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健康生活养生保健保健常识

专家教您如何预防胆结石

来源:健康时报
摘要:预防胆结石的“四件事”吃:有许多人,吃完饭就躺在沙发上边看电视边吃零食,其中以薯片为主,他们被称为“沙发土豆”。“沙发土豆”本身运动和体力劳动就非常少,很容易使胆囊的收缩力逐渐下降,而在蜷曲体位时,腹腔内压增大,胃肠道蠕动受限,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和胆汁排泄,妨碍胆汁酸的重吸收,使胆......

点击显示 收起

     预防胆结石的“四件事”

     吃:有许多人,吃完饭就躺在沙发上边看电视边吃零食,其中以薯片为主,他们被称为“沙发土豆”。“沙发土豆”本身运动和体力劳动就非常少,很容易使胆囊的收缩力逐渐下降,而在蜷曲体位时,腹腔内压增大,胃肠道蠕动受限,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和胆汁排泄,妨碍胆汁酸的重吸收,使胆汁中胆固醇与胆汁酸比例失调,胆固醇易沉积下来形成结石。

  喝:睡前喝杯牛奶,可以有效地防止胆结石形成。因为牛奶具有刺激胆囊排空的作用,这样经过一夜,胆汁就不会在胆囊内淤积、浓缩,从而避免了胆囊内小晶体的形成,可以预防胆结石的发生。

  拉:解手后,注意观察粪便。如果排出物呈灰白色,较松散,就要意识到这可能是胆道出了问题,影响了胆汁的正常分泌,使它不能通过胆道进入肠腔将粪便染黄。有胆结石、胆道感染以及其他胆道疾病的老年人,建议每天都要观察粪便的变化。

  撒:多喝水可以促进排尿畅通,稀释尿液成分,就减少了得胆结石的危险。需要注意的是,最好喝白开水,少喝含糖的饮料,含糖的饮料会让血脂增高,会产生胆固醇类结石。

    不吃早餐让胆结石“年轻化”

    海军总医院肝胆外科主任邱宝安提示说,本来多发于中老年人的胆结石,现在在年轻人中的发病率却越来越高,其主要原因是不吃早餐和高脂饮食引起的。

  不吃早餐会使胆汁在胆囊中存留时间过长,容易使胆汁析出形成结石。这个道理就好比流水不腐一样。河流不容易发生淤堵,而湖泊就容易存积淤泥。早餐是一定不能省略的,如果时间很紧张,哪怕喝一杯牛奶,吃几片饼干,也能促使胆囊收缩,使胆汁排出一些,不容易形成结石。此外,经常性的高脂饮食,会使胆汁中胆固醇含量增高,容易使胆固醇沉积下来形成结石。

  一般的原则是:胆囊结石患者只要出现过胆绞痛,发生了胆囊炎,都应该到医院由医生决定是否做胆囊摘除手术。而对于无症状的胆囊结石患者,出现以下情况的,也要及时进行手术治疗:伴有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糖尿病者;结石大于2厘米,伴有胆囊壁增厚者,这种情况可能摩擦胆囊壁,容易因刺激形成癌变;长期在外,医疗保健条件不好,一旦出现意外容易引发危险;伴有胆心综合征者。其他情况,虽然暂时不用手术,但是也应经常去医院复查,以免病情变化。主刀医生也是“没胆”之人 有些胆结石患者害怕“没胆”会影响以后的生活质量,迟迟不肯接受摘胆手术,“没胆”真的很可怕吗?采访中,周正福主任笑着告诉记者:“我就是个‘没胆’人,现在生活很正常啊。”

  今年54岁的周主任,10年前体检时发现胆囊后壁上有一个光点,当时怀疑是胆结石,但不能确定。身为医生,当然首先得对自己的身体负责,于是他此后每隔3个月复查一次B超,几年检查做下来,确定是胆结石无疑,而且发现结石在逐渐长大,前两年长到了1.0厘米,这时开始出现症状了。由于结石发生嵌顿,出现的胆绞痛让周主任痛得死去活来。于是他接受了胆囊切除手术,成为了“没胆”人。

  “别把没有胆囊想得那么严重。”周主任说:“人的胆囊就像一个水库一样,主要起浓缩和贮存胆汁的功能。胆囊固然有其作用,但发生病变的胆囊,很多已经失去功能了,如果不及时‘处理’掉,不仅没什么用处,还像在体内埋了一个‘定时炸弹’一样,随时可能引发各种危险。而且人体有很强的代偿能力,胆管可以代替胆囊的功能。切除胆囊后,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是不会影响身体健康和消化吸收功能的。”

  周主任总结自己得胆囊结石的原因,也是生活方式惹的祸。做医生,尤其是做外科医生的,生活一般都没有规律,有时一个手术需要做好几个小时,根本顾不上吃饭、喝水,再加上他以前喜欢喝酒,下酒菜大多是大鱼大肉这样的高脂肪菜肴,这些都为胆结石的产生埋下了隐患。

[上一页] [1] [2]

作者: 2008-3-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