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药品天地药界风云基本药物制度

赤脚医生看病只用基药 称乡医发财对不起村民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摘要:山东省高青县常家镇买浒村卫生室里,乡医王京奎正忙着看病。农民上不起大医院,咱再趴在利益上,对不起大伙儿。...

点击显示 收起

  9月23日,一个静谧的午后。山东省高青县常家镇买浒村卫生室里,乡医王京奎正忙着看病。

  “王大夫,这孩子咋回事?”高家村的李小梅,怀抱3岁的孩子,坐立不安。

  “别急。”王京奎一边安慰,一边询问病情。他拿出手电,照了照孩子的口腔:“上焦火大,感冒发烧引起的舌炎,不打紧。”

  从诊断室到药房拿药,让孩子喝下,李小梅悬着的心才放下来:“王大夫医术高,人缘好。乡亲们有病就找他,信得过!”

  45年行医路

  “土”、“洋”结合,利用农村丰富的药材资源为患者治病,45年乡医路练就医术“绝招”

  1966年,王京奎初中毕业,被村里选进乡村卫生员培训班。9个月后,他成为一名乡村卫生员,到公社台李管区卫生所实习。

  “当时,卫生所只有1名西医,4名中医,服务管区5000多人。”王京奎说,“只要有病人或出诊机会,我就跑在头里,看老医生怎么处理,详细记录病例。”

  记得第一次出诊,王京奎跟老师董振平到七八里外的开河村。师徒俩走进门,见一名中年男子躺在床上,脸色发白。董振平号完脉,仔细察看了病人的眼皮、口唇,诊断为贫血病,开了两支针剂和一剂补中益气药。此后9天时间,王京奎每天步行到患者家,为他打针、煎药。“看到病人很快痊愈,路再远也不觉得累。”王京奎说。

  一年过去了,王京奎边干边学,终于可以独当一面。“单独治疗的第一个病人是本村的王殿新。当时,他患重感冒,高烧40度不退,直说胡话。我开了两服药,病人3天就好了。”王京奎说,直到今天,他还记得当时的药方:5分钱一支的氨基比林注射液、2毛多一支的青霉素和3服中药,共花了1.8元。

  1979年分田到户。王京奎承包了村卫生室,开始独立经营。行医中,他注意“土”、“洋”结合,利用农村丰富的药材资源,就地取材为患者治病,花钱少,疗效好。

  王京奎从16岁开始在村内行医,大大小小的培训参加过200余次。凭借多年积累,他练就了两个“绝招”。一是治小儿腹泻,一是治急性角膜炎。用他的方子治小儿腹泻,100%见效,90%痊愈。1981年,王京奎获得高青县卫生局颁发的第一批乡村医生证书。2001年,他被评为全县优秀乡村医生。

  【背景】乡村医生队伍是我国卫生技术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职责是向农村居民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及一般疾病的诊治。乡村医生来源于农民,服务于农民,奉献于农民。截至2009年底,全国有村卫生室63.3万个,在村卫生室从业的乡村医生99.5万人,执业(助理)医师17.9万人,共117.4万人。山东制订了乡医在岗培训方案。仅在高青县,就有662人参加了轮训。

  4次改善医疗条件

  从把听诊器等看家宝贝放进肩上布袋里,经历4次搬家,自掏腰包、甚至贷款,改造卫生室达到省级标准

  刚开始行医时,王京奎肩上搭个布袋,走村串巷,谁家有病,随叫随到。“那是母亲用老粗布缝的袋子,里面放着几件看家的宝贝:听诊器、酒精棉球和针盒。”王京奎说,直到1972年,高青县为乡医统一发放卫生箱,布袋才进了“家庭博物馆”。

  这一年,村里找了一间闲置房,简单修葺后,交给王京奎作为诊室。他用村里给的16元钱进了第一批药,把2平方米的药架摆得满满当当。“虽然还出诊,但总归有了个"窝",有了诊室的样子。”王京奎说。

  1979年,王京奎卖了12亩地的粮食,加上多年积蓄,筹集600多元钱,把自家老房子整饬一番,当作卫生室。房子虽然简陋,但卫生室已初具规模,有了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药品架等基本设备。

  1993年,为改善诊疗条件,王京奎又一次搬家。他拿出自家1万元,又借了2万元,盖起4间房,购进新病床、氧气瓶等。2004年,山东省改造、建设标准化乡村卫生室。王京奎花了5000元,重新装修、粉刷诊所。可是,由于诊所面积不足80平方米,诊断室、治疗室、输液观察室、药房无法独立设置,没有通过验收。

  “听到这个消息,儿子有些泄气,劝我别干了。”王京奎说,可一想到乡亲们需要,又咬咬牙,把平房拆掉,贷款10万元,建起了一栋二层小楼。按照省级标准,他将一楼160平方米全部用作卫生室,并投入4万多元,购置了半自动生化分析仪、血球计数仪、紫外线灯、消毒锅等设备。通过省级验收后,高青县奖励卫生室价值1万多元的医疗用品。现在,卫生室有6张病床,常备各种中、西药,连年被评为县“甲级卫生室”。

  【背景】我国卫生资源配置不尽合理,“重城市、轻农村”、“重医院、轻基层”的问题普遍存在。今后要进一步加大卫生资源调整力度,将优良资源向农村、向基层倾斜。在农村地区,各地要利用乡村一体化管理、村卫生室建设项目等政策措施,加大对村卫生室的支持力度,要努力实现每个行政村都有村卫生室的目标,2011年医改任务提出要支持13000个以上村卫生室建设。

  3个人的卫生室

  经常为贫困乡亲垫付医药费,和儿子儿媳组成的3人团队,出诊之外还承担着全村的公共医疗服务

  多年行医,王京奎视患者如亲人。一次,27岁的王洪亮肚子疼痛,连夜找到他。王京奎见患者必须马上手术,便陪着王洪亮到县人民医院。当时,县医院血液紧张,同去的几人只有他的血型与患者匹配。“我来!”王京奎二话没说,捋起袖子,献出300毫升血液。

  不少医院“以药养医”,只顾赚钱,可王京奎从没想过从乡亲们身上挣大钱。村卫生室全部使用基本药物,由镇卫生院供应,便宜又安全。病人到村卫生室,都是看完病再交钱,或者直接用新农合报销。一些贫困户拿了药、打了针,给不了钱,王京奎就自己垫上。每年,他至少垫付医药费1000多元。为此家人没少埋怨。可他说:“乡里乡亲的,不能因为没钱就不顾不管。”

  王京奎的心愿是让卫生室延续下去。为此,他在16年前就选定三儿子王军武当接班人。一开始,妻子不同意,理由是乡医发不了财,还起早贪黑,担惊受怕。王京奎说:“谁没个病,没个灾?农民上不起大医院,咱再趴在利益上,对不起大伙儿。”在他的精心培养下,儿子、儿媳加入行医行列,也成了远近闻名的乡医。

  出诊之外,王京奎还承担着全村公共医疗服务,如疾病预防、妇幼保健、健康教育、残疾人康复等。2010年,高青县为每名农民建立健康档案,全村人的建档工作全交给了卫生室。王家3人,花了3个多月入户调查,不但为全村人建立了健康档案,还专门设立了老年人、精神病人、高血压病人、糖尿病人病案,定期上门诊疗,健康指导。“为村里提供公共医疗服务按照每个村民4元钱给我们补助,全村351人,共补助1404元,与工作量很不相符。”王京奎说,为了乡亲们的健康,他们硬是坚持完成了任务。

  记者看到卫生室的营业执照,法人代表为村主任,王军武只是负责人,有些疑惑。王军武解释:“卫生室现在仍是村集体主办,由个人承包。一旦出现医疗纠纷,村主任也要承担相应责任,因此,凡涉及填表加盖村级公章,村里都不大情愿。”

  “卫生室虽然没有出过大的医疗事故,可是,我们最大的担心还是这个。”王军武建议,将来可否将附近几个村的卫生室整合在一起,由乡镇统一管理,一方面乡医的责任会减轻一些,另一方面管理体制更加顺畅。

  【背景】从我国现阶段的国情看,乡村医生队伍将长期为农民群众服务,农民群众离不开他们。2011年2月,卫生部印发《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逐步实行村卫生室由政府或集体举办,实行乡村一体化管理。政府对乡村医生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等任务给予合理补助。目前,高青县按照每人每年4块钱标准,向王京奎的卫生室购买公共服务。(记者 马跃峰)

  作者:马跃峰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作者: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