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健康生活养生保健四季保健夏季防病

夏至是防治冬病的好时节 教你五大养生招

来源:食品科技网
摘要:夏至对应乾卦,六爻皆阳,天地间的阳气达到极致,进入盛夏,在此以后,阳将渐消而阴逐渐增长。夏至日当天白昼最长,黑夜最短。这一时节的养生保健,一方面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另一方面,夏季也是所谓“阴阳争死生分”的时节,因为此前是阳长阴消,此后则转为阳消阴长,此时盛阳覆于阴上,阴始生于其......

点击显示 收起

   夏至对应乾卦,六爻皆阳,天地间的阳气达到极致,进入盛夏,在此以后,阳将渐消而阴逐渐增长。夏至日当天白昼最长,黑夜最短。这一时节的养生保健,一方面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另一方面,夏季也是所谓“阴阳争死生分”的时节,因为此前是阳长阴消,此后则转为阳消阴长,此时盛阳覆于阴上,阴始生于其下,喜阴的生物开始滋生而喜阳的生物开始死去(如夏枯草),阴阳交错,人易生病。

  嵇康《养生论》中说“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意为我们应当使心神安静,不可让外界的燥热扰乱心神。此节应晚睡早起,利用午休来蓄养氧气,及时补充水分,忌冷水冲头、淋浴,饮食以清淡为宜,多食杂粮以寒其体,冷食瓜果当适可而止。

    夏至是防治冬病好时节。如何防治冬病呢?


  今日夏至。夏至虽然热,但里面却有湿的气候特征。离卦认为,离上下为两阳爻,中间是一阴爻,象征阳中有阴,暑必挟湿之象。所以夏至虽然天之阳达到最盛,但是在地则有暑湿。夏至是防治冬病好时节,下面为您归纳了防治冬病的养生妙招,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夏天越热,空气中湿度越大的时候,人也就越感觉头昏脑涨、胸闷困倦,没有精神头,这就是暑湿伤人的现象。因此,人们夏天要注意防湿防暑。另外,专家指出,夏至是防治冬病的好时节,因此人们还要做好防预防措施。下面教您如何防治冬病。


  1.夜来虽热穿衣卧

  人觉得热了的时候无非就是这么几种办法:一是脱衣服,二是找个阴凉点儿的地方避暑,三是开个电扇空调之类的吹吹风,再有就是吃点冷饮之类的。但这些方法虽然都有效果,但都有各自的害处。人的汗毛没有保暖的作用,所以靠加减衣服来适应温度的变化。动物不能褪毛,但人却可以脱衣服。有些男性盛夏时即使在外面也裸露上身,这不但不雅,还容易生出许多病来。不要说在外面,其实为了健康,在家的时候也不要把前胸后背赤裸出来,尤其是夜晚的时候,最忌赤身在开风扇或空调的房间里睡觉。


  2.风邪伤人要谨防

  一年四季都有风邪伤人。《黄帝内经》中就有八风之说,其中风从南方来的,叫做大弱风。它内可侵入心脏,外可侵入血脉,被它伤害有犯热性病的症状。古人避风犹恐不及,现代人睡觉时就更不能袒胸冒风而睡了。受热张开的毛孔很容易窜入风邪。风跟别的病邪还不同,风入人体后,很难疏泄掉,既不能通过大小便排出体外,又不能自己再从毛孔窜出去。风性善行而数变,内可入脏腑经脉,外可停滞在皮肤之间。夏季之风易为心风,如果受到这种风邪的侵扰会有多汗、恶风、内热不通、大喜大怒、面赤舌红、疼痛不安等症状。在夏天的时候可要特别留神。


  3.绿豆胜冰消暑烦

  为了消暑,除了物理的方法还有别的解内热的方法吗?民间的往往是最智慧的。中国人在夏天的时候喜欢喝传承了成百上千年的绿豆粥,那就是一剂消暑的好方。


  绿豆性甘寒,能入心经和胃经。夏天体热小便黄赤的时候喝起来效果最好。很多人不知道煮绿豆的时候要不要把豆衣去掉。其实绿豆衣也是一味中药,药效跟绿豆一样,只是稍弱而已。所以作为一般清热消暑之品的话,不用特意将豆衣去掉。喜欢吃甜的人还可以加些蜂蜜,对热毒的痈肿也有很好的效果。但绿豆毕竟是寒性的,体质虚弱的人不宜多食。久服会把体内的虚寒坐实,这样以后就更不容易调理了。


  4.有言宣泄多倾吐

  夏至的火已经盛大,就像山火一样,当还只是星星之火时,还有可能扑灭,但如果已经成燎原之势,就很难扑灭了。这时我们的方法就是宣泄。我们可以适量地把心中的火气释放出来,让内外的阳气能够交通。


  跟家里人,跟亲戚朋友多聊聊天。做一些运动也可以把身体中过剩的能量释放出去。大家一起吃饭时尽量不要吃上火的东西,像羊肉、狗肉这样的食物就要少吃了。如果家里有老人的话这时还要注意家里要保持通风,这种天气很容易酝酿心火,再没有适当的自然风能促使空气流动的话,就会使老人感到心里烦热、憋闷。


  5.心脑不禁大喜悲

  夏季是心脏病、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等的高发季节,人的情绪波动大的话我们的血管可是受不了的。所以夏天更要注意,不要大喜过望,也不要大悲伤心,要保养好我们的心气。


  另外,阳,在天为日,在地为火。夏至时天之阳就已经到达顶点了,这时人的精神活动受到阳气的鼓动,所以人容易烦躁,容易发火。在春天的时候我们让大家调养情志时尽量平和,但夏天时就不能只靠平和来压抑心火了,要有言就讲,切勿大喜大悲。


作者: 2012-6-2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