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健康生活关爱老人

脑血管病重在预防

来源:中日友好医院
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条件和生活方式的明显改变,以及人口的老龄化趋势,脑血管病已成为危害我国中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据卫生部统计中心发布的人群监测资料显示,近年来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脑血管病在全死因顺位中都呈现明显前移的趋势。城市居民脑血管病死亡已上升至第一或第二位。农村地区......

点击显示 收起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条件和生活方式的明显改变,以及人口的老龄化趋势,脑血管病已成为危害我国中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据卫生部统计中心发布的人群监测资料显示,近年来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脑血管病在全死因顺位中都呈现明显前移的趋势。   城市居民脑血管病死亡已上升至第一或第二位;农村地区在20 世纪90 年代初脑血管病死亡列第三位,90 年代后期升至第二位。全国每年新发脑卒中约200万人,每年死于脑血管病约150万人。 脑血管病是致残率很高的疾病,在存活的脑血管病患者中约有四分之三不同程度地丧失了劳动能力,其中重度致残者约占40%,使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同时给家庭和社会也带来沉重的负担。由此可见,积极预防脑血管病的发生及降低发病后的致残率和致残程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未雨绸缪—认识并控制脑卒中危险因素 两千多年前,中国古代最早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就曾说,医术高者治病于病发之前。我国唐代名医人称“药王”的孙思邈也这样写道: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因此“治未病”是医生的最高境界。卫生部部长陈竺也提出,中国在医学领域应该注重预防,这样投入少而见效明显,13亿人的健康,不可能光靠看病吃药解决,加强预防是根本。   我们不难看出,医生和患者对待疾病都应该具有“未雨绸缪”的意识,特别对于脑卒中这一危害性极大的疾病,弘扬“上医治未病,疾病重在防”显得尤为重要。 针对脑卒中采取的干预措施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针对高危人群,另一种是针对全社区人群进行干预。芬兰的北卡勒里亚研究和美国的斯坦佛5城市研究属于后一种干预模式。结果显示,接受干预的社区居民通过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及有目的地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脑卒中危险因素后,脑卒中的发病率明显下降。我国进行的“北京、上海、长沙三城市社区人群预防脑卒中”的研究,亦说明了进行脑血管病的预防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当时在这3个脑卒中高发城市对约30万人群开展社区综合性预防,其中半数设为对照人群,在干预社区采用了高危人群与全人群干预并用的策略,一方面针对全人群开展经常性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使人们普遍提高对心脑血管病的认识,增长防病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利用基层医院保健科的医务人员筛查35岁以上人群中的高血压患者和糖尿病患者,并对所有患者进行分级管理和治疗随访。结果显示,开展干预9年来干预社区脑卒中发病率男性下降51.5%、女性下降52.7%。从上面实例我们可以看出,脑卒中虽然危害性极大,但通过积极预防,其发病风险可以大大下降,通过治未病以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理想境界是完全可行的。 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分为可干预与不可干预两种。年龄和性别是两个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脑卒中的危险性持续增加,从总体看卒中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另外,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还有种族和家族遗传性。   可干预的一些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吸烟、酗酒、血脂异常、颈动脉狭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代谢综合征、血液高凝状态以及缺乏体育活动、饮食营养不合理和口服避孕药等。下面主要介绍一些可干预的危险因素。   1 高血压 几乎所有研究均证实,高血压是脑出血和脑梗塞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国内有研究显示,在控制了其他危险因素后,收缩压每升高10毫米汞柱,脑卒中发病的相对危险增加49%;舒张压每增加5毫米汞柱,脑卒中发病的相对危险增加46%。在脑血管病的预防中,如抓好高血压的防治,脑卒中发病率即可降低40%~50%。目前我国的现状是,对血压的自我知晓率低,患者的合理服药率低,血压控制达标率低。我们在接诊患者时,经常遇到一些高血压患者到门诊就医的当天,停服日常的降压药,其理由是看一下通过前期服用降压药后是否血压已经正常了,不需要服药了,这说明很多高血压患者还没有真正认识高血压病,不知道高血压是需要长期服药控制的。另外就是很多高血压就诊者,并不了解自己服药后血压的变化,仅是到医院就诊时测量血压,不能坚持自我监测血压。   2 糖尿病 糖尿病是脑血管病重要的危险因素。1999 年国内有研究报道,糖尿病使脑卒中的患病危险增加2.6 倍,其中缺血性卒中的危险比对照组增加3.6 倍。   3 心脏病 各种类型的心脏病都与脑卒中密切相关。有心脏病的人发生脑卒中的危险要比无心脏病者高2 倍以上。心房纤颤是脑卒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危险因素。循证医学研究资料已经确定,对其进行有效的治疗可以预防卒中的发生。其他类型心脏病包括扩张型心肌病、瓣膜性心脏病(如二尖瓣脱垂、心内膜炎和人工瓣膜)、先天性心脏病(如卵圆孔未闭、房间隔缺损、房间隔动脉瘤)等也会对血栓栓塞性卒中增加一定的危险。   4 血脂异常 大量研究已经证实,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与心脑血管病有密切关系。近期国内外有不少研究表明,在医生指导下应用他汀类等降脂药物,可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5 吸烟 吸烟是一个公认的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可加速动脉硬化、升高纤维蛋白原水平、促使血小板聚集、降低高密度脂蛋白水平等,从而导致脑卒中的发病风险增加。大量研究结果证实,吸烟者发生缺血性卒中的相对危险度为2.5~5.6。 长期被动吸烟也可增加脑卒中的危险。有些报道显示,暴露于吸烟环境者其冠状动脉事件发生的危险由20%升高到70%。动脉硬化既可导致脑卒中也可导致冠心病,因此有理由相信被动吸烟也是造成卒中的原因之一。研究发现,长期被动吸烟者脑卒中的发病危险比不暴露于吸烟环境者增加1.82倍。   6 饮酒 据有关研究显示,酒精摄入量对于出血性卒中有直接的剂量相关性,但对于缺血性卒中的相关性目前尚有争议。长期大量饮酒和急性酒精中毒是导致中青年人脑梗塞的危险因素。同样在老年人中大量饮酒也是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酒精可能通过多种机制导致卒中增加,包括升高血压、导致高凝状态、心律失常、降低脑血流量等。   7 颈动脉狭窄 国外一些研究发现,65 岁以上人群中有7%~10%的男性和5%~7%的女性颈动脉狭窄大于50%。有报道显示,狭窄程度为60%~99%的人群中卒中年发病率为3.2%(经5年以上观察)。   8 肥胖 已有不少研究表明,肥胖人群易患心脑血管病。这与肥胖导致高血压、高脂血症、高血糖是分不开的。研究显示,超过标准体重20%以上的肥胖者患高血压、糖尿病或冠心病的危险性明显增加;肥胖者缺血性卒中发病的相对危险度为2.2。   9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的血浆浓度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美国研究表明,高同型半胱氨酸可增加脑卒中的发生。   10 缺乏体育活动 规律的体育锻炼对减少心脑血管病大有益处。研究证明,适当的体育活动可以改善心脏功能、增加脑血流量、改善微循环,也可通过降低血压、控制血糖水平等卒中主要危险因素,起到保护性效应。  11 饮食营养不合理 有研究提示,每天吃较多水果和蔬菜的人卒中相对危险度下降。每天增加1份(或1盘)水果和蔬菜可以使卒中的危险性降低6%。 亡羊补牢—接受医生建议,预防再次复发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患者发生脑卒中后,预防再次复发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应该积极地进行康复训练。家属和社会对患者给予关心,帮助患者回归社会;患者除了要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及控制危险因素外,还要在医生指导下规律使用预防药物,如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降脂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亦具有重要的意义。真正做到选择有效的药物,达到有效的剂量,以产生真正有效预防复发的效果。

 

作者: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