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健康生活养生保健四季保健冬季生活

漫话冬令养生

来源:health.rednet.com.cn
摘要:为何冬令适宜进补养生。带着以上问题,记者日前专访了江苏省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江苏省养生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魏睦新教授。冬令养生的需要人群可归纳为:健康人的防病、亚健康状态人的体质调节、病人的辅助治疗、大病重病和手术后的康复。总之,几乎所有想提高生存质量的人,都可以利用冬令的有利时机,给机体这部......

点击显示 收起

  冬天来了,又到了传统进补的季节。为何冬令适宜进补养生?如何判断自己应该补什么?怎样进行调补?带着以上问题,记者日前专访了江苏省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江苏省养生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魏睦新教授。

  魏睦新说,进入冬季,天气寒冷,人体的消化功能增强,吸收活动旺盛,在这个时期进补,可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储存于体内,滋补五脏,营养机体,强健体质,预防和治疗慢性疾病。冬令养生的需要人群可归纳为:健康人的防病、亚健康状态人的体质调节、病人的辅助治疗、大病重病和手术后的康复。总之,几乎所有想提高生存质量的人,都可以利用冬令的有利时机,给机体这部“马达”做做“年检”,加加油,让它来年转得更欢些。

  要度身定做

  进补的方式有很多,最重要的是要度身定做。切不可盲目跟着广告走。由于中医养生的主要对象是患病的人,而不仅仅是所患的疾病,即使同一疾病,因人而异,证也可能不同。同一疾病的不同发展阶段也可表现出不同的证,故冬令养生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必须对证下药才能达到健康养生的目的。

  魏睦新说,学会虚证的自我判别,于进补是非常重要的。他将体虚归纳为以下4类:

  气虚证临床表现为气短懒言,神疲乏力,自汗,倦怠等一组症状,活动时诸证加重,舌淡,脉虚。常用药有人参、黄芪、白术、山药、甘草。人参包括西洋参、白参、野山参、红参等。气虚而稍偏热的,如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性肝炎、更年期综合征者服用西洋参为宜;单纯气虚者可服用白参;气虚较严重者可服用野山参;气虚偏寒者应用红参。

  血虚证临床表现为面色淡白或萎黄,唇舌爪甲色淡,头晕眼花,心悸多梦,手足发麻,妇女经量少,色淡,甚则闭经,脉细。常用药有当归、熟地、白芍、阿胶。阿胶又叫“驴皮胶”,被称为“补血圣药”,性味甘平,具有补血止血、滋阴润肺等功能。

  阴虚证是血虚的进一步发展。主要表现为两颧红赤,形体消瘦,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咽干口燥,舌红少苔,脉细数。常用药有沙参、麦冬、石斛、枸杞子、鳖甲等,食品中的海参也不错。冬虫夏草每天用到3克以上也有一定疗效,但价格高出一般药物上千倍,不必狂热迷信。

  阳虚证除了气虚之外,还有畏寒肢冷,神疲乏力,气短,口淡不渴或喜热饮,尿清便溏或尿少水肿,面白,舌质淡胖,脉沉迟无力等证。常用药有鹿茸、淫羊藿、蛤蚧、核桃仁,杜仲等。鹿茸的壮阳功能较强,可磨粉罐装胶囊服用,一天1克,或浸酒后服用。但内火患者不可服用,否则会出现烦热不安等不良反应

  宜用膏滋方

  冬令进补的给药渠道非常多,常见的有泡茶饮用、每天煎汤服用、药膳食品烹调、浸酒日常饮用、煎熬膏滋等。其中膏滋被誉为个性化的成药,可全面调理内脏,用药全面,补而不腻,口感好,服用和携带方便。膏方的选择同样应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而定。膏方空腹服用较佳,但如消化功能不佳者也可饭后服用。每日可服1~2次,每次1~2匙,用开水冲溶后服用,应服用2~3个月。服用膏滋药前如有胃呆、腹胀等不适,可先开几帖加强消化的“低补方”,使胃肠功能康复后再开始服用。在服用膏方期间,如遇到感冒发热、腹泻等急性病时应暂停。

  应注意生活调理

  重视饮食调理中医素有“药食同源”之说。老年人在冬季要多吃些瘦肉、禽蛋、鱼类、豆类等含高蛋白质的食品,多食用牛、羊、狗肉等温热食物和含多种维生素的新鲜蔬菜、水果等。以上食物可滋润脏器,增进食欲,祛寒保暖,还可防止皮肤干燥。冬季煲汤炖汤以鱼、鸡、老鸭、鸽、鳖为好,如果放入一些参、黄芪、枸杞之类,就升格为药膳了,其性温和,尤其适合老中青全家进补。如遇寒性体质,应吃一些温阳的食物,如羊肉、鸡、虾、海鱼、韭菜、海参、核桃仁、黑木耳、黑芝麻等。如遇热体质,可以有目的地吃些凉性食物如瘦猪肉、山药、白果、蜂蜜、莲子、白萝卜等。

  讲究心理卫生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恶化与人的心理状态息息相关。尤其是老年人应避免忧伤、焦虑、紧张等不良因素刺激,保持乐观情绪。

  坚持每天锻炼锻炼的项目、强度可因人而异,循序渐进,尽量多进行一些全身性的运动,如打太极拳、慢跑、做操等。

  注意保暖寒潮袭来时,高血压、中风的发病率增高,心血管病人容易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及心衰。严寒还是伤风感冒、支气管炎、肺心病、肺气肿、哮喘病的重要诱因。因此,衣着要松软、轻便、贴身、保暖,尤其是老年人。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不可终日门窗紧闭,在控制室内温度的同时,应注意室内空气流通和温度调节,天气晴朗时要打开门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阳光充足。


(稿源:人民网)
(作者:佚名)
(编辑:周周)

作者: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