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健康生活关爱老人

中老年进补莫入误区

来源:医药星期三
摘要:医生经问诊得知,徐先生近来由于妻子让他进补,在十来天的时间内,他一人吃了一只整羊的肉。原来他因进补不当&mdash。或许您要问:进补不当诱发了痛风,那中年人该不该进补呢。如何进补。...

点击显示 收起

  年届不惑的徐先生,凌晨在睡梦中突然因足部剧烈疼痛而惊醒,起来查看发现右脚拇趾内侧凸起处的跖拇关节肿得像个桃子,触摸时疼得他龇牙咧嘴,动作亦受限。妻子吓坏了,赶紧叫醒了儿子,一起送徐先生赴医院看急诊。医生检查发现患者除有足部跖拇关节红、肿、热、痛之外,伴有全身发热39℃。医生经问诊得知,徐先生近来由于妻子让他进补,在十来天的时间内,他一人吃了一只整羊的肉。原来他因进补不当——吃羊肉过多,诱发了痛风。经过妥善施治,徐先生一周后康复。
  或许您要问:进补不当诱发了痛风,那中年人该不该进补呢?如何进补?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本文就中年人进补的问题为您作出解答。
  中年人的胜利状况
  中年人阅历丰富,精力充沛,是人生干事业的最佳时期,可是身体内部却在悄然发生着重大的变化,中年是人的一生中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中医认为:“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灵枢·天年》中亦记述:“三十岁,五脏大定,肌肉坚固,血脉盛满,故好步。四十岁,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皆大盛以平定,腠理始疏,荣华颓落,发颇斑白,平盛不摇,故好坐。五十岁肝气始衰……”。古人对衰老的朴素认识,在现代医学中也逐渐地得到了阐明和发展。人在40岁以后,身体内部出现了一系列由盛而衰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中年时期易发胖。中年肥胖是由于新陈代谢较青年时期减慢所致。中年人一般活动不多,能量消耗减少,其未消耗的部分,就转化为脂肪而贮存于体内。如果贮存过多就成为肥胖。肥胖有很多危害性,诸如使动脉硬化、冠心病高血压中风、胆结石、脂肪肝、糖尿病等发病率增加,死亡率也会随之增高。
  免疫力降低。50岁以后人体免疫功能比青年时期要降低一半左右,很多中年人容易感冒,且不易自愈,反复咳嗽,发生慢性支气管炎等等,其原因即在于免疫力降低。而正是由于免疫机能下降,肿瘤的发病率亦逐渐上升,至65岁左右达到高峰。约70%的恶性肿瘤病例分布于45~60岁之间,而小于30岁的发生率只有5%左右。
  记忆力下降。50岁左右的人思维能力、活动能力还在旺盛时期,可是记忆力却在缓慢减退,容易忘事,这是衰老的自然现象,是人的大脑皮质神经细胞逐渐衰老而减少的缘故。45岁以后脑的重量逐渐减轻,这是记忆力减退的组织学基础。如果中年以后因动脉硬化、肺气肿等疾病影响了脑部的供血供氧,会加速人的思维和记忆功能的减退。故在中年以后,人会逐渐变得反应不灵敏,行动显得迟钝。
  性机能减退。中年以后,生殖细胞逐渐减少,一个健康的正常男性,从中年到老年生殖细胞一直能不断地再生,性机能也可以一直存在,约55岁左右开始出现更年期现象,雄激素水平降低,精子数量减少,故很多人性机能明显减退。在生活中有一部分中年人,受内外因素的影响,尤其是精神因素和慢性疾病,使得内分泌和神经功能失调,较早地出现了性功能减退或使更年期提前。
  身体由盛而衰的其他变化,尚有毛囊萎缩而开始脱发、白发、眼球晶状体弹性降低而发生老花、视力模糊,听力也会显得不灵敏,结缔组织逐渐硬化和弹性逐渐降低而肌肉松弛,退行性生理改变而开始出现颈椎病、肩周炎、腰椎肥大症、肺气肿等。
  中年人是否需要进补
  所谓进补,是指食用滋补食物或滋补中药来调节改善人体生理机能,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和抗衰老能力,从而达到健康和延年益寿的目的。进补的机理,是调理人体脏腑、阴阳、气血各方面的不足,使机体保持或恢复平衡,即所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进补在我国流行已久。每到寒冷季节,人们习惯于食用大量的肉类食品,并常常是用肉食加人参、鹿茸等名贵中药煲煮食用以补养身体。殊不知,中医传统补法形成的年代,是低营养饮食、重体力劳动的年代。那时,人们多吃不饱、穿不暖,还要从事重体力劳动,以致于人不敷出,营养不足。因此,每到寒冷季节,人们习惯于进食滋补之品,调养身体,乃是理所当然的事。
然而,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的以植物性食物(粮食、蔬菜类)为主的饮食方式,早已被以动物性食物(肉、蛋、乳类)为主的饮食方式所取代。人们步入了高营养饮食、低体力劳动的生活。由于体力活动、劳动强度的不断下降,脑力劳动、竞争机制的不断增加,人们的代谢调节能力也在不断下降,高营养物质常常不能完全被人体所代谢吸收,而在体内郁积生热。因此,人们常常是在吃了大量的牛、羊肉,以及人参等补药之后,相当一部分人不仅没有觉得精力充沛、浑身是劲,反而出现了头晕耳鸣、口干舌燥、身重体乏、大便不畅等症候。糖尿病、肥胖症、心脑血管病、肿瘤等富贵病,也在逐年迅猛增多,早已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寒天一味进补的养生方式,已不再适合相当一部分现代人。
  人体对营养的摄取,主要是靠一日三餐,而绝不能仅仅依靠营养补剂。对于这一点,我们的祖先早在两千年前就已有了充分的认识。《黄帝内经》指出:“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说明药物的作用多宜于攻邪,而对于补益机体精气之类的事,还得让位于五谷、五果、五畜、五菜等日常生活所必需的饮食。
无论是正常营养的摄取或是营养补剂、补品的吸收和利用,都必须依赖于人体健全的消化、吸收和利用的功能。有些人缺乏运动,体质、虚弱,胃肠消化功能差,代谢利用率低,将会直接影响到正常营养的摄取和补充。对于某些补品,则甚至会因体质状况或进补不当而产生副作用或反作用,即所谓“虚不受补”。
  由此可见,要做到名符其实的“进补”,很重要的一点,还在于改善和提高消化系统的功能。这就必须适当地锻炼身体,全面增强体质,逐步改善和提高消化系统及其他系统的功能,促进体内的新陈代谢。这些对于中年人身体健康的综合作用,以及提高服用营养品效果的作用,远远不是单纯地服用营养品和保健品所能代替得了的。正如我国汉代著名医学家华佗所指出的:“动则谷气易消,病不能生,譬如户枢,不朽是也”。说明运动形体,一方面能够流通气血,促进血液循环;另一方面还能强健脾胃,帮助消化吸收。也曾有医学家对人们提出忠告:“生命需要运动,只有配以必要的体育锻炼,营养补剂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当然,人在中年以后,由于新陈代谢功能逐渐减弱,排泄功能日益降低,废物停留体内,势必造成气血流行阻滞,影响身体健康。因此,促使机体气血流畅,消除代谢废物,使脏腑、气血恢复和维持正常的功能、保持动态平衡,对中年人来说,也是另外意义上的一种“进补”方法。研究长寿的专家发现,人体衰老的主要原因不是“虚”,而是气血失畅失衡、瘀血作祟的结果。中年人若能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在医生的指导下酌情合理地安排进补,科学选用一些补品或补药,并注意勤于锻炼,动静结合,就能达到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
  如何进补
  进补的种类大致可分为药补和食补两大类。细分的话,则有单味补药、补益方剂、补益中成药、单味食补、补粥、补酒、补益药膳等类别。
  单味补药系指单味补益类药物,如人参、鹿茸、冬虫夏草等,单独使用即有补益效用。
  补益方剂大都经过长期的临床应用,作用可靠,组方严谨,是药补的精华所在。如人参养荣汤、十全大补汤、生脉散等,适用于单一虚症或两种虚症同时存在者。补益方剂可随各人的具体情况对药物组成进行加减,一般须由医师诊断选方。此外,补益方剂需煎煮后服用。
  补益中成药是在补益方剂的基础上,将古今名方制成丸、片、散、膏、丹或糖浆冲剂,便于服用,作用较补益方剂稍缓而持久,如六味地黄丸、十全大补膏、黄芪生脉饮等。
  单味食补,补益作用较为明显而专一,且同时兼具药与食的两类作用,为大家所喜用,如鲫鱼、羊肉、鸡等。使用效果较为理想。
  补粥是以常见的补益食物或补药与米同煮而成,同样具有药食并用的优点。
  补酒是以补药用酒浸泡或酿制而成,对善酒者既能解其酒瘾,又起到补虚强身的功效和行气活血的作用。
  补益药膳是用补药与食物同时烹调,不但兼具药食功效,而且由于制作精美,色香味俱全,很受人们的欢迎。
  人到中年,气血失衡,脏腑渐衰。进补是调理人体脏腑、阴阳、气血等方面,使机体恢复平衡,正常运转。科学进补要辨证论治,对症进补。在进补的同时要加强消化功能,还要注意补品的剂型与用法。
  在春季,万物复苏,阳气生发,此时进补宜温,有利于扶助正气,但应随地域而异。诸如北方可服人参、当归、熟地等;南方可服沙参、玉竹、生地等。中医于药补的同时,也很强调食补,如食用燕麦、豆豉、橘、红枣、花生等,但不宜吃生冷黏杂之物,以免损伤脾胃。
  夏季酷暑逼人,人们常挥汗如雨,可选用一些性味微凉,具有益气生津、清暑解热、健脾养胃之品,如藿香、佩兰、西瓜、绿豆及荷叶粥、菊花晶等。
  也可按体质虚弱情况,如出现气短、疲惫等症候者,可选用人参、黄芪、党参与山药、白术、银耳等,但不宜用过于温热滋腻之品。
  人在秋季,往往口唇干燥,易伤津液,宜以滋阴润燥为主。如沙参、石斛、玉竹、百合等,并可食用蜂蜜、芝麻、枇杷、菠萝及乳制品等。但应少食辣椒、大蒜、大葱、生姜等辛燥之品。
  冬季,北方天寒地冻,宜用温补,如鹿茸、首乌、肉桂、龙眼肉等;南方干燥,宜用温润之品,如人参、熟地、菟丝子、桑寄生等。也可按不同的虚损情况选用阿胶、黄芪与枸杞子、冬虫夏草等补药。还可以热性食物治其寒,如羊肉、狗肉、甲鱼、乌龟与藕节、木耳等。补品中,黄芪为补气佳品,有强心、降血压、增强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但阴虚阳盛、胸膈气闷、肝气不和以及有高热、大渴便秘等实热症者忌服。
  应该指出,大凡健康者,可不必进补。中年人若盲目赶时髦进补,会导致机体的气血阴阳平衡失调,反而有害。而气血亏损,需要进补者,应向医生咨询,求得正确的指导,嗣后对症适量选用,方可扬长避短。
  进补时,若遇感冒发热、不思饮食、消化不良、呕吐泻痢等症时,应该暂停进补,待病愈后再服用。还应禁止烟酒与辛辣之品,以免影响效果。请记住以下“四忌”:
  一忌无虚滥补。中医进补的原则是虚者补之。无虚滥用补药,会导致阴阳失调,使脏腑正常的生理功能受到扰乱。补药绝非人人皆宜,因为补药也有各自的适应症,必须对症进补。否则会扰乱人体气血阴阳平衡,影响健康。比如,脾虚、消化功能不良的人,就不宜服用黏腻的补药,否则可能阻滞胃肠,引起腹部胀满、呃逆及便秘;体质阳亢者则不可服用大补之品;阴虚火旺者不宜温补;阳虚阴盛者不宜用养阴药。所以,进补之前,必须明辨虚实,以免遭受无虚滥补之殃。
  二忌虚不受补。所谓虚不受补是指虚弱病人服了补药后,病痛不减,反而加重或出现口干、舌焦、烦躁、夜不能寝、虚火上窜、消化不良、腹胀等一系列不良反应。其原因有两种,一是由于有些脾胃虚弱的病人,平时消化、吸收功能已不健全,而许多补药,特别是补血和补阴药(女口驴皮胶、熟地等),质地多较滋腻,不易被吸收,容易阻滞胃肠功能而出现脘腹胀满,食少纳呆等症状。再就是一些阴虚病人(如患了肺结核、肝炎等疾病之后),由于体内阴液素来不足,而许多补药,尤其是补气和补阳的药物(如人参、鹿茸等),多能使人体功能亢盛,更使原有的阴虚症状,如口干、烦躁、失眠、小便黄赤、大便秘结、鼻出血等加重。因此,进补时,应先辨明虚证的不同类型,再分别选用益气、助阳、滋阴、养血的不同补药。如阴虚病人不能盲目地用温热补品,而应以滋阴养阴为主。唯其如此,才能补而有益。同时,必须注意保护脾胃,防止发生虚不受补。
  三忌闭仃留寇。疾病的发生,是外邪侵入和正气不足所致。病邪犹如寇匪,常趁虚侵入人体,故有“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的说法。当病邪侵人人体时若先进行补虚,虚虽补了,却等于是关了门,将病邪留在了体内。中医认为,应当是先将病邪祛除,再考虑进补。若先行补虚而忽视了祛邪,往往会造成病邪迁延不除,因许多补药具有抗利尿、止泻、止汗等收敛作用,服后不利于病邪从大小便或汗孔排出。因此邪盛体虚时治疗首当祛邪,不可贸然进补。若必须进补,也应攻补同用,免犯闭门留寇之戒。
  四忌守药待康。一个人患了病后,要想尽快恢复健康,光靠服用补品补药,纯属消极手段。身体虚弱,有因先天不足,有因后天失养,而且以后天失养为多,如饮食失调、情志不遂、房劳过度等。因此,体虚者除进补之外,加强体育锻炼,注意饮食卫生,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精神状态,都十分重要。古人说:“善服药者,不若善保养者”,“药补不如食补”,这些养生之道是极有道理的。
  进补的误区
  误区之一:“病急乱投医”
  一些人身有小恙,就不分青红皂白地以身试药;有些人热衷于偏方、验方、秘方,轻信江湖郎中,而上了游医药贩的当。吃亏的人不在少数。买了假货,既对健康无益,甚至有害,又浪费了钱财。因此,对于自己不熟悉的补品和补药,切不可贸然在小商小贩处购买和服用。
  误区之二:盲目“随大流”
  时下有一种“全民补钙”的热潮,补钙真的适合所有人吗?这里要特别强调一点,对于骨质疏松症,单纯补钙作用不大。尤其是绝经妇女,如果过多补钙,反而会成倍增加髋关节的骨折发生率。因为摄人过多的钙会使骨骼再生的速度减慢,骨骼坚硬度降低而脆性增加。此外,过多补钙还会诱发动脉粥样硬化、消化及泌尿系统结石、老年性痴呆等疾患。再如,“脑白金”一度成了时髦的保健和馈赠佳品。“脑白金”是什么呢?它实际上是一个与名称毫不相关的物质,其主要成分是人脑中松果体分泌出来的一种激素——褪黑素(亦称“松果体素”)。它在两栖类动物中能使其皮肤褪色,但在哺乳类乃至于人类都已没有褪黑作用,却有抑制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和增进睡眠等作用。研究发现,人到中老年后,松果体退化明显,其褪黑素分泌量仅为青少年的30%或更少,睡眠也相应减少且易早醒,此时如给予适量褪黑素可以改善睡眠。但并不是像一些广告宣传的那样“除改善睡眠外还能增进食欲、增强体力、增进性功能,乃至可返老还童,永葆青春”。说褪黑素能增强性功能更是无稽之谈。
  误区之三:滥用名贵补药
  如人参是众所周知的名贵滋补药物,有大补元气的作用,因而很多人认为服用人参有益无害。其实,人参虽补,但多吃也是有毒的。有研究资料表明,过量服用人参,会引起胃脘胀满、食欲减退、失眠、易兴奋、眩晕、头痛、血压增高等。中医认为,凡肺气壅滞,胸闷憋气,表邪未解和实症热症,切忌用人参。若阴虚火旺者使用人参,常出现便秘、鼻衄;初感外邪而无虚症者服用人参,会使表邪久滞不去而加重病情。由此可见,人参不仅不可久食多服,也不能随便乱服。专家们认为,一般健康状况良好,又无虚症表现者,则无必要服用人参;需用人参者也应适量,切忌滥用,以免产生毒副作用。再如,鹿茸亦是一味名贵补药,但健康人服用后往往导致烦躁、情绪激动、夜寐失眠、口干舌燥、鼻腔出血等症状。这是因为鹿茸是壮阳补肾的补药,如肾阳不虚,服药后必然助阳气上亢,而出现上述症状。
  误区之四:高血压病人不能进补
  不少中年人血压值较高,患了高血压能否进补,是很多高血压患者十分关心的问题。按照祖国医学的观点,高血压可分为“阴虚阳亢”和“阴阳两虚”两个类型,是由于阴阳失调所引起的。根据“虚者补之”、“实者泻之”的原则,进行药补和食补,可以纠正阴阳盛衰,使之达到阴阳平衡的目的,能控制高血压。由于高血压病人的病情不同,故在进补时应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选用适当的方法进行药补和食补。如果是用脑过度,经常熬夜的高血压病人,属心火偏盛,可用安神补心丸、补心丹等。有些高血压病人经常头晕眼花,失眠心烦,口舌干燥,腰膝酸软等,是肝肾阴虚,肝阳上亢的病证,可常用枸杞子、桑寄生、阿胶、罗布麻、百合、麦冬、生地等滋阴凉血的药物,及芹菜、山药、木耳等食物进补。中成药可选用杞菊地黄丸、左归丸、首乌片等。对经常心悸、失眠、头晕、健忘、面色苍白、精神疲倦等心脾气血两亏的高血压患者,可服归脾汤(内含黄芪、党参、白术、当归、熟地、茯苓、远志、酸枣仁、木香、龙眼肉、生姜、大枣、甘草),这对伴有贫血的妇女更适宜。如果是妇女更年期出现烦躁、头晕、面部烘热、血压升高的阴虚火旺的病症时,可服用阿胶、黑芝麻、胡桃肉、沙参、麦冬、杜仲、葛根之类的中药,也可用豆浆、豆腐等豆制品及海参等食物。
  匹征歪强国圈
  人们平常吃的药酒,大部分是把药物浸泡在白酒或黄酒中制成的,如人参酒、龟令集酒和参杞酒等等。药酒是含有许多有效中药成分的酒,能长期保存而不会变质。使用药酒的目的,是使中药借用酒的辛温行散之性,以活络通经,起到防病治病、健身养生的作用。药酒在中医治病方面是被作为药来看待的,它不同于一般的酒,有一定疗程,病愈以后,一般不必再服用,使用剂量也较小,可根据病人对酒的耐受能力决定饮用量,一般每次服15~30ml。药酒中的酒精量不多,虽然许多资料认为酒中含有某些有害物质,但因量少,加之健康人的肝脏具有一定的解毒机能,对人体一般不会产生有害影响。
不少学者认为,少量饮酒可使人唾液、胃液分泌增多,能促进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因此,遵照医生嘱咐,饮用少量药酒,即使时间长一点也无妨。
  有人自制人参酒作为滋补酒饮用,只要得法和对症,也是可以的。其制法是:取人参10g,切成片或小块,放入1000g白酒中浸泡。一般浸泡4~5周即可饮用,每周宜振动搅拌1~2次。每次可饮10~15mL,每天2~3次。人参酒可补元气,温通血脉,适用于阳气衰弱及虚寒体质的慢性病患者。阴虚火旺、盗汗潮热者则不宜饮服。
  读者要问:本文开头所述的徐先生吃羊肉进补怎么会引起痛风呢?应该了解,痛风好发于中年人,有痛风者是不可盲目进补的,尤其是羊肉、牛肉、动物内脏及脑、花生等高嘌呤食物。痛风是体内嘌呤代谢紊乱所引起的一种代谢性疾病,其特点是高尿酸血症,主要病因是尿酸产生过多和尿酸排泄不畅。有痛风者正是由于体内嘌呤代谢障碍的原因而使尿酸生成过多,若再进食大量高嘌呤食物,可使血中尿酸明显升高,会引起尿酸盐沉积而导致关节部位的炎性反应,这就导致了痛风急性发作,出现关节部位红、肿、热、痛等症状。因此,有痛风的中年人切记:不可食用高嘌呤食物进补。
作者: 2010-3-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