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药品天地药界风云数据与行业分析

降价药“蒸发”问责

来源:医药网
摘要:“药品将有新一轮降价”的消息传出至今已快两个月了,尽管政策尚未正式出台,但相关的效应已经显现,从上游的生产企业到中间的商业公司直至终端药店均神经紧绷,都在盘算着如何调整产品结构,以弱化药品降价后造成企业利润下降的影响。药品终端更多地担心一些降价后利润微小甚至没有的品种是否与往年一样销声匿迹。而据记......

点击显示 收起

    “药品将有新一轮降价”的消息传出至今已快两个月了,尽管政策尚未正式出台,但相关的效应已经显现,从上游的生产企业到中间的商业公司直至终端药店均神经紧绷,都在盘算着如何调整产品结构,以弱化药品降价后造成企业利润下降的影响。药品终端更多地担心一些降价后利润微小甚至没有的品种是否与往年一样销声匿迹。而据记者调查得知,部分降价品种“人间蒸发”的尴尬局面今年极有可能再度上演。

 

    药厂的销售难题与商业的“减持”计划

 

    最近比较烦?

 

    面对降价令的悬而未决,生产企业和商业公司各有各的烦恼。

 

    海南通用三洋药业公司总经理张鹏飞告诉记者,通用三洋去年销售下滑了1000多万元,由于经营的多个品种——包括头孢他啶、阿莫西林等都在降价之列,故预计今年销售情况将会更糟,主要原因是国家发改委早在今年5月份就传出抗生素降价的消息,随后媒体大肆报道,并称降价幅度较大且预计会有多轮降价。公司目前实行的是以代理经销制为主的营销策略,一日降价令未出,企业也无法制定应对策略,经销商也不敢到公司里拿货,原定的销售计划无法延续。

 

    2004年销售额达15亿元的东盛集团的品牌推广部经理孙光明则表示,因为东盛的主要客户为基层市场,受药品降价消息的影响不大,而且集团一般只有3天的库存量,市场风险比较小。但据其了解,一些面向医院的商业公司所受的影响较大,他们不敢与制药企业签订采购合同,也不敢与医院签订销售合同,因为一签订合同,少则半年时间,多则一年时间,在降价之前,可能是一两个月内是赚钱的,但在降价之后,可能就要倒贴了。因为如果降价的幅度达到50%以上,商业公司的利润也就没有了。

 

    可见,生产企业的位置相当被动,而流通企业则不敢轻举妄动。

 

    江西诚志医药集团总经理刘晓荣告诉记者:“本次药品降价时间一拖再拖,导致许多经销商不敢拿货,而许多企业是依靠代理经销制运作的,缺少了经销商的支持,无疑于丧失了市场的销售渠道。如果降价之后,企业制定出新的营销政策,销售则可能会有所好转。”而诚志医药目前只能是一方面减少采购量,另一方面压缩库存周期,以前的库存周期可能是半个月至1个月,现在基本都已经压缩到1周之内。

 

    广东湛江三和医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柯亚林表示:“我们也知道降价是迟早的事,所以就严格按照销售计划进行采购,比如某个品种1个月预计的销售是20件就只进20件,而按以往的做法可能是进50件。降价后是否有利润,关键还是看厂家给我们的价格,总体来说,药品降价也必定影响到医药流通企业。”据了解,该公司代理的抗生素产品主要包括白云山制药、上海新先锋等国内知名企业的产品,目前价格仍未见波动,受降价影响最大的还是一些中小企业的品种。

 

    有些品种可能消失

 

    在多方的压力之下,有些品种可能随着价格的降低而逐渐难觅踪影。

 

    刘晓荣告诉记者,对于药品经营者而言,降价产品能不能销出去是个疑问,许多药品仍然是带金销售的,由于药品降价导致利润空间缩小,企业投入产出比降低,也就不愿意再投入资金去运作市场;另一方面医生不再推荐使用这些药品,最终将导致产品销售萎缩,甚至从市场上消失。而这一幕在去年的降价令下发后就上演过。

 

    据北京金象大药房负责人介绍,去年降价后,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就做过相关统计,对断档品种进行盘点。“大概有十几个品种消失了,但其中有一些品种是本身市场做不好的原因。”该负责人认为,品种消失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厂家不生产了。

 

    山东潍坊海王医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采购中心经理徐炳然则认为,除了部分品种因降价后没有利润空间,厂家不积极推进,医院也没兴趣进货这一原因外,还有就是某些规格的品种消失了,但并不意味着这类品种的消失。因为企业往往选择不再生产该类规格的药品而改用属于市场调节价的其他规格药品,以规避降价政策。

 

    在东北制药集团公司市场战略与管理部部长胡维吉看来,有些品种已不是操作空间小的问题了,而是企业生产多少就亏多少。一些企业为了占住市场份额,亏本也生产,但有些企业是不盈利就不生产,这就造成了某些品种的消失。而“生产即亏损”局面的出现,除了与药品价格不断下降、原料药以及别的成本在不断增加有关之外,不少企业的历史负担重或管理水平不高等也是造成成本过高的原因。

 

    而令人惊讶的是,据全国16城市样本医院2004年用药数据统计,在药品大幅度降价和药品继续实行招标的大环境下,药品购入总金额约为201.8亿人民币,比上年增长了27.58%。而从医院购入抗感染药品金额的增长率来看,虽然比2003年的26.92%低了5个百分点,占总金额的份额也比2003年的27.82%减少了1个百分点,但是以医院购入药品金额的绝对值比较,还是增加了9.5亿元。也就是说对那些降价品种,医院极可能选择了价格更高的替代品。没有了医院的“宠幸”,也难怪一些降价品种在医院消失了。

 

    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副院长葛来增告诉记者:“有些医院会从本身的经济效益考虑,而不进那些降价品种。此外,一旦降价,企业和医药公司对降价品种的推销力度也变小了。”

 

   
(转载自《医药经济报》)

作者: 自动采集 2005-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