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健康生活关爱老人

老人长寿的饮食秘诀

来源:食品科技网
摘要:今天是九月初九重阳节,又称老人节。老年人的饮食跟年轻人不一样,老人吃饭得有讲究,不仅仅是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更重要的是老人在一餐中,先吃什么,后吃什么,这些也会影响他们食欲的。五谷杂粮含各种营养,是人体必需的食物,每餐都应该适当摄入。...

点击显示 收起

    今天是九月初九重阳节,又称老人节。老年人的健康、养生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老年人的饮食跟年轻人不一样,老人吃饭得有讲究,不仅仅是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更重要的是老人在一餐中,先吃什么,后吃什么,这些也会影响他们食欲的。那么到底老年人应该如何正确选择吃饭的顺序呢?

   1.先吃点新鲜蔬菜或豆制品。比如清炒白菜、菠菜,凉拌黄瓜、豆腐丝等。这些菜比较清淡,吃后不会影响消化,反而由于清淡,更有了食欲。

  2.再吃一些味道稍重的炖菜和炒菜。比如说宫爆鸡丁、麻婆豆腐、鱼香肉丝等。由于开始吃得比较清淡,这时候吃点味重的东西,更能增加食欲。

  3.然后是主食。五谷杂粮含各种营养,是人体必需的食物,每餐都应该适当摄入。老年人不宜吃得过多,过多增加饱胀感,对肠胃不好。

  4.最后来点甜品(如甜汤、点心等)作为餐桌上的调剂。它们放在最后吃,一则可以起到爽口的作用,二则可以帮助开胃。但甜品也不宜吃得过多,适当几口就好了,一定要让胃留出一点“空间”来。以上吃饭顺序不仅能让老人们吃得多一点、吃得香一点,更能让我们的老年朋友们吃得健康。


    长寿老人的膳食各有特点,饮食习惯不同,但总括起来长寿老人的饮食特点有:

  1、膳食热能不高,有充足的优质蛋白质,动物脂肪少,无机盐、微量元素(包括维生素)充裕,满足人体需要。营养素的合理是因他们平衡膳食。老人们的膳食结构的特点是:多量的奶、适量的禽、鱼、瘦肉,少量的蛋、肝等。主食定量,有粗粮、杂粮。还有大量新鲜蔬菜、水果,此外还常吃一些坚果、菌藻类等。

  2、良好的饮食习惯,一日3-5餐有规律。按时定量进餐。饮食有节、食量得当,不过饥过饱,每餐七、八分饱,忌狼吞虎咽、暴饮暴食。不挑食、不偏食,都是少盐、少糖、少脂肪,多为清淡食物。

  老年人饮食宜掌握以下十个原则:

  蔬果宜鲜:新鲜、有色的蔬果类,富含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水果中还含有丰富的有机酸,有刺激食欲增加和维持体液酸碱平衡的作用。

  数量宜少:若要身体安,三分饥和寒。老人要吃多种食物,但每种食物数量不宜过多,每餐七八分饱。


  质量宜高:质量高不意味着价格高,如豆制品、蛋、奶等都是质量高的食品,老人应当经常食用。还要注意多吃鱼,少吃肉。糖的主要来源是主食和蔬果,尽量减少白糖、红糖、砂糖等精制糖的食用。

  食物宜杂:没有一种食物能包含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素,因此,每天都要吃谷类、蔬果、菌藻等多种食物,还要注意荤素搭配,粗细搭配,色泽搭配,口味搭配,干稀搭配。

  质地宜软:老人对食物的消化吸收不好,所以,饭菜质地以软烂为好,可采用蒸、煮、炖、烩等的烹调方法。选择的食物尽量避免纤维较粗、不宜咀嚼的食品,如肉类可多选择纤维短,肉质细嫩的鱼肉;牛奶、鸡蛋、豆制品都是最佳选择食物。

  饮食宜淡:菜品要清淡,口味忌重。建议每日食盐量不超过6克。建议老人一日的食物组成:谷类150-250克,鱼虾类及瘦肉100克,豆类及其制品50克,新鲜蔬菜300克左右,新鲜水果250克左右,牛奶250克,烹调用油30克,食盐6克,食糖25克,少饮酒,喝足够的水分。


  速度宜缓:细嚼慢咽有利于消化、吸收。尤其在吃鱼时更要注意。鱼肉由于肉质松软、细嫩,容易咀嚼、消化和吸收;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等优点,是老人的首选食品。但由于鱼刺的问题,限制了许多老人的食用。解决好这一问题,首先要选鱼刺较少的鱼类,吃鱼时,最好不要与米饭、馒头同时吃。

  饭菜宜香:老人食欲降低,在食品的制作方面要更加精心,注意色、香、味、形的调配。此外,优雅、安静、整洁的就餐环境;集体或结伴就餐的形式,都可提高老人的就餐兴趣。

  饮水宜多:老人对口渴的感觉不像年轻人那么敏感,因此,要自觉多喝水,可选择淡茶或白开水。千万不要等到口渴再喝,以免缺水。缺水会引起老人便秘和体内代谢失调。

  温度宜热:食物的最佳消化吸收过程是在接近体温的温度下进行的。老人对寒冷抵抗能力较差,一旦食用生、冷、硬的食品,就会影响到消化、吸收,甚至引起肠道疾病。因此,老人的食物以温热为主。


  3、精心调制、烹调,各种食物有粗有细,荤素搭配,饮食柔软易消化吸收。

  4、在各长寿之乡还有许多养生名言及有益民谣:如“早饭要好、午饭要饱、晚饭要少”,“多吃蔬菜少吃肉、粗米淡饭能长寿”,“夜饭少一口、能活99”。“鱼生火,肉生痰,青菜萝卜保平安”等。

 可以说,食物营养是防衰老、增强免疫力措施中最直接、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为了长辈们的健康长寿,晚辈们应该在老人餐桌上准备几样长寿菜:

  蘑菇豆腐

  原料:南豆腐,蘑菇,玉兰片。

  调料:盐,味精,葱,白糖,湿淀粉,麻油,高汤。

  做法:

  豆腐切成小方块,在开水锅中略煮,取出晾干水分。蘑菇、玉兰片水发,蘑菇去根,一切为三,玉兰片切成细丝。锅热放油,先下葱末炒,再下蘑菇、玉兰片丝、盐和高汤。

  开锅后下豆腐,再加味精、白糖,勾芡,淋麻油即成。


  鸡蛋炒豆腐

  原料:嫩豆腐,鸡蛋。

  调料:味精,盐,葱花,姜末。

  做法:

  将锅热加油少许,放入嫩豆腐和葱花、姜末,煸炒,加盐、味精。豆腐炒至微黄、干燥着色时,加入鸡蛋同炒。其他配料如榨菜、大头菜、冬菇、虾米、肉末、什锦酱菜、虾皮等均可任选一至两种,注意多加葱花、姜末,以助香味。

      苦瓜炒肉丝

  原料:苦瓜,肥瘦肉。

  调料:干辣椒,植物油,大蒜片,盐,鸡精。

  做法:

  苦瓜洗净,切开两瓣,去蒂去籽,切成细丝。肥瘦肉切成细丝。锅热下油,入肉丝,略炒至八成熟时加入蒜片、干辣椒,放苦瓜丝,加盐、味精,炒熟即可出锅。



  番茄肉末

  原料:番茄,火腿,冬菇,青豆,肉末。

  做法:

  番茄选色红坚实的,洗净后挖去蒂,再挖去籽,揩干水分。将肉末加盐、味精、搅匀,塞进番茄内抹平,上边铺摆不同颜色的原料如火腿末、冬菇、青豆等,摆成花朵状或古钱状。上笼蒸约10分钟即成。

     酱汁鲤鱼

  原料:活鲤鱼1条。

  调料:甜面酱,白糖,植物油,料酒,姜末。

  做法:

  鱼去鳞,去鳃,去内脏,洗净,直刀截成3分宽深到刺骨的横道。鱼在开水中汆一下捞出,使切口张开,除去腥味。锅内放底油,油热下甜面酱、料酒、白糖,浓缩收干后放500毫升开水。水烧开后放入鱼,用温火熬至汤汁转浓起泡,再旺火略烧即可。鱼装盘,汤汁烧至甚浓并能提丝后,淋少许明油后浇在鱼上,撒上姜末即成。


  红烧鳝鱼

  原料:鳝鱼,冬笋,带皮肥瘦肉,水香菇。

  调料:大蒜头,香菜,植物油,酱油,料酒,白糖,醋,味精,淀粉,鸡汤,葱,姜。

  做法:

  将杀好洗净的鳝鱼,切成5厘米长段。猪肉切成厚片,冬笋、香菇切片,大蒜去两头,葱、姜切段。鳝鱼用热油炸一下(约1分钟),倒出油。猪肉用开水烫一下。锅内加少量油煸葱、姜,后放入肉片一起煸炒,加鸡汤、调料、配料及鳝鱼。烧开后用微火煮,待八成熟时,将肉片、葱、姜段挑出不用。鳝鱼熟时用少许淀粉勾芡,装盘撒上香菜即成。

      蘑菇炖豆腐

  原料:嫩豆腐250克,鲜蘑菇100克。

  调料:酱油,味精,精盐,麻油。

  做法:

  嫩豆腐洗净,切小块。鲜蘑菇洗净,切片。把蘑菇和豆腐放入沙锅内,加精盐和清水,以浸没豆腐为宜,中火煮沸后,再小火炖约15分钟,加入酱油、味精,淋上麻油即可。


      海带烧排骨

  原料:排骨250克,海带结100克,白萝卜100克。

  调料:盐,酱油,生姜。

  做法:

  将排骨用沸水洗一遍,放入锅中,加水漫过排骨,烧开。将水倒掉或将浮沫去掉。海带结洗净,放温水中浸泡至软。白萝卜切成小块。锅内放清水和预煮过的排骨,大火烧开,小火煮1小时。加入海带煮约30分钟,加萝卜、姜片、盐和酱油,继续用小火炖熟即可。

  这一道菜也常被日本称为长寿菜,其特点是蛋白质丰富,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达到酸碱平衡,对健康有很大好处。

     冬菇炒豆苗

  原料:嫩豌豆苗、冬菇

  调料:白糖,盐,花生油,味精,高汤。

  做法:

  把鲜嫩豆苗洗净,摘成6厘米的菜段,控去水分。冬菇用凉水泡开,洗净,切丝。锅热后放花生油,油热时放入冬菇煸炒1分钟,盛出备用。锅热放油,油热后放入豌豆苗,快速煸炒10秒钟。随即加入冬菇、盐、白糖、味精等调味品,并加高汤翻炒。颠匀即出锅。


  另外一点值得注意的是,饱食容易导致老人老年痴呆,据医生介绍,老人进食过饱营养过剩后,大脑中被称为“纤维芽细胞生长因子”的物质会明显增加。如果长期饱食的话,则会引起脑动脉硬化,出现大脑早衰、智力减退等现象。往往人们在饱食之后就会有种想睡觉,或者特别困的感觉,主要原因是全身的能量集中在消化食物身上,而大脑也处在一个需要能量运转来维护的一种状况,当大脑没有能量运转时,其智力也会受到影响。

  专家提出,老年痴呆症与维生素B12和叶酸的缺乏有密切关系。饮食的调理可有助于防止老年痴呆,因为从食物中摄入B12和叶酸既有效且安全。富含B12的食物有:雏菊、香菇、大豆、鸡蛋、牛奶、动物肾脏以及各种发酵的豆制品等;叶酸丰富的食物是:绿叶蔬菜、柑橘、西红柿、菜花、西瓜、菌类、酵母、牛肉、肝脏和肾脏。经常、适量地摄入上述食物,对预防老年痴呆症有一定作用。


作者: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