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健康生活心理健康心理调节

让孩子理解死亡可降低心理伤害

来源:www.medcyber.com
摘要:2008年05月27日新华网新华网长沙5月22日专电(岳霞、徐双)此次汶川地震中,很多孩子的悲惨遭遇让我们潸然泪下。一些年幼的孩子,在还不理解死亡的童话阶段里,父母双亡,让孩子因缺乏安全感产生恐惧情绪,甚至产生自闭倾向......

点击显示 收起

2008年05月27日 新华网 新华网长沙5月22日专电(岳霞、徐双)此次汶川地震中,很多孩子的悲惨遭遇让我们潸然泪下。一些年幼的孩子,在还不理解死亡的童话阶段里,父母双亡,让孩子因缺乏安全感产生恐惧情绪,甚至产生自闭倾向。

“你爸爸出差去了。你要是表现好,他就会回来看你的。”张女士回忆起丈夫死亡时她跟3岁女儿说的
这句话时,一直很后悔。张女士跟记者说,她当时是为了保护孩子,想等她能理解父亲死了这件事时再跟孩子说。沉浸在悲伤中的母亲一直忽略了孩子听到这句话的反应,直到有一天,母亲自己从悲伤中走出,却发现原本活泼外向的孩子异常听话和安静,最后甚至出现抑郁倾向。经心理专家引导,孩子说出了自己的担心:原来她以为爸爸老不回来,妈妈这么伤心,都是因为自己不听话。只要她听话,爸爸就肯定会回来。

在这次汶川地震中,也许很多儿童和青少年目前并没有受到什么大的身体伤害,但如果不及时进行调整和干预,他们今后很可能会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有些人甚至始终无法完全摆脱地震所造成的心理阴影。因此,如何帮助这些孩子理解“死亡”,也成了心理危机干预的重点。

建议一:合理解释死亡的含义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心理卫生研究所苏林雁教授表示,对突发的灾难,我们可以诚实、直接地回答孩子的问题,不要隐瞒或欺骗孩子,不需要告诉会让孩子恐惧的细节,但在告诉真相时,要学会选择恰当的时机和遵循孩子年龄规律。

3岁至5岁的孩子对死亡很好奇,对于孩子提出的“死亡问题”,专家建议,最好的办法是只回答孩子的提问,尽量让你的回答简洁明了。你可以说:“就像自然界中,树叶由绿变黄再凋零一样,当人的心脏停止跳动的时候,他就死了,他的身体就停止一切活动了。他不会再移动,不会再有感觉,不会感觉到饥饿、炎热和寒冷;他不会再走路、呼吸、说话和吃东西了。”低龄的孩子只能从表象上掌握这些概念,如果你用一些委婉的说法,比如说“我们失去了奶奶”,他会愈加糊涂你到底说的是什么。同时你还要避免把死亡和睡着作对比,这样孩子会有睡前恐惧。

建议二:给孩子安全感

在这次灾后儿童心理危机干预中,最重要的就是创造良好的环境,帮孩子重建信任感和安全感。比如在灾区,志愿者花时间陪伴儿童,让他们知道有人关心帮助他们。尽快恢复日常的生活,尽量遵循孩子平日的生活规律,如按时就寝,安排每日游戏时间,认真听取孩子的诉说,倾听他们有关噩梦的描述,理解儿童的恐惧,并引导他们看到事情积极的方面。这些措施都非常有效,笑容也逐渐回到灾区孩子的脸上。

网友“风在风里飘”说,他的孩子才3岁半,看了这次地震图片后,问他:“爸爸妈妈也会死吗?”他无言以对。专家表示,听到死亡的讯息时,孩子心里最恐惧的事情是有一天爸爸或妈妈也会死去,所以你可以告诉他:“爸爸妈妈还不会,我们要看着你长大,我们还会在一起待很长很长时间。”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

建议三:让孩子充分表达情绪

很多在地震中失去亲人的孩子“表情木讷”,不与人沟通。在心理危机干预中,由于人员不足和救援难度问题,常常出现一些非心理专业的人士进行心理危机干预,他们处理这些问题往往会采取隐瞒真相的方法,用善意的谎言去安慰,这是不利于心灵康复的。

专家表示“不要害怕孩子忧伤”,忧伤是一个过程,孩子将从中体验一个非常复杂的情绪过程,从难过,到愤怒,再到恐惧,只有经过这样的过程,孩子内心的忧伤情绪才能得到减缓。看到孩子难过或痛苦的时候,应给孩子一段时间去释放情绪,千万不要压抑他内心的悲伤情绪,别用“你已经是大孩子了”等话语去制止他。除此以外,我们还可以培养孩子练习自言自语,说自我鼓励的话语,让他们为自己找个心灵的出口

可以跟孩子一起分享与已逝亲人在一起时的美好回忆。研究发现,如果能让孩子充分表达出怀念,能够更快地使孩子伤痛的心灵恢复平静,帮助孩子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和孩子谈起逝去的人时,父母或者志愿者首先要做到以平静的心态去看待,不要在孩子面前过于悲伤,而应该尽量回忆一些美好的事情,让孩子觉得离去的人仍然在为他带来美好的感受。

作者: 2008-5-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