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药品天地药界风云药材市场分析

猪苓有望突破70元大关

来源:医药网
摘要:猪苓(别名野猪食、野猪粪、野猪苓)为多孔菌科真菌猪苓的菌核,是我国传统的稀有中药材。有关部门的一项猪苓市场产销现状与后市走势的专题调查显示,从20世纪80年代起,该市场需求呈逐年增长之势,价格也同步攀升,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社会需求量与出口量升温明显,成为我国中药材市场的俏销紧缺品种,交易价格涨幅逐年......

点击显示 收起

    猪苓(别名野猪食、野猪粪、野猪苓)为多孔菌科真菌猪苓的菌核,是我国传统的稀有中药材。有关部门的一项猪苓市场产销现状与后市走势的专题调查显示,从20世纪80年代起,该市场需求呈逐年增长之势,价格也同步攀升,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社会需求量与出口量升温明显,成为我国中药材市场的俏销紧缺品种,交易价格涨幅逐年加大。2006年全国药材市场已进入复苏的稳定期,不少上年涨价品种已止涨企稳,但猪苓价格却持续走强,使此品种成为业界议论的焦点。

 

    用途拓宽 需求增加

 

    猪苓以野生品供应医药市场,主产于青海、宁夏、陕西、甘肃、云南、内蒙古、东北三省、湖南、湖北、河北、河南、山西及北京等十几个省区市。猪苓的药用价值较高,其利尿渗湿、通淋退肿、利水渗湿的作用优于茯苓,现代医学研究证明,猪苓主含粗蛋白、可溶性糖分、多糖等,其水煎剂有较强的利尿作用,猪苓多糖还有一定的抗肿瘤、防治肝炎的作用。近几年来,我国许多大中型制药和保健品企业陆续开发生产了以猪苓为主要原料的500余种药物,上市后颇受青睐,一些品种已成为医药市场上的抢手俏货。

 

    由于疗效独特,医药和保健品市场对猪苓的需求逐年升温。据有关媒体报道,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国内需求量仅为40万公斤,上世纪90年代上升至55万公斤。进入21世纪后,市场需求量快速增长,2000年上升至90万公斤,2001年~2003年攀升至100万公斤,2004年~2005年又增长至110万公斤,预计今年将上升至120万公斤~130万公斤。与此同时,国际市场对我国猪苓的需求也在同步增长,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地区各国对猪苓需求甚殷,需求量连年稳步增长。猪苓已成为我国中药材出口创汇的一个重要品种。多年来,我国港、澳、台地区市场对猪苓的需求也逐年上升,而且数量极为可观,特别是一级优级品;经香港转口到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猪苓数量,每年在30万公斤左右,出口量居高不下。

 

    产量匮乏 库存空虚

 

    内销和外销的猪苓都是完全依靠野生资源。由于市场需求旺,猪苓市场行情逐年上涨,极大地刺激了产区群众采挖猪苓的积极性。每到春、秋两个收获季节,产区农民和附近群众都开始大规模地无序采挖,有些地区甚至采取地毯式的滥采滥挖。另外,一些山区、半山区近几年的毁林开荒造田也极大地破坏了猪苓的生长环境,导致野生猪苓产量连年大幅度下滑。全国中药材资源普查统计资料表明,上世纪50年代,猪苓的野生蕴藏量估算在600公斤~700万公斤;上世纪80年代后期锐减至200万公斤左右;上世纪90年代后期,此数量进一步缩减至100万公斤上下;进入21世纪,猪苓的野生蕴藏量估算数仅为50万公斤。而与此同时,产区的青壮劳力大批进城务工,少有人到产区采挖,上市量更为有限。

 

    近几年有一些地方将猪苓引为家种,但据有关专家介绍,猪苓的引种现仍处于试验阶段,其生长发育环境极为苛刻,人工栽培技术要求十分严格,目前大多数药农尚未掌握,而且猪苓的生长周期长达三四年,费工费时,产量极少,效益低下。

 

    在多个因素的作用下,猪苓市场的缺口正逐年递增,供需矛盾日益尖锐。预计今年猪苓的市场缺口将高达60%~70%,而历年的陈旧库存已在2004年~2005年消耗殆尽,各地库存已呈空虚之势,一些庄家大户开始高价收购、囤积,伺机操盘炒作,加剧了各地的争购之风。

 

    价格上涨后市攀升

 

    一方面,猪苓的上市量减少;另一方面,其市场需求却有增无减,其供需形势可谓严峻。物以稀为贵,猪苓的市场短缺势必拉动其价格不断攀升,且升幅较大。全国17家大型中药材专业市场猪苓的市场价格走势的情况显示,进入2006年后,猪苓价格的涨幅将越来越大。2000年此品种每公斤的市场售价(全国平均价,下同)为15元~20元,2001~2002年上涨至30元~40元,2003~2004年又涨至48元~55元,2005年再攀升至57元~60元,2006年1~3月份已上涨至60元~65元。有业内人士预测,猪苓市场缺口持续加大的情况在短期难以缓解,2006年下半年~2007年的猪苓价格有望突破70元大关。

 

(转载自《中国医药报》)

作者: 2006-5-30