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药品天地药界风云数据与行业分析

面对产能过剩 抗生素药企难过关

来源:中国药网
摘要:因成本增加、产能过剩,市场恶性竞争加剧,国内15家大型抗生素为拯救自己的无奈,7月底在产销情况调查会上达成共识:8月起,这些企业联手提高部分青霉素、半合抗(一种抗生素)产品的出厂价格。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秘书长康虹认为:“国内这些企业虽在会上达成了共识,但一散会,说不准就立马有企业会低于统一价销售。”......

点击显示 收起

    因成本增加、产能过剩,市场恶性竞争加剧,国内15家大型抗生素为拯救自己的无奈,7月底在产销情况调查会上达成共识:8月起,这些企业联手提高部分青霉素、半合抗(一种抗生素)产品的出厂价格。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秘书长康虹认为:“国内这些企业虽在会上达成了共识,但一散会,说不准就立马有企业会低于统一价销售。”

    15家企业上调出厂价

    与国家多次下调药价政策不同的是:从本月起,国内15家大型抗生素生产企业却要逆市而行,联手提高部分青霉素、半合抗产品的出厂价格。

    7月底,哈药集团、鲁抗集团、华北制药、石家庄制药等15家国内大型抗生素生产企业在哈尔滨举行了“青霉素、半合抗产品主要生产企业产销情况调查会”。在会上,15家拥有全国过半以上青霉素、半合抗产能的企业达成一致共识:近期统一部分产品的最低限价。从8月1日起,到会的这15家企业对具有市场主导权的4个抗生素针剂药品的出厂价做调整,其中青霉素钠盐粉针,80万u/支上调0.02元;氨苄西林钠粉针0.5g/支上调0.02元;头孢唑啉钠粉针,价格不低于0.88元/支;头孢拉定粉针,价格不低于0.88元/支;企业原销售价格高于最低限价的将同时上升0.02元/支。

    日前,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秘书长周燕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并不愿意将此次会议称之为是企业统一涨价,而认为是企业的自律行为。她介绍,此次会议的组织者是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和其抗生素专业委员会。当时组织这次会议主要是: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由于投资过热,产能增加较快,抗生素药品市场出现较为严峻的“供大于求”现象;再加上今年能源、原辅材料价格上涨,以及抗生素药品政策的变化、GMP认证等,相关企业的生产和销售受到很大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她们认为了解抗生素生产企业的产销动态情况就显得十分必要。但没想到的是,最后企业在会上竟达成了统一提高出厂价的共识。

    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秘书长周燕认为:“这次上调出厂价事件不会波及到消费者的用药价格。因为国家对零售价有限制,此次上调后则会更进一步缩小药品中间环节的利润。”

    生产过剩导致恶性竞争

    这是一次迫不得已的集体自救。鲁抗集团董事长秘书冯强这样描述当前的抗生素市场:“竞争空前激烈,供远过于求,全国几十家抗生素生产厂家为争夺有限的市场纷纷压低价格,像4个抗生素针剂药品的价格基本上都在低于成本销售。仅仅调整这些药,主要是因为它们是百姓较常用的药。”

    参会一企业负责人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以头孢唑啉钠粉针为例,成本包括了原料、直接人工、折旧、物耗等多项,最低成本也要1元,而许多企业的出厂价根本不到1元。之所以如此,只因国内抗生素产能严重过剩,为了突围,各企业之间恶性竞争,只能不计成本销售。

    兼并重组是必然之路

    “通过行业协会使企业达成共识,并没有法律约束力,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恶性竞争。”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秘书长康虹认为,“国内这些企业虽在会上达成了共识,但一散会,说不准就立马有企业会低于统一价销售。”

    “一批长期短兵相接的企业怎么可能达成一致共识,特别是面对精明的消费客户,他们根本不可能会心平气和地涨价;再者,国内又不只这15家企业生产青霉素、半合抗,他们抬价只能给自己销售设置门槛,让其他企业乘机而入。”

    对此,中国商业系统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王树民认为,把整个行业恶性竞争与一个或者几个企业画等号,根本就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其实,只要产品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避讳价格战的做法是不明智的。降价意味着企业的成本低,有发动价格战的实力和资本。

    王树民认为,未来国内应该是几个大型生产企业占据市场的格局,兼并重组在所难免,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正是未来生产高度集中的前奏。

作者: 佚名 2004-8-1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