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健康生活心理健康心理调节

健康心理的培养与保持

来源:东方食疗保健
摘要:那么,如何才能获得并保持心理健康呢。反之,一旦陷入错误的人生观和道德观的迷途,就会感到精神空虚,并失去驾驭自己的能力。而每一个思想方法不正确,处处只为自己着想的人,即使是遇到微不足道的事情,也会走极端,使小心眼,终日耿耿于怀,患得患失,自寻烦恼,使自己经常处于无穷无尽的心理矛盾之中。所以,正确的思......

点击显示 收起

  人的健康除了生理健康之外,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心理健康。那么,如何才能获得并保持心理健康呢?

  首先,应该多学习些基本的哲学理论和道德理论。树立正确人生观和远大的理想。只有在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的指导下,才能成为一个高尚的人,并真正认识到人生的价值,体会到人生的快乐。反之,一旦陷入错误的人生观和道德观的迷途,就会感到精神空虚,并失去驾驭自己的能力。

  欲话说:“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一个高尚的人不论遇到多难的事情,都能用辩证的方法去认识它,处理它,这种人永远是心胸开阔,知足常乐。而每一个思想方法不正确,处处只为自己着想的人,即使是遇到微不足道的事情,也会走极端,使小心眼,终日耿耿于怀,患得患失,自寻烦恼,使自己经常处于无穷无尽的心理矛盾之中。所以,正确的思想方法和道德观是健康心理的基本要素。

  其次,要科学地、客观地、勇敢地面对现实,适应现实。因为现实生活不都是花团锦簇、五彩斑谰的,而常常充满着大大小小的矛盾冲突。人生的道路也不是宽阔平坦的,而常常出现崎岖与曲折。当遇到挫折时,应该是不悲观、不失望,并从中去寻找光明的、温暖的、令人鼓舞的一面,鼓起勇气和信心,克服困难,改变环境,强调自己和环境的关系,保持正常的心理反应。

  第三,能同周围的人建立起良好的关系。人自幼就有倾向于他人交往的秉性,自幼就要学习并培养与他人保持良好关系的习惯。任何人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单独生活,在学习、工作与生活中,逐渐学会以诚恳、平等、谦虚、宽厚的态度对待别人、学会尊重别人的权益和意见,学会容忍别人的短处和缺点,在与人交往中,处处与人为善,并信任和尊重他人,不要轻易对人表示出仇怒或怨恨的态度。只有尊重和信任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和信任。有的人不懂得这个道理,与人交往过于随便,语言尖酸刻薄,盛气凌人,甚至不分场合出口伤人。更可悲的是,他们往往缺乏自审力,对这种态度漫不经心,不以为然,而当别人回报相同的态度时,他们却又不能容忍。长此以往,他们就会与人格格不入,陷入孤独寡欢之中。

  第四,要充分了解自己,售快地接纳自己,要有自知之明。一个人生活在客观环境中,就要使自己与环境相适应。能全面了解自己的人,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多能恰如其分地表现自己,并能理智地避免去做那些力所不及的事,这样才能少失败,也少烦恼。但又必须努力发挥自己的身心潜能,通过大胆地拼搏去进取。过高估计自己的人往往好高鹜远,结果却所愿不遂;而过低估计自己的人却又常常错过了近在眼前的许多有利条件和时机,使自己终生一事无成,并经常处于自苦、自危、自惭、自卑、自惑等不良状态的困扰之中,甚至走上自毁的道路。所以,一个人应该学会正确地评价自己,愉快而满意地接纳自己,在充分了解、正确认识自己的同时,谋求自身的发展,并使自己不断趋于完美。 

  第五,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能经受得起悲痛、欢乐等剌激。每个人都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生活,其情绪经常要受着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影响。天气的阴晴冷暖,家庭的和睦,学习的成绩,朋友的关系等等,均可使情绪发生变化。突然而强烈的情绪打击,可使人精神崩溃,致人以疾病。心理健康的人,必须有较强的自制力,必须培养自我疏导、自我超脱的精神,学会抑制内心情感的起伏和客观保持平衡,以求得有效的适应。

  第六,注意劳逸结合。学习、工作要适度。业余生活要丰富多彩。因为心理是大脑的机能,大脑是心理的物质基础,要获得健康的心理,首先要保护脑和神经系统的健康。而适度的劳逸结合对于保持心理健康极为重要。

  总之,心理健康的人应该襟怀坦荡,目光远大,热爱生活,信心百倍,孜孜不倦,奋发上进。

 

作者: 2010-1-1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