起来有点女性化的男装,或者是将男装的传统剪裁用到女装上。

  乍一眼看上去,Martin Margiela 的设计有点胡乱拼凑的感觉,事实上它们却是以深沉的人道力量和丰富的幽默感组合在一起的。设计师有一种消弭任何粗俗感的力量—在这一点上他仅次于Yves Saint Laurent。假如你觉得这一联系并不恰当,就想想SaintLaurent 是如何在20 世纪后叶为女人们打造出一整口实用的衣橱的吧—Margiela 为男人们做出了与此一模一样的贡献。一个从头到脚穿着MartinMargiela 的男人会给人善于取舍,而不是对品牌一味盲从的印象。这至少应当部分归功于设计师那毫不短浅的审美眼光。他不会抗拒对一个创意的反复使用。他对手工艺的价值满怀深深敬意—套色染、回收利用、碎料裁剪、漂白……由于这种对每道工艺的重视和深思熟虑,任何一个经过不知名的百货公司或者是毫无标识的Martin Margiela 店铺的人—即便他对这些服装背后的人一无所知,也很可能会在试了某件外套之后欣然将其买下,只因为他对这件合身的衣服爱不释手。

  在过去的整整20 年当中,MartinMargiela 一直不断地做出许多最感人的美丽作品,以及富于智慧的表率性设计。对已有作品进行充满敬意的再创作,对从牛仔布到金箔的任何面料都满怀关爱地进行手工缝制,将一把旧餐叉改造成一件华美的首饰—他的工作既具有高度的创造性,又不缺巧夺天工的技艺。在他手中,经典的长风衣和皮夹克都会焕发出一种属于古董衣的深情内涵。

 

 

  Martin Margiela用手套、假人模特身上的包裹的布等废弃材料而制成的时装

  Martin Margiela 专访

  隐身于创意之后Martin Margiela 迎来了品牌的20 周年,以及男装线的10 周年纪念。在整整20 年中,外界没有人知道他的真面目。按照惯例,以下问题被发往他的时装屋,并且都以统称或第三人称回答。但我们敢说,这一次作答的,确确实实就是Martin Margiela 本人。

  B=《外滩画报》 M=Martin Margiela

  为什么要隐形?

  B:先表示祝贺,Maison MartinMargiela 迎来了20 周年的生日。

  M:我们觉得自豪,很自豪。在过去的20 年中, 既有“迟缓”的阶段也有“飞速”的阶段。我们所选择的方向有时会阻碍我们,有时又推着我们前进。不过这也没什么好说的!也可以说我们的品牌现在才刚刚注册吧。

  B:你从不肯接受媒体访问和拍照。考虑如今所谓的“明星设计师”已经相当常见,你这种做法实在有点不可思议。你为什么这样做?

  M:创意永远应当被摆在我这个真人之前。我们的品牌在国际范围内获得尊重,这让我们非常开心。不过,我们始终都没有忘记成功的反面,只要它一日存在,我们就一日对它抱以尊重的态度。

  B:从很早开始,你就将模特的面孔遮住让他们走秀—你会包着他们的头,或者在一个只能看到模特脖子以下部分的箱子里做发布。这是否与你本人这种幽灵式的隐士作风有关?

  M:其实比这要简单得多。在遮掉面孔之后,观众的注意力就能集中到身体、动作以及他们所穿着的服装上去。在我们的周年纪念秀上,我们打算重演这一做法。对我们而言,这个概念仍然是那么激动人心。

  B:也许多年来把所有东西都漆成白色,也越发促发了你想要隐形的愿望。你们时装屋用作制服的白色无袖衫正传达了一种隐藏于任何瞩目之外的意图。

  M:那是一种解释。当你确定了某个方向之后,就必须百分之百地投入进去。1988 年我们刚开始的时候,周围的一切都是黑色和灰色,根本看不见白色。我们想找些令我们显得与众不同的东西。此外,我们也买不起花哨的家具。既然没钱,你就得更有创意,所以我们把所有找得到的家具都刷白了,20 年后我们仍在这么做。

  B:你一开始的标牌是空白的长方形——至今为止你旗下的女装主线也仍然沿袭了这个标牌。你是否在某种程度上将之视为一种反市场的标志?之后,你又用数字来命名不同的时装线。你如何挑选数字呢?

  M:嗯,这种做法是我们的逻辑的一种延伸。我供应商觉得我们疯了,有些甚至拒绝这么做!标牌意味着品牌的资历,其他品牌将之视为一切。我们想要平衡一下这种现象。说到数字的选择,它们是随机的,不过在女装和男装之间会有一定的逻辑。

 

 

  安特卫普与巴黎

  B:在创建自己的品牌之前,你曾在Jean Paul Gaultier工作。一直有人争论说正是他的名望促使你决定要保持自己身份的私密性。这是真的吗?你怎么看待与Gaultier 共事的那段时光?

  M:是的。Martin 在那里学到了布景后面发生的一切——后台的真相、聚光灯不能照到的地方、整个产业的运作。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想要达到目标,你就必须努力工作。

  B:你目前在巴黎工作。这里的高级定制服传统是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人们对手工艺的尊重可能甚于世界上任何地方。对此你感到受鼓舞吗?

  M:当然。我们经常从裁缝室的规则和常识中去找参考。此外,我们在总部也有自己的传统工作间。比起高级定制的气氛来,还是手工艺传统更令我们珍视。

  B:听说环境往往会给你带来灵感——这里指的不是到印度去寻找色彩的那种方式。你出生和长大在比利时,这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你的设计?

  M:一开始根本没影响。毋庸置疑,那些像Martin 一样背井离乡的人都是在寻找在家乡没有的东西。然而20 年过去了,如果你到安特卫普的MOMU艺术博物馆好好探索一番,退后一步,在一个比较大的视野中打量我们的成果,你会意识到我们的观点并不属于法国。这是否意味着它属于比利时呢?

  B:自从你起步到现在,你觉得时尚工业发生了哪些变化?你的位置有没有随之变化呢?

  M:没有改变,只不过有了发展。在我们刚开始时,一切看上去都那么困难,尤其是跟1970 年代相比——当时每个人对变革都充满了激情。不过如今事情只有变得更困难,将来还会愈演愈烈。在1980 年代末期,人们更天真些,虽然有点冒险,但我们仍愿意去相信。今天,单单相信已经不够了。你必须把所有参数结合在一起——质量、发货、媒体……无论如何,在所有这些不断增长的困难面前,新的天才和创新的点子仍在不断涌现,这就很激励人心了。此外,互联网也改变了一切。

  昨天和现在

  B:《纽约时报》最近声称,之所以有那么多设计师随意参照你的设计,是因为在推广方面,你选择以低姿态出现。你是否真的这么看?抄袭是否真的是一种最真诚的恭维?

  M:是也不是。

  B:对于时尚爱好者而言,善忘也许是好事。你觉得呢?

  M:不知道。你觉得呢?

  B:在诸多意义上,你都是头一个关心“实用的”男装衣橱这一概念的当代设计师。这是你非常想做的事情吗?还是说这些都是你自己想穿的衣服?

  M:都是。

  B:你自己爱穿什么样的衣服?最好的男装是什么?

  M:牛仔裤和T 恤。

  B:Maison Martin Margiela 常常被认为是一个严肃的地方。然而我们觉得事实并不是这样。你的服装常常都很幽默。什么会令你发笑?

  M:讽刺故事。

  B:世界上目前充斥着“教你怎么穿”的电视节目和出版物,甚至还有“教你别这么穿”的电视节目和出版物。你对此怎么看?

  M:我们觉得世界上还有比这重要得多的事情。

  B:你通常都被贴上“概念化”的标签,在今天,这也可能包含着负面含义。你如何平衡概念和实际呢?

  M:这就是我们拥有多个品牌线的原因。它们不仅仅是我们用来表达创意的不同方式,也是我们针对不同人群的表达方式。有的人可能只对其中一种感到亲切,有些则喜欢所有的线。

  B:你对创意和服装本身都做过再创造——涂漆牛仔、长风衣、皮夹克……对你来说,重演和革新哪个更重要?

  M:为什么要选择呢?这两者并不一定要背道而驰。它既可以是革新的重演,也可以是重演的革新。

  B:比起职业模特来,你总是更喜欢跟普通人合作。在一个人身上最令你爱慕的是哪一点?

  M:我们一点也不反对职业模特,只不过受到普通人的触动更多。普通人身上那种轻微的瑕疵和脆弱感是我们选择他们的主要理由。

  Martin Margiela 其人

  B:让我们以“猜猜他是谁”的方式来问以下问题:你的头发是什么颜色?金色、红色、棕色还是黑色?

  M:白色。

  B:你扎马尾辫吗?

  M:有时会。

  B:你的眼球呢?蓝色?绿色?灰色?

  M:银色。

  B:你有胡子吗?

  M:我没体毛。

  B:你是小个子、中等身材还是高个?

  M:高个。

  B:最后,我们听说银色有点成为“新的白色”的趋势。你能告诉我们这是不是真的吗?

  M:看看他眼睛的颜色吧。

 

作者: 2008-12-2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