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健康生活养生保健四季保健夏季生活

处暑时节睡好子午觉 天气转凉预防受寒

来源:星辰在线-长沙晚报
摘要:今日处暑。处暑是一年24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在每年阳历8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50度时开始,是暑气结束的时节。俗话说:“过了处暑节,夜凉白天热”。处暑期间昼夜温差大,降水少,空气湿度低。...

点击显示 收起

  今日处暑。处暑是一年24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在每年阳历8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50度时开始,是暑气结束的时节。

  俗话说:“过了处暑节,夜凉白天热”。处暑期间昼夜温差大,降水少,空气湿度低。正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但天气还未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秋凉,此时晴天下午的炎热亦不亚于暑夏之季,这也就是人们常讲的“秋老虎,毒如虎”的说法。这也提醒人们,秋天还会有热天气的时候,也可将此视为夏天的回光返照。因此,处暑养生显得尤为重要。       

  要睡好子午觉

  要保证睡眠时间。睡眠具有消除疲劳、保护大脑、增强免疫、促进发育和利于美容等作用。特别是老年朋友,随着年龄的增加,气血阴阳俱亏,会出现昼不精、夜不瞑的少寐现象。古代养生家说 “少寐乃老人之大患”,宜“遇有睡意则就枕”。古人在睡眠养生法中还强调了子午觉的重要性(即每天于子时处于熟睡状态,午时静卧或小憩)。子午之时刚好是阴阳交接之时,这时人体阴阳盛极而衰,致使气血产生失衡现象,所以必须静卧以对。现代研究认为夜间零时至次日凌晨 4时,体内各器官的功能都降至最低点;中午12时至13时,是人体交感神经最疲劳的时间,这两个时段最好能进入睡眠。另有统计表明,老年人睡子午觉可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因此,子午觉既有防病保健的意义,又符合养生道理。

    预防肚脐和脚受寒

  白天只要室温不高不宜开空调,可开窗使空气流动,让秋杀之气荡涤暑期热潮留在房内的湿浊之气。室内空调的使用要得当,建议室内外温差保持在5℃ 左右,避免着凉感冒,还应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避免将家中门窗紧闭,导致室内空气混浊、潮热。有慢性病不敢使用空调的老人,要物理降温,如电扇前放盆水,常用水擦洗身体。老年人出汗多,更易发热,要注意个人及环境卫生,应勤洗澡、换衣服。消暑时别太贪凉,预防双脚和肚脐受寒,预防阴暑的发生。

  忌情绪大起大落

  处暑时节“宜安静性情”,时至处暑,秋意越来越明显,自然逐渐出现一片肃杀的景象,此时人们容易产生悲伤的情绪,不利于人体健康,因此,在精神调养上,处暑时节要注重收敛神气,使神志安宁,使情绪安静,切忌情绪大起大落,平常可听音乐、练习书法、钓鱼等活动。  避免中午室外运动

  运动以“不累”为标准。早晚可去室外散步,适量做些运动,如快走、打太极拳、爬山等既可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又可使老年人一天保持良好的精气神。但中午气温偏高,应尽量避免室外活动,特别是患有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的老年人,室外炎热的天气,会增加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率。  宜多食咸味食物

  处暑节气肝心少气,肺脏独旺,饮食上宜增咸减辛,助气补筋,以养脾胃。饮食上宜多食咸味食物,如可多食荸荠、沙葛、粉葛等,少食辛味食物如姜、葱、蒜、韭菜、八角、茴香等。还可多食新鲜果蔬(如黄瓜、西红柿、冬瓜、百合、白萝卜、胡萝卜及梨、苹果、葡萄、荸荠、甘蔗、柑橘、香蕉、柿子、菠萝、罗汉果、大枣等)、多食银耳、百合、莲子、蜂蜜、黄鱼、干贝、海带、海蜇、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类及奶类等清润食品以防秋燥,顺应肺脏的清肃之性。每日最好饮水或豆汤1000ml以上,不要急着贴秋膘,可结合药膳进行调理。

作者: 2010-8-2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